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靠投資撐業績

11-20

華誼兄弟 ( 7.990, -0.10, -1.24% ) 靠投資撐業績 多傢明星參股公司未達承諾

電影票房不佳,很大原因是因為華誼兄弟在院線終端話語權薄弱,去年馮小剛因為《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與萬達 " 互撕 ",就在一定程度上暴露瞭這個問題

《投資者報》記者 周月明

" 民營影視第一股 " 華誼兄弟近一兩年一直因主營業務凈利潤遠不如投資收益,令投資者及業界人士甚為擔憂。2017 年已公佈的財報顯示這種狀況至今尚沒有太大改善。

那麼華誼兄弟影視主業表現暗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公司投資情況究竟如何?這種盈利模式有沒有可持續性?近日《投資者報》記者帶著以上投資者們關心的問題,致電公司相關負責人及業內人士,對部分問題做出瞭答復。

電影票房慘淡

據華誼兄弟財報,公司的影視板塊近年表現並不太好。據華誼兄弟 2016 年報,營收 35.03 億元,同比下降 9.5%;凈利潤 8.08 億元,同比下降 17.2%,而且,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更是大幅下滑,虧損 4018 萬元。其中,投資收益占 11.19 億元,營業外收入占 1.15 億元(其中政府補助 0.93 億元),投資收益約占利潤總額 87%,扣除這些之後,利潤還剩 7533 萬元。而到瞭 2017 年上半年,去除投資收益跟政府補助後,利潤總額隻有 6550 萬元。

身處光鮮亮麗的影視行業,華誼兄弟賺的到錢為何絕大多數來源於投資呢?

其實,華誼兄弟的主營業務已經連續幾年表現不佳,2014 年起,扣非凈利潤增速就一路下滑,在 2015 年時就已變成瞭負值。

有業內人士稱,華誼兄弟業績的下滑,主要由於票房收入 " 疲軟 "。據其年報,華誼兄弟在 2016 年上映的影片有《陸垚知馬俐》、《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魔獸》、《紐約紐約》、《靈偶契約》、《奔愛》、《搖滾藏獒》,以及 2015 年度跨年電影《老炮兒》、《尋龍訣》,上述 10 部影片共實現國內總票房收入約 31 億元。

若深究每部作品,除瞭 2015 年首映的《尋龍訣》(16.83 億元)外,華誼兄弟在 2016 年上映的電影中隻有《魔獸》的票房達到 10 億元以上,這一部電影就占到華誼兄弟 2016 年總票房的 47%。然而,《魔獸》也僅僅是華誼兄弟所參投的海外項目,並未披露具體的投資比例,因此這部電影為華誼兄弟帶來瞭多少收益目前不得而知。進入 2017 年一季度,除瞭《西遊伏妖篇》有 16.57 億元的票房外,《少年巴比倫》、《瘋嶽撬佳人》兩部電影票房都比較慘淡。

對於電影票房 " 陣痛 ",業內人士認為,很大原因是因為華誼兄弟在院線放映等終端鏈條上話語權薄弱。去年,馮小剛因為《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問題與萬達 " 互撕 ",就在一定程度上暴露瞭這個問題。

對此,華誼兄弟也開始認識到自己在終端放映市場的不足。年報數據顯示,截至 2016 年年底,華誼兄弟累計建成並投入運營 19 傢影院,其中在 2016 年就新增開業 4 傢影院。而在 2017 年,華誼兄弟又通過其全資子公司華誼兄弟互娛(天津)投資有限公司斥資 7885 萬元參與大地院線的定增計劃。不過,在外界看來,華誼兄弟目前的影院投資隻是剛剛起步,跟國內院線巨頭還相差得很遠。

比如國內票房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萬達院線,2016 年,萬達院線實現票房共計 76 億元,國內票房市場占有率為 13.6%。截至 2016 年年底,萬達院線共擁有影院 401 傢,其中國內影院 348 傢。此外,穩居全國電影院線市場次席的大地影院,截至去年上半年,也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擁有 315 傢影院。

除瞭終端鏈條上的問題,記者還註意到,華誼兄弟的成本增幅很大,2016 年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合計增加約 5 億元。對此,華誼兄弟在年報中解釋稱:"2016 年銷售費用增加 2.27 億元,主要是廣告宣傳費用增加 0.99 億元,技術服務費增加 1.06 億元。管理費用增加 1.31 億元,主要是員工成本增加 0.26 億元、專業費增加約 1000 萬元、技術服務費增加約 2500 萬元、折舊增加約 1700 萬元。財務費用增加約 1.38 億元,其中利息支出增加約為 1.4 億元。" 但對於技術服務費具體是什麼,公司並未給出更多解釋。

投資收益占大頭

主業這兩年不靈光,華誼兄弟這兩年大部分收益來自於投資收益。公司投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長期股權投資,第二部分集中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2016 年投資收益 11.19 億元,主要因出售掌趣科技 ( 6.170, -0.10, -1.59% ) 的股份,獲得約 10 億元的投資收益。

據其 2017 年中報,華誼兄弟僅母公司在長期股權部分就合計投資約 80 億元。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有近 24.69 億元,投資 44 傢公司,其中 43 傢公司按成本計量。

那麼,如果華誼兄弟主營業務一直沒有太大起色,是否僅靠賣資產就能吃一陣兒瞭?

業內人士稱:" 這要具體看賣出時資產的估值情況。" 就目前華誼兄弟收購的一些公司的業績來看,有很多出現瞭業績承諾未達標的情況。 比如其近兩年收購的東陽浩瀚、常升影視,業績承諾均不達標。由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 等明星成立僅一天就被華誼兄弟收購的東陽浩瀚,2016 年凈利潤 1.01 億元。由於未達到 2016 年承諾凈利潤數 1.03 億元,未來將根據協議進行補償。此外,張國立參股的常升影視承諾 2016 年凈利潤 3779 元。但實際上,凈利潤僅為 2500 萬元,也未達到業績承諾。

這些狀況的出現無疑都給華誼兄弟在售賣資產時能否賺到錢增添瞭一絲迷霧。

而且,華誼兄弟部分投資的錢來自於借款。據其資產負債表,截至 2017 年 6 月 30 日,華誼兄弟一年內就需償還的負債為 33.3 億元,合計需償還的負債 72.46 億元。而且利息支出僅 2016 年就達 1.4 億元。

這也讓華誼兄弟的現金流更為緊張,影視主業若繼續不給力,就還是要依靠售賣資產來盈利,這些資產能賣出多少錢?華誼兄弟是否能管理好這麼多收購公司,公司相關負責人並未給出更多答案。■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