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包頭地鐵、清理 PPP 中央對基建態度變瞭嗎

11-17

摘要:我國落地的 PPP 投資額超過 4 萬億,是全球規模最大的 PPP 市場。PPP 過度發展,不僅給地方政府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同時也埋下瞭金融風險的隱患。

近日,中國對地方基建投資的管控引發媒體關註。

去年獲批的包頭地鐵,今年 5 月正式開工,但 8 月就停工。這項總投資為 305.52 億元的地方基建項目,其中 40% 為資本金,由包頭市財政資金籌措,其他資金通過國內銀行貸款等融資方式解決,其中就包括 PPP。

經濟觀察網分析稱,PPP 的過度發展,不僅給地方政府帶來瞭沉重的財政負擔,同時也埋下瞭金融風險的隱患。包頭人口不到 300 萬,今年前三季度的財政收入為 170 億元,這項超過 300 億元的基建項目,無疑將給包頭帶來更重的財政負擔。

此外,在 11 月 16 日,財政部發佈瞭《關於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通知》稱," 僅涉及工程建設,無運營內容的 " 不適宜采用 PPP 模式實施。

實際上,叫停包頭地鐵、清理 PPP 並非無跡可尋。

8 月時,不僅包頭,包括包頭在內的內蒙古多條地鐵項目被叫停。經濟觀察網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8 月後,按照高層的指示,內蒙古交通基建項目已經 " 暫緩瞭一批、取消瞭一批 "。

11 月 1 日,在第三屆中國 PPP 融資論壇上,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稱,嚴把 PPP 模式的適用范圍和邊界,防止將商業項目和純工程項目包裝成 PPP 項目進行融資,堅決剔除不規范項目。規范項目開發,不觸底線、不碰紅線,做真 PPP 項目。

部分地方政府也積極跟進。9 日,江蘇省財政廳發文,提出要嚴控無現金流、完全政府付費類項目。

截至目前,我國落地的 PPP 項目投資額超過 4 萬億,還有大量執行或儲備中的 PPP 項目,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 PPP 市場。

過去十年來,很多地方政府依靠債務型投資來支撐經濟增長。今年 8 月 15 日,IMF 在一份探討中國經濟前景的報告中預計,中國的非金融債務增長將快於此前預期。2016 年,中國非金融部門債務(包括傢庭、企業和政府債務)和 GDP 之比為 242%,IMF 預計,到 2022 年,這一比值,將接近 300%。

中國非金融部門債務同 GDP 之比,紅線表示 2016 年 IMF 的預計,藍線為 2017 年 IMF 的預計(圖表來源:IMF 官網)

本周二,國傢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 10 個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放緩至 7.3%;同期,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的投資增速也有所放緩,分別增長 10.9% 和 5.8%。

10 月 17 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 IMF 和世界銀行年會上稱:

在城鎮化過程中,存在財政透明度不高、政府間財政關系有待理順、缺乏明確的財政紀律約束地方政府等問題,因此金融市場對地方政府債的定價存在扭曲,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提供貸款的定價也存在扭曲,這導致商業銀行和金融部門低估瞭地方政府財政風險。

不過,周小川也說:

今年 7 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也強調要重視政府債務風險,同時也應看到,與私人部門債務和外債相比,政府債務風險較低,我們將通過推進財政改革積極應對有關問題。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