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曉東
騰訊控股(0700.HK)江湖上人稱「 鵝廠 」,投資的朋友都愛稱他為「 肥鵝 」。這隻鵝從上市時的幾十億港幣市值,到現在 37,000 億市值,已經從醜小鴨長成瞭白天鵝,現在更是成瞭大肥鵝。
傳統想法是,企業大到某程度,高基數上再維持過往高速增長是很困難的,但是大肥鵝卻顛覆瞭常識。
近年來,它的盈利一直保持 40%+ 的年化成長,更恐怖的是,到瞭 2017 年,還有加速的跡象。
來看它牛掰的三季報 —— 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61%,利潤增長 69% 。當然,這種持續性極強的增長,市場回報給它的就是毫不忌憚的超高溢價,動態市盈率已到 50 多 倍。
因此,是否應該繼續投資騰訊的焦點問題,實質上就是弄明白它的高成長性還能持續多久,一組數據就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 圖片來源:同花順財經;2017 年 1 月至今騰訊股價周 K 線圖
一、三季報財務數據點評
△ 圖片來源:騰訊財報
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同比達到瞭 61%,環比也增加瞭 15%。但期內毛利同比增長隻有 45%,雖然,最終盈利同比增長仍能恢復 69%,環比基本持平。
也就是說,騰訊的毛利率第三季度現巨幅下滑,你信嗎?反正我是不信。我拍腦袋認為,騰訊三季度調節瞭利潤,怕基數太高明年不好看。好,我得找點證據圓上自己的話。
△ 圖片來源:騰訊財報
看來罪魁禍首是這貨。收入成本的主要內容是:購買內容、分成和支付服務。如果把利潤藏在這兒,雖說記入成本科目,但是內容成本支付要是按照時間來均勻攤銷支付,分攤也必須按照實際業務發生情況來支付。
因此,換到資產負債表上,這部分錢就會變成負債留在賬上。我們接著往下看:
△ 圖片來源:騰訊財報
流動負債中的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和預期費用,的確比去年底增加瞭 40.8%,這裡面是不是有調節利潤的嫌疑呢?我們再來看看現金流的變化,現金是最騙不瞭人的。
△ 圖片來源:騰訊財報
△ 圖片來源:騰訊財報
我們對比一下,半年報經營現金流增加瞭 63.2%,三季報增加瞭 70.36% ,顯然是有所加速的。
三份財務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中,第三份最能反映公司真實情況。因此,我認為騰訊今年三季度經營情況可能比報表呈現得還要好,毛利率受壓隻是一種盈利調節的手法。
好瞭,三季報分析完瞭,過往的數據近乎完美,我們再來看看肥鵝未來的成長性。
二、肥鵝的成長性
分析一個標的,最好用另一個類似標的來對比研究。肥鵝的對標應該是全球性社交平臺龍頭 Facebook(FB.US)。先來看看它的成長歷程。
△ 圖片來源:同花順財經;2017 年 1 月至今 Facebook 股價周 K 線圖
△ 圖片來源:網絡;Facebook 未來 10 年的發展歷程
(1)Facebook 可以粗略分四個成長階段
① 初創階段,以用戶的高速增長為驅動。那時收入並不好,更不要說盈利瞭;
② 平臺化轉型階段,我認為這是它最正確的戰略決定。讓用戶在平臺上發佈軟件程序,從而把自己從與整個市場競爭的位置,轉到瞭為整個市場服務的位置。隨著平臺化轉型,娛樂遊戲類的軟件開始成為盈利的支持點;
③ 從 PC 端向移動端轉型階段,不僅自己推出瞭 messager,還快速地通過對 Instagram、Whatsapp 的收購,掌握瞭移動互聯網的先機,站上瞭下一輪的風口。
④ 廣告驅動階段,隨著首席運營官桑德博格的到來,Facebook 開始重點做信息流廣告。雖然某種程度上,廣告影響瞭一定的體驗,但因馬太效應,在沒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積攢瞭多年的用戶資源開始迅速兌現。
(2)回到騰訊,同樣可以看到類似的歷程
△ 圖片來源:騰訊官網
① 初創階段,用戶數量迅速增長, 但沒有收入來源,主要靠風投燒錢。
