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 2017 年的尾聲,時間好像過得更快,新鮮事兒層出不窮,從保溫杯到中年職場危機,從輔導作業到中年男的油膩,中年話題頻頻刷屏。
這一定程度代表瞭在中國當前經濟社會急劇轉型背景下,中國中產階層群體的集體焦慮和面臨的全方位的危機,因而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實際上,中年的焦慮,豈止 " 油膩 " 那麼簡單。畢竟,油膩這個東西,扔掉盤串、減個肥、把自己打理幹凈就能快速避免。對於絕大多數中年,無論男女,更現實的焦慮根源來自於財富。
近日,平安財富寶聯合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方方發佈《2017 國民財富焦慮報告》,數據顯示,2000 多名受訪者有 17.6% 處於低焦慮狀態,78% 處於中度焦慮狀態。關於未來,受訪者最焦慮的問題首先是自己的養老,其次則是醫療。
中產缺乏 " 身份認同 "
養老、醫療首當其沖
財富焦慮是因為國人窮嗎?不是!
根據《2014 年全球財富報告》,全球三成中產階層都在中國,中國傢庭財富總額僅次於日本,排名世界第三。2016 年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均金融資產凈值為 1.2765 萬歐元(約合 10 萬元人民幣),全球排名從 2000 年的第 40 位上升至第 27 位。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中國的 " 中產 " 的身份認同度與實際財富並不匹配。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歷年全國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不論是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傢比較,還是與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傢相比,中國人認同自己是中間階層和中上階層的比例都明顯低於其他國傢,而認同自己是中下階層和下層階層的比例則高於其他國傢。
為什麼收入和財富達到瞭美國中產標準的中國人不承認自己是中產?有多種原因導致瞭這一現象,但缺乏安全感和滿足感是導致中國中產階層身份認同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中產階層的不安全感和不滿足感,使他們感受到精神壓力和焦慮情緒。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最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購房、子女教育、醫療和養老。
▲ 平安財富寶供圖
《2017 國民財富焦慮報告》顯示,所有受訪者最焦慮的點是自己的養老問題,其次則是醫療問題。其中,29-59 歲人群普遍因養老問題而焦慮,而 60 歲以上的群體則更關註醫療問題。
談及財富保值增值,89.21% 的受訪者認為,通貨膨脹是最大焦慮來源,其次是投資收益下降(66.26%)。房價波動也是大量受訪者焦慮感來源之一,房產稅何時推出、以什麼形式推出,沒有人知道確切答案。
其實,中產階層要解決購房、子女教育、醫療和養老的基本需求是沒有問題的,但他們不滿足於基本需求。為瞭與中產階層身份相匹配,達到他們所期望的中產階層生活狀態,他們需要居住在寬敞舒適的房子裡,他們的子女要上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他們不僅要有錢看病而且還要保持身體健康長壽,他們還希望退休以後能維持較高的生活水平而不要降低生活質量。
由於我國的社會保障較為薄弱,大多數中產階層認為要解決這些方面的壓力就必須多賺錢,隻要有足夠多的金錢,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而強烈的掙錢欲望以及暫時未能滿足的物質欲望又導致瞭心理焦慮。
從收入角度衡量,傢庭年收入越低的人財富焦慮越強,傢庭年收入越高,焦慮水平越低。
那麼是不是錢越多,就越不焦慮呢?未必。
研究發現,當財富到一定層級,幸福感就觸到天花板。當收入很高時,焦慮水平不再有明顯變化。財富焦慮水平最低的群體是傢庭年支出在 50~100 萬之間的人,甚至低於支出 100 萬以上的人群。
商界大佬們的財富觀
梳理商界大佬們的財富觀,我們發現大佬們普遍強調自己不在意財富,或者說財富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幸福感 …… 比如以下這幾位:
劉強東:錢不能帶來任何快樂,越多越糟糕
根據近期北京時間發佈的視頻,在泰國的一個創業者活動中,劉強東表示,錢並不能帶來任何快樂。當主持人問道:" 所以金錢並沒有改變你的人生?"
