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3 日,證監會正式發佈《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自發佈之日起施行。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註意到,《指引》主要包括完善對養老目標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的要求、優化基金經理任職條件、強化養老目標基金選擇子基金的要求、取消養老目標基金具體費率限定等。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增加,養老基金的規模有望在 2025 年達到 45 萬億元。如此大體量的資金,必須要經過嚴格完善的管理,才能長期取得穩健的收益。
一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考慮到養老投資的長期性,以 40 年投資期限為例,如果運作得當,其收益有望超過銀行存款的 100 倍。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養老基金投資的四個核心原則
據統計,未來十年,中國養老金規模平均增長速度將超過 15%,預計到 2025 年,總規模有望達到人民幣 45 萬億元。同時,老年人群體擴大增強瞭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現存三大養老金支柱規模尚無法支撐起龐大的養老市場,進一步優化養老金管理模式勢在必行。
談及探尋我國養老目標基金投資,有業內人士指出," 養老不等於保本,如果投看似安全的產品,不做投資,其實是沒有收益,無法應付長壽風險的。歐洲是國傢保本,保險的模式,就是大傢躺在國傢的身上,啃老的方式。"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在該業內人士看來,我國養老基金投資需要包含 4 個核心要點,
" 首先是長期,應鼓勵長期持有、長期投資、更重要的是長期考核;如果實行‘長錢短考核’,是很難有好的收益的。
第二點是以資產配置為核心,錨定大類資產的配置范圍及比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第三點是重視權益投資對資產增值的作用,同時對權益投資予以一定限制。
最後,應充分考慮投資者的年齡、預期壽命、風險承受能力等特征及養老基金的領取安排,包括生命周期等產品的特點,都是符合不同年齡的投資者進行投資的。"
公募基金是養老金投資的主力軍
從境外經驗來看,在美國,公募基金服務瞭整個養老的體系——個人養老金制度建立 30 年來,與公募資金的聯系非常緊密。
在我國,截至 2017 年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各類養老金超過 1.47 萬億元。據有關部門披露,社保基金自 2001 年以來的年平均收益率達到 8.37%,企業年金自 2007 年以來的年平均收益率達到 7.57%。公募基金作為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和基本養老金的主要管理者,為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做出瞭重要貢獻。
顯然,公募基金在養老金的管理上扮演瞭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必將成為養老金投資的主力軍。
有業內人士指出,
" 我們覺得是因為公募基金全面借鑒瞭境外制度的規范,是金融行業裡監管最嚴格的行業。
公募基金的制度核心是基金法,與基金法配套的一系列信息披露、托管制度、投資者資金安全的銷售機制,都是公募基金的優勢。公募基金不剛性兌付、不保本保底,因此公募基金發展以來,從來沒有發生過重大事件。"
此外,資金安全性的問題在國內受到瞭更高的重視。
" 不同於現在市場上其他的理財產品,公募基金財產獨立於基金管理人自有財產,不進入基金管理人的資產負債表,基金管理人經營出現問題不影響持有人權益,投資者資產是不會受到傷害的。
此外,公募基金與托管人的受托關系,在中國是高於國外的。國外沒有連帶責任,但在中國如果管理人出瞭問題,托管人對基金管理人的投資進行監督,復核基金凈值,托管人具有賠付責任,進一步保障持有人權益。"
收益或超銀行存款百倍
《指引》中指出,養老目標基金應當采用定期開放的運作方式或設置投資人最短持有期限,與基金的投資策略相匹配。養老目標基金定期開放的封閉運作期或投資人最短持有期限,應當不短於 1 年。
可以看出,養老目標基金為滿足養老資金理財需求,是以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註意到,從歷史數據來看,其實長期持有比起短期投機收益回報更高。數據顯示,自首隻開放式基金成立到 2017 年底,偏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平均達到 16.5%,超過同期上證綜指平均漲幅 10.5 個百分點;債券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平均達到 7.2%,超過現行 3 年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約 4.4 個百分點。
某業內人士對此表示,
" 但是老百姓,目前來看,好像並未享受到這麼好的收益。因為銷售渠道鼓勵投資者買新基金,投資者也拿不住長線。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倡導稅收遞延,倡導基金公司的定期定投。如果考慮投資期限 40 年,投資銀行存款與投資股票基金相比,到期後收益相差 100 倍。所以,我們希望強調權益投資在養老金投資中的重要性。"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肖鴻月 鄭直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