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月均消費 1243 元 三成以上生活費不夠花

11-23

中國日報北京 11 月 23 日電 " 雙十一 " 過後,不少大學生在社交媒體上抱怨 " 剁手一時爽,日後吃土忙 "。近日,麥可思數據公司聯合騰訊教育對大學生消費理財觀進行瞭調查,網絡調查共收回 2017 年在校大學生的有效答卷 5434 份。結果顯示,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開銷為 1243 元(不含學費、傢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

分析發現,大學生的花銷與城市消費水平有關。其中,大學位於 " 北上廣深 " 一線城市的學生月均開銷為 1378 元,而在其他直轄市、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讀大學的學生月均開銷為 1270 元,地級城市及以下為 1091 元。

大學生平均每月 1243 元的消費都花在瞭哪兒?被調查學生選出瞭每月消費比重最大的三項支出。除去基本夥食費外,大學生最愛 " 吃吃吃 ",零食、飲料和營養品等其他食品(57%)是最主要的支出項。男生每月主要消費在其他食品(51%)、社交和娛樂(46%)、生活日用品(37%)方面,女生每月主要在其他食品、形象消費(均為 62%)和生活日用品(48%)方面消費。

男生將錢用在通訊 / 上網費(32%)和數碼電子產品方面(19%)的比例分別比女生高 12 個和 15 個百分點,用於形象消費方面比例(30%)則比女生低 32 個百分點。

具體分析發現,學生購物最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 價格 "(83%),列第二和第三位的是 " 質量 "(72%)和 " 個人喜好 "(67%)。大學生對價格和質量的關註超過品牌、檔次和廣告宣傳,說明大多數學生能夠理性消費。

調查顯示,傢庭是大學生生活費的最主要來源。88% 的學生生活費由父母或親戚提供,其次為打工兼職或創業(32%)。在生活費需求滿足度方面,42% 的學生生活費能夠滿足日常需求,並有結餘。超三成大學生曾入不敷出:24% 的學生偶爾生活費不夠用,7% 經常不夠用。

據麥可思分析,學生生活費不夠花,可能是由於個體傢庭經濟情況等因素導致生活費不足,也可能是由於學生對生活費使用缺乏規劃。調查顯示,38% 的大學生不會對生活費的使用進行計劃和安排。當生活費無法滿足開銷時,51% 的大學生選擇放棄消費,而其他人會選擇 " 向父母求助 "(24%)、" 先消費後付款 "(20%)、" 向朋友借錢 "(5%)形式滿足消費需求。

近六成學生參與理財活動 低風險理財占主流

隨著理財方式的豐富和理財金額門檻的降低,大學生也加入理財大軍。調查顯示,57% 的學生通過不同形式進行過理財。被調查大學生中,45% 選擇瞭餘額寶、理財通等產品,21% 的學生選擇傳統的銀行定期存款的形式,購買股票和投資 P2P 網貸的學生僅占 4% 和 2%。在進行投資理財的學生中,風險(37%)是學生最看重的因素,其次是收益(23%)和產品聲譽可信度(22%)。可見大多數大學生投資時較為謹慎理性,低風險的穩健型理財方式占主流。

但分析發現,在進行投資理財的學生中,比較關註理財信息的學生僅占 18%。半數學生僅 " 隨意看看 " 理財信息,32% 幾乎不關註。僅有兩成高校有投資理財方面的社團、理財課、講座或其他理財活動,八成高校從未提供相關幫助。為此,麥可思建議高校加強學生理財觀念培養,為學生提供更多理財指導。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