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字當頭標準各異,智能傢居產業卻一路爆紅

01-30

傢住廣州的吳女士最近買瞭個掃地機器人,不僅能把傢裡的各個角落打掃幹凈,還會自己記憶路線,繞開障礙物。" 挺方便的,掃完地它會自動回去充電,還可以設置每天定時打掃,很省時間。" 吳女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花錢購買傢庭智能設備,從電視、冰箱、洗衣機到空氣凈化器、飲水機、晾衣架,再到門鎖、貓眼、攝像頭……隨著國內外巨頭紛紛佈局這一領域,中國的智慧傢庭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但目前看來,這一產業並沒有獲得像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那樣爆發式的增長,想讓智慧傢庭走進千傢萬戶還面臨著諸多挑戰。

智能單品價格普遍較高

掃地機器人是吳女士入手的第一個傢庭智能設備,1649 元的價格讓她當初決定購買時 " 糾結瞭很久 ",原本還想再購入智能門鎖,但 3000 元左右的價格還是讓她 " 放棄瞭 "。

第一財經記者隨機采訪瞭多位傢庭智能設備的消費者,普遍反映 " 性價比不高 "。

谷歌旗下的 Nest 和蘋果的 Homekit 都在力圖創造一個智能交互的傢居平臺。(圖片來源:Nest 官網)

在他們眼中,單品的智能化程度與其價格並不匹配,僅實現功能自動化的不能叫 " 智能 ",而能夠智能感知、交互、自學習的,則普遍較貴。

以 2017 年爆款單品晾衣架和門鎖為例。自動晾衣架 100 多元就能買到,而能夠智能遙控、伸縮、照明的至少要 1000 元以上,再加上風幹、烘幹、消毒功能的,則起碼在 2500 元以上 ; 換一個自動鎖頭 100 多元就能做到,而能夠關門反鎖、遠程操控、支持指紋密碼等多種開鎖方式的智能門鎖普遍在 1500 元以上,再加上屏顯、防火報警、開門記錄查詢的,則在 3000 元以上。

友情提醒,以上價格均為 " 電商價 "。如在實體店購買,一般情況下還要再上浮。此外,房屋面積大的或智能設備多的傢庭,還需要購買專門的網關,以保證這些終端始終處於聯網狀態。

某門戶網站調查顯示,在消費者眼中,智能傢居產品的首要問題就是 " 貴 ",其次為交互不友好、操控繁瑣,然後是穩定性不足。

對此,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接入網產品線副總裁朱洪認為,隻有 " 量 " 上去瞭,價格才會下來。

他給第一財經記者舉例說,最早裝電話五千塊錢才裝一個,到最後大傢都免費瞭。寬帶也一樣,從最開始很貴到現在運營商免費上門安裝光纖,還送網關、送機頂盒,關鍵是量要起來。" 現在看單品好像覺得比較貴,比如說智能門鎖,但是它才達到一千萬臺,而寬帶都已經到瞭億的級別,如果門鎖的量也能達到這個級別,價格肯定也會降下來。"

廣州市靚傢居裝飾材料有限公司 ( 下稱 " 靚傢居 " ) 董事長曾育周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達瞭類似的觀點。" 之前的市場推廣,都是把‘智能’當做一個炫耀的東西,覺得價格應該貴,但我認為智能產品應該是便宜的。對廠傢來說,現在最需要的是銷量,否則哪來產品迭代的過程 ? 而關心這些產品的,都是經濟積累還處於初級階段的小年輕,需要讓他們花盡量少的錢先體驗到智能產品帶來的便利。" 他表示。

這聽起來像個死循環,讓企業虧本賣顯然不現實。朱洪表示,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要把這個產業做大,讓大傢都認識到這是有益處的,從而讓消費者願意為產品和服務掏腰包,整個產業鏈上的各個參與者願意努力投入研發、提供更好的服務,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越來越便宜。

產品互聯統一標準難產

做到價廉物美,固然是產業的突破口,但智能傢居也不僅僅是簡單的硬件拼湊。

當消費者傢裡有瞭越來越多的智能單品,如果解決不瞭互聯互通,就會直接導致糟糕的用戶體驗,甚至放棄操控之前已購買的智能單品,回歸到最簡單的手動操作。

目前的智能傢居智慧程度有待提升。資料攝影 / 任玉明

在佛山市雲米電器科技有限公司 CEO 陳小平看來,目前許多智能單品用手機 APP 當遙控器,根本就是 " 反人類 " 的設計," 我們需要的是基於物聯網的產品矩陣、場景聯動 "。

具體而言," 傢裡所有帶電的東西都連起來,它們在一起可以交流,可以自學習。比如,你在煲湯的時候去看電視可能忘瞭,電視會提醒你 ; 再比如,你傢的水質很硬,熱水器就是硬水工作模式,洗衣機也會據此添加洗滌液的成分和劑量…… "