劉強東回答:" 事實上,金錢可以改變你的人生,但大多數時候隻會變得更糟而不是更好。錢越多,越糟糕 …"
" 而它取決於你如何掌控你的錢,在中國因為中國人剛開始變得富有,所以很多中國人有瞭錢,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錢,所以這就像帶著錢睡覺,帶著錢工作,帶著錢吃飯,帶著錢旅行,但是錢真的並不能帶來任何快樂。"
王傳福:我對錢已經 " 無所謂瞭 "
比亞迪的掌舵人王傳福近期錄制央視《開講啦》節目時被觀眾提問:是什麼支撐著自己數十年如一日地起早貪黑," 充電 " 的方式是什麼 ?
王傳福道出心聲," 當年是為瞭讓企業活下來,每個員工都是一張嘴,有的背後還有傢庭,要對得起大夥兒。借著國傢的改革開放和國內巨大的市場,比亞迪越做越大,我對錢‘也無所謂瞭 ’,但是企業大瞭,責任就更大瞭。"
馬雲:金錢、權力、光環這三樣東西我不碰
馬雲在接受美國 CNBC 專訪時曾表示,人要專註於創造價值,我相信有三樣東西是不能碰的:權力、金錢以及頭頂上的光環虛名。
其實,類似的話他不是第一次說瞭。馬雲還說過,他對財富沒有任何興趣。
曹德旺:我不是為瞭錢,不是為瞭享受
去年年底,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 " 跑 " 路的消息曾甚囂塵上,後來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應道:" 我是在做一個偉大的事業,不是為瞭養傢糊口。雖然我捐瞭百把億,股票轉手一賣還有百把億,如果單純為瞭享受,什麼時候花完?我不會跑,我做生意不是為瞭兩片錢。選擇移民的都不是企業傢,而是小老板。"
郭廣昌:老想賺錢消費,那就很痛苦瞭
在央視《遇見大咖》節目中,當被中學生提問:" 您的生活一定比較辛苦,您是如何苦中作樂的呢?"
郭廣昌坦言:" 對真正的企業傢來說,他一定把工作當做樂趣,如果老是想著我賺錢瞭,然後拿錢來消費,那就很痛苦瞭。也就是說,你工作變成瞭一個痛苦的過程,過程完瞭再去享受。讀書也好學習也好,你能一直看到新的東西,那是一種很幸福的感覺。工作也是這樣。"
" 焦慮 " 在別處
真正的企業傢常懷危機感
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下,許多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既面臨市場的強力洗牌,又要防禦互聯網新貴的降維攻擊,焦慮於 " 企業如何轉型 ",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如今知識老化的速度和世界變化的速度一樣快。換句話說,你今天的知識和能力或許能 hold 得住企業,但是你一定不能保證昨天的方法能適應於你企業的今天或者明天。所以,總恐懼自己無法跟上時代,無法掌控未來,這就是焦慮感的來源。
" 焦慮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不要完全沒有焦慮,完全沒有焦慮就沒有追求。"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魏坤琳表示," 中度焦慮 " 有利於調動資源解決問題,消除不確定性。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最強大腦》科學判官 "Dr. 魏 " 魏坤琳現場解讀平安財富寶《2017 國民財富焦慮報告》
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如果想活得更好,就要有足夠的危機意識。持續領先的企業為什麼強大?因為它們永遠戰戰兢兢,沒一天好日子過。
任正非總是說他沒有成功過;比爾 · 蓋茨經常說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 180 天;張瑞敏說他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
企業傢要突破天花板,就必須終身學習,持續學習,不斷實現自我超越,不斷自我評判。任正非就是一個具有超強的學習能力以及不斷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企業傢。
好的企業,自己打破自己的平衡。
不好的企業等外力逼迫,被逼轉型。
真正優秀的企業傢都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強烈的危機意識,不斷實現自我超越。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講就是第 6 個層次——自我超越的需求。隻有實現自我超越,他才能真正激發變革與創新精神;隻有自我批判、自我超越,才能突破企業成長的天花板。
參考資料:
中國中產階層的不安全感和焦慮心態(文化縱橫)
中年危機背後的 90 後危機(經濟觀察報)
" 在乎錢咋滴?" 來,我們來看看那些不在意財富的大佬(證券時報網)
劉強東:錢越多越糟糕 | 賺大錢的邏輯(秦小明)
陳春花:高層需要危機感,基層需要安全感(春暖花開)
偉大企業傢必備四大特質:愛才如命、揮金如土、殺人如麻、學習如癡(華夏基石 e 洞察)
這屆企業傢很焦慮,我用瞭 11 年時間終於替你們弄清原因瞭(單仁行)
編 輯:葉開甫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