此前市場熱議的 " 信聯 " 邁出標志性一步。據新浪財經報道,11 月 24 日,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會 2017 年第四次會議上,審議並通過瞭互金協會參與發起設立個人征信機構的事項,完成瞭程序上的重要一環。
業內一直將籌備中的個人征信機構稱為 " 信聯 "。據悉,個人征信機構由互金協會牽頭,互金協會與首批試點個人征信業務的芝麻信用、騰訊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鵬元征信、中誠信征信、考拉征信等 8 傢機構共同發起成立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註冊資本為 10 億元。互金協會股權認繳比例為 36%,其餘 8 傢機構各占 8% 的股份。
信聯與央行征信中心的區別
近年來,在央行的牽頭下,金融業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當前,銀行卡領域和線上支付清算已分別有銀聯和網聯兩大組織,征信領域雖然已有央行征信中心這一官方機構,但個人征信體系的覆蓋度並不完善。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帶來線上交易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這其中沉淀的個人信用信息是央行征信中心所不能覆蓋到的,因此,構建完善的個人征信體系呼之欲出。
分析人士指出," 信聯 " 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蓋到的個人客戶金融信用數據納入,構建一個國傢級的基礎數據庫,實現行業的信息共享。
那麼,即將誕生的 " 信聯 " 和央行征信中心有什麼區別?
一位接近央行征信中心的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信聯將是與央行征信中心平行的機構。簡單來說,央行征信中心是面向銀行等傳統持牌金融機構,信聯主要是為傳統金融機構體系外的類金融機構提供征信數據。相對於央行征信,信聯更多地是起到補充作用,但不排除未來會與央行征信數據互通。
舉例而言,在信聯成立前,你在 A 銀行申請貸款,逾期未還,再向 B 銀行貸款,將會被拒絕,因為你在 A 銀行的信用信息已經納入央行征信中心,這一不良記錄可以直接被 B 銀行查到。但如果你向某 P2P 平臺借款,卻依然可以借到。因為央行征信系統沒有覆蓋這部分機構,平臺與平臺之間存在 " 數據孤島 "。
因此,在信聯成立後,一個比較理想的情況是:一個人在金融市場上所有的不良記錄將無處遁形。
信聯將來哪些影響?
如果信聯的成立真能實現 " 讓一個人在金融市場上的所有不良記錄無處遁形 " 這一理想效果,那麼其對社會的影響將是巨大而深遠的:
對金融市場來說,有瞭信聯,銀行或者民間金融機構的信貸信息將會被監管層全面掌握,有助於監管層實施更精準的政策調控。
此外,一些現金貸平臺的現狀是簡單粗暴的運營方式——弱風控、高不良、高利率。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因為風控弱,不良很高,36% 的利率可以說是不賺錢的,沒辦法覆蓋壞賬帶來的損失。" 而信聯的建立,有助於打破這類平臺的惡性循環。
對互聯網金融機構而言,此前很多平臺要向一些第三方征信機構購買信息、黑名單等,信聯成立後,平臺的放貸成本將會降低。與此同時,此前信息孤島造成平臺間 " 共債 " 大量發生,信聯的成立可幫助平臺降低風險。
對個人來說,社會個人征信體系的不斷完善,也時刻要求每個人註意珍惜自己的個人信用。除瞭按時還信用卡,你的一些生活行為也要小心啦!
以最常見的網購為例,你有沒有使用過 " 花唄 "、" 螞蟻借唄 "、" 京東白條 " 呢?
