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的借殼上市之路

11-04

對周鴻禕來說,2011 年 3 月 30 日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奇虎 360 登陸美國紐交所。

其上市首日的表現讓它獲得瞭 " 華爾街奇跡 " 的美譽:首日收報 34 美元,較發行價 14.50 美元大漲瞭 134.5%。360 的市值(39.56 億美元)曾超過搜狐、盛大,位列中概股第 6 位。那是 360 最輝煌的時刻。

兜轉之後,360 於 7 年之後回歸瞭。

2017 年 11 月 3 日,360 借殼江南嘉捷回歸 A 股。

360 於美國上市

11 月 2 日晚上,江南嘉捷(601313.SH)公佈瞭一系列重組公告,而重組置入的對象是 360。

本次交易完成後,周鴻禕直接持有江南嘉捷 12.14% 的股份,通過奇信志成間接控制其 48.74% 的股份,通過天津眾信間接控制其 2.82% 的股份,合計控制江南嘉捷 63.70% 的股份,是實際控制人。

" 蓄謀許久 " 的回歸

在過去的 7 年中,360 經歷瞭美國上市、私有化退市、排隊 IPO,迂回曲折後,這傢網絡安全巨頭最終選擇瞭借殼上市。

2011 年 3 月 31 日,奇虎 360 在美國紐交所正式上市。

2015 年 12 月中旬,奇虎 360 達成私有化最終協議。

2016 年 3 月 31 日,360 私有化獲股東大會通過。

2016 年 7 月,奇虎 360 在紐約證交所摘牌,正式完成私有化退市。

2017 年 3 月 21 日,360 公司大股東完成增資更名,名稱由 " 天津奇思科技有限公司 " 變更為 " 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 三六零科技 "),並完成股份制改造。

2017 年 3 月 23 日,華泰聯合證券與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輔導協議,意味著360 公司將選擇以 IPO 的方式回歸 A 股;27 日中國證監會天津證監局官網顯示, " 三六零科技 " 正在接受 IPO 輔導。

當時,周鴻禕接受瞭采訪,解釋 360 回歸的原因:"360 的回歸一方面是出於國傢安全的需要,一方面有利於解決困擾 360 發展的身份問題。"

他明確表示:回歸 A 股不是為瞭炒股——" 我們希望遵守國傢的規定去走 IPO 的過程,上市之後希望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把 360 繼續做大做強。"

周鴻禕昨日發朋友圈

為瞭回歸,360 經歷瞭什麼?

借殼上市後,360 市值預估將在兩三千億,甚至可能會更高。

根據 " 中國基金報 " 的資料顯示:

目前 A 股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是巨人網絡。巨人網絡也是從美國退市回來借殼的,目前市值 807 億元。巨人網絡之後,是今年 4 月份停牌前還有 612 億元市值的樂視網,樂視網的估值已經被基金打 5 折。再下來就是 525 億元市值的東方財富。

360 回歸的背後, 其實有難言之隱和市值尷尬。

2014 年第一季度,360 發佈的財報顯示其業績表現不俗,但是股價的走勢卻於業績形成鮮明對比。進入 2015 年,股價仍然沒有 " 好轉 " 的跡象。截止 2015 年 5 月底,奇虎 360 的市值縮水至 64 億美元,還不到過去市值高點的一半。

而 360 的 " 尷尬 " 也是很多中概股的縮影。

到 2015 年 5 月底,A 股上證綜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漲幅分別達到瞭 125%、150%、176%,而美股納斯達克指數的漲幅僅為 13.7%,代表中概股的 HXC 指數漲幅也隻有 8.3%,大幅跑輸 A 股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

大約在 2015 年到 2016 年間,於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表現疲軟,與 A 股相比差強人意。中概股通過 IPO、並購重組回歸 A 股 " 替代 " 海外上市,成為當時的主流趨勢。

此後,一大批中概股相繼回歸。

華爾街見聞在 2015 年 4 月的報道中寫道:

暴風影音(2015 年 3 月上市)、朗瑪信息、二六三網絡、啟明星辰等公司已經完成回歸 A 股之路。之前在美股私有化的分眾傳媒近期也初定將於今年 6 月在 A 股借殼上市,公司估值為 460 億 -500 億元。截至昨日,上月 24 日登陸 A 股創業板的暴風影音多次漲停,總市值達 24.1 億元。

暴風科技 IPO 排隊回歸,分眾傳媒、巨人網絡等選擇借殼上市。

但隨著監管的加強,回歸之路並非坦途。

360 趕上瞭中概股回歸的大潮,但卻在 IPO 排隊還是借殼上市之間 " 舉棋不定。"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中概股回歸的路徑有三種:IPO 排隊、借殼上市、新三板。

2017 年 3 月 27 日中國證監會天津證監局官網顯示: " 三六零科技 " 正在接受 IPO 輔導。根據規定:輔導機構每 3 個月需要向證監會派出機構報送 1 次輔導工作備案報告,接著對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然後是向社會公告準備發行股票的事宜。

這一動作讓外界猜測:

360 走 IPO 不選擇借殼其實也是監管部門對於目前市場借機炒作殼資源的一種抑制。從之前的政策看其實是不太鼓勵中概股走借殼路線回歸的,特別是選擇的殼為非同行業企業。

相反的觀點則認為:IPO 的審核十分嚴格並不斷趨嚴。雖然監管部門表態 IPO 與借殼審核嚴格程度等同,但在實際操作中,借殼其實力度並不如 IPO 審核那般嚴格。

" 一些合規性的問題例如土地瑕疵、社保公積金繳納等,IPO 審核抓的很嚴,但借殼的審核就看得沒那麼重。"

9 月, 第一財經發文引用瞭一位業內人士的觀點:

借殼操作上比 IPO 要復雜得多,除瞭重組的資產本身要符合獨立 IPO 標準之外,對於殼公司以及其他相關當事方的合規性要求也較高。

但由於借殼上市能給老股東及公司帶來更多的利益,借殼可能是比較受交易方、當事人歡迎的模式。360 私有化時的資金參與進來有明確的退出要求,獲益的方式更多是未來實現借殼後,通過換股成為上市公司股東去拿溢價。

他還表示:" 如果獨立 IPO 的話,老股東隻是賺瞭二級市場的溢價,但借殼之後相關方所得不止於此。在很多借殼裡,老股東的股份不會完全退出,會留下一部分,也正是這個道理。" 他當時猜測,如果從股東利益角度出發,借殼或是 360 最終所選。

果然,360 最終 " 拋棄 " 瞭 IPO 排隊,選擇瞭借殼上市。

幾年前的美國上市象征著 360 取得瞭階段性勝利,而回歸則是其必然之路。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