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聯想剛好六個月的時候,劉軍重啟瞭中斷 5 年的聯想電腦暑期大促活動,在京東上做直播,在北京五彩城開設瞭聯想第一傢線下體驗店。
重返聯想的劉軍擔任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開始負責中國平臺及中國區 PC 和智能設備業務。肩負重振 PC 業務重任,從產品線規劃、渠道銷售到團隊管理,劉軍開啟瞭一系列的調整和變革。
當第一財經問及這個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劉軍坦言消費市場是最難的,整個 PC 市場在過去幾年還是下降市場,同時線上渠道增長很快,現在大概超過一半的銷售在線上,而聯想傳統的優勢是線下銷售渠道,擁有上萬傢聯想品牌專賣店。
" 如何將線上和線下打通,用新零售的概念,重整聯想線上 + 線下渠道,重新回歸到一個用戶增長的軌道上來,是最難的。" 在 ThinkPad25 周年紀念版發佈會上劉軍表示。
變革之難
PC 業務一直是聯想的主營業務。從聯想最新財報來看,個人計算機和智能設備業務的收入已經占據集團整體收入的 71%。尤其在收購 IBM ThinkPad 業務之後,聯想的 PC 銷量一直領先。
但在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之下,中國 PC 市場下滑嚴重,華為、小米等新晉 PC 品牌開始搶奪市場份額,惠普、戴爾等老對手也步步緊逼,從今年一季度起聯想被惠普反超,失去瞭全球 PC 老大的位置。
面對對手兩位數增速,劉軍試圖將以往分割的線上和線下渠道打通," 我們砍掉瞭 60% 的 SKU,合並瞭很多同款同價的產品,用戶可以自己選擇線上或線下購買。" 劉軍說道。
這一變化也體現在 ThinkPad 業務上,被視為商務筆記本代名詞的 ThinkPad,在後期發展中推出瞭相對低端的筆記本產品,定位出現模糊,而親自操刀 ThinkPad 新戰略的劉軍表示,會調整 ThinkPad 定位為高端人群,並推出相應的 VIP 服務,讓品牌定位比以往更清晰。
在線上,聯想開始和京東、天貓展開密集合作,去年 7 月聯想和京東簽署合作協議,表示聯想全線產品未來三年力爭在京東實現 600 億人民幣目標銷售額,在隨後的 6.18、雙十一活動中聯想 PC 展開諸多促銷活動。
在線下,和小米、華為一樣,聯想也開始緊鑼密鼓的佈局新零售。聯想希望改變以往單一店面形態,將 PC 店擴展為一個生態店,將包括銷售、體驗、服務和維修放置在一個環境下。背後則是通過線上線下打通,瞭解店鋪的銷售情況、店員銷售業績、爆款產品銷售數量,提升物流效率。據劉軍透露這傢試點的店鋪坪效達到 22.6 萬元,是之前的 2.9 倍。
在今年巡查聯想新零售試點之際,劉軍還曾前往華為專賣店考察。不過在劉軍看來,目前大傢都在提及新零售概念,但真正成功實踐者並不多,仍處於嘗試和摸索期。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聯想不想將自己定義為 PC 公司,並尋找硬件銷售以外的模式進行拓展。在 Thinkpad 未來戰略規劃裡,圍繞 PC 將延伸出 ThinkPad 周邊產品、Think Smart-IoT 智能物聯產品、甚至擴展到服務。
這隻是聯想 PC 業務調整的縮影,在劉軍看來," 這些產品不僅僅是硬件產品,物聯網產品一定是連接在雲端,一定需要軟件的東西,再從軟件端拓展到服務。" 按照劉軍的設想,要一步一步地將 1 萬傢 PC 店都轉型升級為 4S 零售店。
市場份額之爭
船大難掉頭,更大挑戰在於企業文化和管理思維的改變。
在今年 8 月一場聯想中國戰略與文化全體管理幹部溝通會議上,劉軍痛斥 " 唯上 " 和 " 無為 " 等現象,強調要雙手沾泥,讓組織更加扁平化。
伴隨一系列變革的執行,聯想 PC 業務的確有所回升,根據聯想集團第二季財報,個人計算機和智能設備業務的收入同比上升 4% 至 153.87 億美元,占集團整體收入的 71%。
不過利潤表現並不理想,在個人計算機和智能設備業務方面除稅前溢利同比下跌 15% 至 6.59 億美元,除稅前溢利率同比下跌 0.9 個百分點至 4.3%。
與財報一同引起業界註意的,則是長達一年之久的聯想合並富士通之案終於落定。" 並購後富士通仍是保持獨立運作的公司,會進一步加強聯想在日本 PC 的競爭地位。" 劉軍表示。
根據此前摩根大通的研究報告,2016 年日本 PC 整體市場上,NEC 聯想市場占有率約為 24.6%,富士通為 17.5%,美國戴爾為 12.3%。此次交易完成後,聯想在日本 PC 市場的份額或將超過 40%,占絕對優勢。
根據 IDC 數據,截至 2017 年第三季度,聯想 PC 全球市場占有率為 21.6%,如果加上富士通 4% 的份額,將超越惠普 22%,有望再次重回全球第一,這也被外界解讀為 " 買回 " 的第一。
相較惠普不分上下的市場份額,後者兩位數的增速才令聯想警惕。借助並購做大體量之外,堅持 " 三波 " 戰略的聯想如何將自己變成一傢非 PC 公司?在 PC 大市場背景下,留給劉軍和聯想的時間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