② 盈利階段,以移動 QQ 短信業務為契機,開始實現盈虧平衡,隨後經 QQ 空間、付費用戶、qq 遊戲等增值服務,開始兌現盈利。這一階段的騰訊口碑很差,基本上是看到別人什麼業務賺錢,就迅速復制,然後以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強大的用戶粘性擊敗原創者。
③ 平臺化轉型階段,在 3Q 大戰(騰訊 QQ vs 奇虎 360)後,馬化騰及整個騰訊管理層開始反思,宣佈要做聯接者,向平臺化轉型。遊戲業務開始迅速成長,成為主要兌現手段。
④ 從 PC 端向移動端轉型階段,此階段標志性事件是微信的出現。用戶是騰訊賴以生存的基礎,因此這個轉型是決定性意義的。
(3)Facebook 和騰訊的比較研究
我們比較騰訊和 Facebook,主要差異有三點:
① 在平臺化轉型之後的兌現手段,騰訊轉身去做遊戲,而 Facebook 發力廣告業務。
② Facebook 在全球發展用戶,騰訊主要在華語圈。目前,Facebook 月活用戶數高達 20 億,基本是微信的一倍,而騰訊在華語圈基本已經飽和。
△ 圖片來源:網絡;Facebook(截止 2017 年 6 月)與騰訊(截止 2016 年 12 月)的月活躍用戶比較;
第一位藍色為 Facebook、第八位鮮綠色為微信。
③ Facebook 的技術研發能力看起來比騰訊更強,而它的 messager 並不普及,騰訊的產品迭代能力看起來更為優秀。因此,騰訊的用戶粘性更強,占有更多的用戶時間。
不用說也知道,騰訊現在的盈利來源顯然是遊戲。關於它的遊戲前景分析文章太多瞭,我就不多說瞭。
唯一看法是,因為騰訊遊戲也是以平臺化思維在運營,特性在於穩定。所以,我覺得不太會大起大落。那就主要需要看增量,研究一下未來的發展前景在哪裡。
三、未來的成長性
我認為關鍵是兩點:一個是怎麼去擴展新業務,一個是怎麼去擴展用戶。下面具體分析:
(1)騰訊目前的廣告業務是弱點,也是增長潛力。單用戶廣告收入水平不及 Facebook 的 ¼,顯然差的不是一星半點,若是排除掉視頻廣告,水平就更低瞭。
以騰訊的用戶粘性,至少做到跟 Facebook 並駕齊驅是完全有可能的。即使一天,你討厭微信,但看不到有其他水平相近的競爭對手,那麼廣告業務收入每年也能達到 1,300 億港幣以上,基本上跟遊戲業務收入持平。
(2)騰訊更厲害的一點是,依靠用戶粘性和平臺化做所謂的「 降維攻擊 」。
舉個例子:騰訊現在開始做醫療保險,微信終端讓推銷保險直達用戶成本更低、更便捷,微信支付可以讓支付更為便捷,將醫院系統接入騰訊雲,理賠隻要點擊一下按鈕就可以在後臺完成,客戶體驗非常好。這種對傳統行業摧毀式的「 降維攻擊 」,會產生什麼樣的怪物,讓我們拭目以待。
(3)騰訊和 Facebook 最聰明的一點是做平臺、做生態。
最近 10 年,基本上都沒產生過一傢新的互聯網巨頭。雖說這行業仍是創業者的天堂,但遊戲規則已變,現在要創造一個即時通訊平臺去取代他們,成本太高瞭。創業者都開始在他們平臺的基礎上開發各種應用,通過平臺來迅速推廣兌現,實現雙贏。
所以,現在的騰訊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基礎設施,好比傳統時代的水電、煤氣、通訊、電視,而一個全國性的基礎設施平臺將會怎麼定價?因此,它的天花板還很高。
(4)看起來,騰訊較難發展新用戶瞭,但也並非說不可能。通過戰略投資 Snapchat(SNAP.US;美國一款 " 閱後即焚 " 照片分享應用) 也許是發展海外用戶的機會。根據最新消息,截止 11 月 8 日,騰訊已收購瞭 Snapchat 12% 的股份。另外,隨著中國全球影響力的發展,也會帶動騰訊向全球范圍的推廣。
所以,騰訊雖然用戶數到頭瞭,但是它的粘性特別強,雖然占有的用戶時間沒有披露,但我估計會數倍高於 Facebook。
由於騰訊生態跟用戶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因此騰訊可以用產品形式來兌現,這是不同於 Facebook 之處。
因此,我認為騰訊的天花板依然很高,隻要他賴以生存的用戶基礎不變,就可以堅決持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