" 我們認為,未來每一個帶電的設備都是接入互聯網的終端,這樣所有的電器將變成人、車和生活的連接器,它不再僅僅是功能的實現。" 陳小平進一步說明。

從終端產品形態來看,智慧傢庭的發展分為單品智能化、跨產品互動化以及系統化智能三個階段。陳小平所描繪的類似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屬於第三個階段,但鑒於目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國的智慧傢庭還停留在最初級的階段,正在向第二階段邁進。

事實上,智慧傢庭產業鏈的各方參與者早已意識到產品互聯的重要性,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巨頭、傳統傢電企業以及設備供應商都在積極組建自己的智慧傢庭生態平臺。如美的的 M-smart 智慧傢居系統、海爾的 U+ 智慧生活平臺、華為的 Openlife 智慧傢庭解決方案等,但都僅限於該企業 " 生態圈 " 之內的產品互聯。

盡管目前市面上有個別平臺可實現不同品牌產品間的融合、交互及數據互通,但也需要進行人為幹涉。也就是說,誰都不願意完全開放自己的平臺和數據。而要搭建更大范圍的基礎連接,融合技術、平臺、標準是必由之路。

在這裡面,標準毫無疑問是最難的,但也是實現互聯的關鍵。華為曾經想在業內推行統一的設備互聯互通技術標準,但失敗瞭。

朱洪無奈地表示:" 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傢庭網絡都不同。對於大的廠商,像華為這種還好辦,我們有很強的研發團隊,我們可以開發三遍,但這實際上對產業是不利的。"

2016 年亞洲消費電子展。資料攝影 / 任玉明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目前設備的互聯互通尚無國際通用標準,基本為各企業之間的私有協議。而智慧傢庭產業鏈條長,從上遊的芯片、元器件到中遊的傢電、安防,再到下遊的平臺、服務提供商,參與者多,分工也越來越細化。

中國智能傢居產業聯盟 ( CSHIA ) 秘書長周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國傢層面推行統一標準很難。" 智慧傢庭本身是系統化的產品,往上按照國傢主管部門追溯,就會發現涉及到公安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傢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部委,我們很難在短期內通過國傢的行政命令把行業規范起來。之前中國傢用電器協會一直在推傢電的互聯互通方案,但也隻是初步的互聯互通,比如能夠控制空調的開和關,但對空調的深度調節,企業就不願意開放瞭。"

2021 年市場規模將達 4369 億元

當不同產品間能夠實現互聯互通時,消費者會發現還有新的問題。例如,傢庭網絡覆蓋問題、智能傢居安全問題、設計風格不匹配問題、零火線問題、電位預置問題等等,有些需要在裝修階段就介入。

曾育周表示,尤其在智能安防、水、電、煤氣等領域都跟線路有關,隻是很多人一開始沒在意,等需要的時候才發現問題。此外,不是所有的智能產品都是輕智能的設計,開關也有強弱電之分,有些還會產生信號幹擾,要留多少個電位等等。

" 消費者可能不明白,那麼業界就應該當做一個標準來做,就像蓋樓房的地基,以免消費者將來在軟硬件的升級上遇到障礙。誰都有主張,每個參與者必須認清自己的角色,專註自己擅長的部分,願意做更多的協同,行業才能往前走。" 曾育周說。

在近日舉辦的 2018 智慧傢庭產業創新峰會上,中國智慧傢裝應用白皮書正式發佈。白皮書指出,根據電信業第三方咨詢機構 OVUM 和智研咨詢發佈的報告,2014 年我國智能傢居產業市場規模達到 290 億元 ;2015 年我國智能傢居市場規模達 403.40 億元,同比增長 41%;2017 年我國智能傢居市場規模將達到 908 億元。

數據來源:智研咨詢

報告認為,未來五年 ( 2017~2021 ) 智慧傢居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48.12%,到 2021 年 1.2 億戶傢庭將會使用智能傢具產品和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 4369 億元,占全球市場的 25%。其中,傢庭安全業務滲透率達到 24.75%,傢庭監控的滲透率達到 15.30%,智能傢電滲透率達到 8.14%,傢庭服務的滲透率也會達到 8.32%。

用業內人士網友 " 破塞東 " 的話來描繪,未來智能傢居的美好體驗大致是這樣的——

智能門鎖在你進入房間的時候 " 告訴 " 其他傢電:" 那個‘逗比’主人回來瞭 "。於是,空調、音樂、燈光全開,百葉窗調整到合適的角度,掃地機器人獻殷勤地開始滿屋跑,廚電開始預熱,想看的電視節目或遊戲自動待機……當然,如果是你老婆回來,會播放她喜歡的音樂,因為聰明的門鎖能夠根據指紋、密碼、AppID 的不同對人進行區分。

" 智能和非智能有一個很大的區別,是它可以不斷地升級、迭代、刷機,不斷地提高自學習能力,無論這種學習是基於大數據還是 AI ( 人工智能 ) ,包括現在說的聯不通問題,都沒關系,因為那是軟件工程師才需要想的事情,到最後都能實現,或許隻是一個代碼加一個接口。就像穿衣服,先一件一件穿上,再不斷換更好的衣服。" 陳小平說。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