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保命

11-20

留給東芝的時間越來越少瞭。由於旗下美國核電業務西屋電氣破產,東芝需要在明年 3 月之前籌集 7500 億日元(約合 67 億美元),以避免自身股票在東京證券交易所被摘牌而停止交易。據外媒報道,為求自保,夾縫中求生的東芝將在 11 月 20 日決定從海外投資者處募集 50 億美元,從而在即使出售旗下重要業務延遲的情況下也能確保不被摘牌。

瘦身續命

上周二,海信轟轟烈烈地收購瞭東芝旗下的電視業務。兩傢公司在東京聯合宣佈,海信將收購東芝映像方案解決公司 95% 的股權。本次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 129 億日元,交易完成後,海信將把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系列核心業務收入囊中。

這並不是東芝第一次 " 瘦身續命 "。自從 2015 年向日本消費電子另一巨頭索尼以 167 億日元的價格出售圖像傳感器業務,東芝就開始瞭坎坷的自救之路。2016 年,美的以 537 億日元收購瞭東芝傢電 80.1% 的股份,在全球范圍內獲得 40 年東芝品牌使用權、專利技術和全球市場渠道。

然而即使出售如此多的業務,還是不足以解決東芝的財務問題。為瞭堵塞資產負債表上的巨大漏洞,東芝於 9 月同意將核心業務部門——東芝內存,以 180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由基金公司貝恩資本為首的財團。不過,該項交易受到瞭來自相關國傢政府監管部門的反壟斷審查。這意味著,東芝關於此筆交易在截至明年 3 月的本財年末之前完成,從而防止被摘牌的願景,遭遇到瞭全球性的威脅。

為力挽狂瀾,東芝董事會將在下周一批準融資計劃,通過向海外投資者集團提供股票的方式籌集 6000 億日元。對此,北京商報記者試圖聯系東芝,但未得到該公司回復。

深陷漩渦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東芝的慘淡經營並非突如其來。自從 2008 年經濟危機爆發,東芝的成績單越來越差。而東芝這由盛轉衰的七年,恰好是該公司財務造假的七年。

2015 年 2 月,日本金融監管機構發出警告,表示東芝公司可能存在會計違規問題,財務造假醜聞從此爆發。4 月 3 日東芝成立包括公司內外專傢的特別調查委員會,對部分基礎設施工程進行會計調查,發現電力系統社等部門存在基礎設施工程成本被過分低估、工程損失未及時計入等會計問題。

同年 5 月,東芝表示需要將 2009-2013 財年的利潤下調 548 億日元,取消 2014 財年盈利預期發佈。受此拖累,東芝在東京交易市場中一日內股價大跌 17%,市值蒸發瞭 28 億美元。

然而這 548 億日元並不是東芝財務造假事件的結束,而是開始。隨著調查進一步深入,委員會發現東芝財務造假規模之大令人驚異:造假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8 年,時間跨度長達七年之久,跨越老中青三代社長,財報註水金額高達 19 億美元。

夢碎核電

實際上,財務造假還不足以擊垮老牌巨頭東芝,真正將東芝拖下水的是它的 " 核電夢 "。2006 年,東芝與英國核燃料公司 BNFL 達成協議,決定以 3 倍溢價的 54 億美元收購 BNFL 所屬的核電設備企業——美國西屋公司。

這筆交易起初的價格為 18 億美元,然而在後兩次競標中,由於受到 3 菱重工和日立的威脅,東芝公司大包大攬報價 54 億美元,拿下瞭西屋公司,迎來瞭潰敗的開始。

2011 年 3 月,日本發生裡氏 9.0 級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露。發生泄露的福島核電站為東芝建造,至此也徹底震碎瞭東芝的核電夢。此次事件後,全球范圍內核電站業務發展速度減緩,東芝已經拿到的美國 8 基待建核電中,有 4 基中止,剩下的 8 基全部推遲瞭建設進度。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2009 年以後,東芝的核電部門僅獲得瞭印度的幾個訂單。這意味著,東芝在核電領域的潛在客戶極少,目前訂單無法獲利,深陷無底洞。

前途未卜

按照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規定,東芝必須在 2018 年 3 月底結束連續兩年資不抵債的局面,否則將會被強制退市。

為瞭防止出現如此狼狽的局面,東芝從去年開始決心 " 壯士斷腕 ",出售核心業務芯片。為獲得中國市場,這筆交易不得不通過中國反壟斷部門的調查,而審查時間最少為 6 個月。這對火燒眉毛的東芝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此前據日媒消息,東芝擔心出售芯片業務趕不上期限,考慮把業務低迷的個人電腦和電視等業務出售。上周二,東芝坐實電視業務出售的消息。

與電視業務相似的電腦業務恐怕將是下一個東芝出售的目標。2017 年東芝上半年財報顯示,該公司 PC 業務銷售收入同比下降 16%,處於虧損狀態。據日經報道,東芝公司正談判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中國臺灣的華碩電腦公司,聯想也對此次交易表現出極大興趣。

不過,這一消息於 17 日被東芝辟謠。市場預測,PC 業務確實已經 " 待嫁 ",而東芝目前的反應,隻不過是作為 " 母傢 ",想要再三權衡。

近年來,東芝通過與美的等中國公司的不斷合作,慢慢重返中國市場。東芝品牌傢電 2015 年以前一直由東芝在中國銷售,後因業績持續低迷而退出中國市場。作為白色傢電結構改革的一環,東芝 2015 年與中國創維集團締結瞭合作關系,計劃在白色傢電的生產和銷售方面推進合作。

盡管如此,在出售瞭心臟業務芯片之後,昔日巨頭東芝已經殘缺不全。更加淒慘的是,現在的東芝能夠被出售的業務也已經所剩無幾。不斷出售業務真的是最好的自保之計嗎?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張澤炎 / 文 賈叢叢 / 制圖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