關於 " 借唄 ",螞蟻金服的官方解釋為:螞蟻借唄為貸款產品,將根據人行相關規定適時上報征信系統;如您逾期,後續將影響您的個人信用記錄(含芝麻信用),建議您保持良好習慣,及時還款。也就是說,你在 " 借唄 " 上的借貸行為,是要記入央行征信的,且同時還記入螞蟻金服自傢的信用數據庫——芝麻信用。
而關於目前花唄使用情況是否上傳央行征信,官方回答是這樣的:
1. 花唄的服務主體沒有查詢 / 上報央行征信。
2. 不管是否上報征信,按時還款肯定是沒錯的,因為這樣可以幫助您累計好的信用,從而獲得更好的金融服務。
另據京東金融客服稱,京東購物白條目前未記入征信,其他白條如旅遊白條、教育白條、養車白條等白條類產品都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統。
這意味著,目前你在花唄、京東購物白條上的信用記錄雖然不會上報央行征信,但在未來,恐怕是要上報信聯瞭!
數據共享成最大難點
盡管互金協會審議並通過瞭參與發起設立個人征信機構的事項,但對於成立信聯來說,這隻是具有象征性意義的一步,信聯成立並未太多實質性進展。
券商中國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瞭解到,目前信聯各傢發起股東隻簽署瞭股權框架協議,至於各傢股東如何參與到信聯的日常運營中、信聯如何采集個人征信數據等關鍵問題並未敲定,目前尚處內部討論階段。
"(各方)對於信聯究竟如何運營還沒定好,8 傢機構拿出多少個人征信數據與信聯共享也都還沒確定。" 上述接近信聯的消息人士稱。
在尚無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信聯的成立在外界看來困難重重。其中一大困難就是數據如何搜集,北京一位個人征信行業的從業人員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出於自身業務保護和商業利益的考慮,各個信息平臺不願主動將數據共享;更為重要的是,各傢平臺對於個人信用評價的模型算法都不太一樣,出於保護個人信息的考慮,各傢平臺對外輸出的通常是針對個人標簽化的信用評價,而非涉及隱私的個人具體信息。因此,對於信聯來說,即便從各傢平臺搜集這類標簽化的信用評價也是意義不大。
早在 2015 年 1 月,央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等 8 傢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並給出瞭 6 個月的準備時間。不過,這 8 傢機構至今也沒有一傢獲得個人征信牌照。
今年 4 月 21 日,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對此回應稱,沒有下發牌照的原因主要是三個 " 沒想到 ":沒想到碰上互聯網金融整頓、沒想到社會公眾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空前高漲、沒想到試點的 8 傢機構離監管要求差得遠。
8 傢機構存在三大問題
這 8 傢機構到底有什麼問題?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將把共性的問題列為三個方面:
第一,每一傢機構都想追求依托互聯網形成自己的業務的閉環,這樣在客觀上就分割瞭市場的信息鏈,而且每一傢的信息覆蓋范圍都受到限制,因為信息不廣、不全面,這樣帶來產品的有效性不足,不利於信息共享。
第二,這 8 傢機構各自依托某一個企業或者企業集團發起創建,在業務或者公司治理結構上不具備或者不具有第三方征信獨立性,存在比較嚴重的利益沖突。
第三,這 8 傢機構對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規則瞭解不夠,而且也不太遵守,在沒有以信用登記為基礎的情況下,在數據極為有限的情況下,根據各自掌握的有限的信息進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評分並對外進行使用,存在信息誤采誤用問題。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上述問題依然存在。一位來自 8 傢機構之一的消息人士對記者表示,互金協會方面是希望 8 傢機構能夠把所有數據都接入共享,但並不是說 8 傢機構不願共享數據,主要原因還是配套的利益分配機制沒定好。
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目前不少銀行在為個人客戶放貸時,除瞭使用央行征信中心的數據外,也會參考外部信息平臺的個人征信數據,如果將來信聯成立,包括銀行、網絡小貸公司等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若都隻采用央行征信中心和信聯的數據,這勢必會對現有信息平臺的業務造成不小沖擊,這或許也是 8 傢機構不願主動共享數據的一個原因。
" 說白瞭這是一個官方和市場利益博弈的過程,信聯的成立會比網聯艱難許多。" 上述來自 8 傢機構之一的消息人士說。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