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便利店的投資熱潮,從今年的夏天一直延續到瞭現在。
11 月 1 日,即時便利消費平臺 " 猩便利 " 宣佈獲得 3.8 億元 A1 輪融資。此前,哈米科技、果小美、領蛙等一批無人貨架便利貨架都已經在最近半年內獲得融資。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無人貨架累計投資金額已高達 30 億元。
顯而易見的是,資本方從青睞無人便利店延伸至無人貨架,背後映射出投資方對於無人零售前景的看好。經過幾個月的狂熱,無人零售成為瞭如同共享單車一樣的新風口,同時由於無序競爭和缺乏統一安全標準,市場出現一片混亂,行業規范呼之欲出。
11 月 3 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重慶舉行的 2017 中國零售創新峰會上發佈《無人值守商店運營指引》(下稱 "《指引》"),這是無人零售領域公佈的首個規范標準,也意味著這一新興業態將告別 " 野蠻生長 " 階段,或迎來新一輪行業洗牌期。
監管邏輯
早在一個多月以前,商務部發言人就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態,無人值守商店是商貿流通領域從需求側的角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益嘗試,能更好滿足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為瞭鼓勵相關業態,商務部還將適時發佈典型案例,引導廣大零售企業加大先進技術的應用。這也是國傢部委首次明確支持無人值守商店業態發展。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介紹,今年 9 月 7 日,受商務部委托,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組織瞭部分零售企業在商務部召開瞭無人值守商店發展情況座談會,隨後組織瞭歐尚、天虹、蘇寧、居然之傢、易果生鮮等 5 傢已落地運營無人值守商店的零售企業組成起草小組,開始瞭《指引》的起草工作。
談及指引制定的初衷,彭建真向記者表示有三大緣由:首先是受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所托,希望能出臺相關政策以規范蜂擁而至的零售企業;第二是由於無人便利店的運營方不光是傳統零售業者,更多的是來自純技術出身的入局者,他們對於食品安全、流通規范、價格法等法律法規並不一定很瞭解,因此出於保障消費者權益的角度,協會起草並發佈瞭這一規范。
" 第三點其實是從企業自身角度出發,無人零售在擴張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多障礙,最大的障礙就是企業不知道應該向哪個部門去申請許可,如果擺在街邊,有可能城管會把你的盒子收掉;如果放在小區裡,業主不同意的話,則完全可以把它拆除。我們想通過無人值守商店標準的發佈,更好地幫助企業去跟相關部門溝通。" 彭建真說道。
不久前,上海的無人面館因涉嫌超范圍經營被監管部門要求暫停銷售,事實上不少無人便利盒子也因資質不明、違規建築等問題被陸續叫停。繽果盒子 CEO 陳子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承,在落地過程中,因政策不明確碰過不少釘子,甚至遭到城管的調查。
記者翻閱《指引》發現,文件主要明確瞭無人商店運營主體需要具備的條件、商業模式、商品管理及售後服務等幾大方面,其中有關 " 安全 " 的內容占據瞭非常多的篇幅。不過彭建真也坦言,指引畢竟不是強制性的法規制度,主要起的作用是讓備案的企業,日後在相關政策協調、行業研究等工作中獲得更多參與機會和話語權。
大象 VS 螞蟻
目前,無人便利店的運營方大致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以高鑫零售、天虹百貨、蘇寧等為代表的線下零售巨頭,另一派則是來自於中小科創公司,如繽果盒子、F5 未來商店、EasyGo 等為代表。
今年 7 月,居然之傢在北京開出瞭首個無人便利店 EATBOX,經過 3 個多月的運營,北京居然怡食傢超市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安利英告訴記者,目前店面日均收入在 1000-1300 元,毛利在 30% 左右。在安利英看來,無人便利店得以高速擴張,關鍵在於其商業模式相對簡單,能夠快速復制,其次是市場體量足夠大,人才儲備充足,資本也相對充裕。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的《2017 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目前中國連鎖品牌便利店行業增速達 13%,市場規模超過 1300 億元。與傳統便利店相比,無人便利盒子隻需要占用 18-30 平方米的面積,鋪租成本較低。北京函數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趙亮向記者表示,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無人店的人工僅為傳統店的 1/8 或 1/6。
在趙亮看來,無人便利店與傳統便利店之間並不是取代關系,無人零售真正的競爭對手是散落在城市角落、數以百萬計的夫妻老婆店。" 我們是純互聯網背景,最終目的也是要賺錢,所以我們要力保 80% 以上的單店盈利,優化成本結構和把商品的毛利做高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安利英認為,目前入局者跑得最快的是創業公司,這和店鋪選址、供應鏈管理及後續運營資本不無關系,但這並不代表傳統企業不能做好這門生意。" 其實市場占領的速度決定瞭一切,我覺得跑得快的巨頭,就是會跳舞的大象,反之跑得快的中小企業,也是可以飛起來的螞蟻。"
事實上,正如前文所述,獲得資本青睞的遠不止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無人收銀等智能零售概念也同樣炒得火熱。隨著無人零售的創業形態越來越多,業內也出現瞭不少關於零售本質的反思聲音,傳統零售從業者未來會否被科技所取代,一直備受各方爭議。
" 無人零售現在被這麼看好,乃至於走上風口,我覺得這個概念的重點其實並不在於有沒有人的要素參與,而是在於零售效率的提升以及智能化的方向上。" 安利英認為,零售本質中有一部分屬於柔性的范疇,包括與顧客面對面的交流、商品的選品和測試等等,這種所謂的 " 零售的溫度 " 是最難被標準化的,在任何時代也難以輕易被機器所取代。
(編輯:張偉賢,如有意見建議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更多內容請下載 21 財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