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多月,關於現金貸的討論沒有停歇過,而監管層在表態現金貸要納入監管後,監管措施也陸續出臺。
11 月 21 日晚間,互金整治辦下發特急文件《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稱部分機構開展的 " 現金貸 " 業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要求各級小貸公司監管部門即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設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額貸款公司跨省(區、市)小額貸款業務。
這項通知直接針對現金貸業務。網絡小貸牌照由各地金融辦審批,相對容易獲取,而停發網絡小貸牌照無疑是收緊現金貸的第一步。受此影響,互聯網金融中概股隔夜普跌,拍拍貸跌 14.01%、融 360 跌 10.81%,趣店跌 3.83% 至 19.31 美元、連續 7 日下跌,並跌破瞭發行價。
據媒體報道,整治現金貸的第二步即將落地:叫停助貸模式。目前從事現金貸業務的平臺多數隻有放款端,資金主要來自於機構,如趣店與渤海信托有合作關系,渤海信托通過信托計劃共募集瞭超過 8 億元的資金提供給趣店。因金融機構獲取資金成本較低,通過助貸模式將資金提供給從事現金貸的平臺,往往能賺取不少 " 息差 "。助貸模式無疑是一種資金 " 空轉 " 現象,一旦助貸模式被叫停,對現金貸平臺的打擊不言而喻。
另據本報最新消息,央行、銀監會將在 11 月 23 日上午 9 點聯合召開網絡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會議,17 個批準小貸公司開展網貸業務的省市金融辦將參會,匯報轄內網絡小貸機構批設情況。
現金貸整治已經拉開帷幕。
現金貸需要監管,從監管層、業內人士到普通大眾已形成共識,目前監管政策也在陸續出臺。現在大傢討論較多的是應該如何監管,以及監管到怎樣的程度。
筆者雖不贊同完全把現金貸這種商業模式掐死,但並不諱言現金貸業務弊遠大於利。曾有觀點認為現金貸之所以能壯大,主要在於 " 需求 ",據統計,目前我國現金貸整體規模在 6000 億到 1 萬億元之間,2017 年前 7 個月全國短期消費貸款新增 1.06 萬億元,是去年同期的 3 倍,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現金貸。初步估計,現金貸平臺至少有 2000 傢,不少是此前的 P2P 公司轉型。
而筆者對每年萬億元級別以上的現金貸規模是否是真實需求,抱懷疑態度。因為在一般大城市職工中,有消費需求的都能在正規金融機構獲得額度不小、利息遠低於現金貸的消費貸。根據近期發生的現金貸惡性事件以及業內機構調查,現金貸的用戶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的低收入人群以及大城市的低收入年輕人群中。
也就是說,趣店等從事現金貸業務賺的主要是低收入者的錢,利用的則是他們偏弱的自我控制力和不很正確的消費觀。中國人傳統的消費觀念是 " 勤儉節約 "、" 量入為出 ",在提倡消費帶動經濟的當下,前者或許有些過時,但後者並不應被拋棄。鼓勵甚至誘導一個人去借貸,去提前消費超過其承受能力,並不值得提倡。
例如,監管層在叫停針對學生的校園貸之前,包括培訓貸、美容貸在內的校園貸規模也不小。但眾所周知,學生的必要消費是學費和生活費,教育部在 2014 年就承諾:制度上可以保證每一個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輟學。那麼所謂學生高息借款的需求,有多少是真實的生活需求而不是被誘導出來的高消費需求呢?
針對社會人群的現金貸的確和校園貸有所區別,因為對於某些急需錢用的人而言,能借到高息的款項總比借不到好,這也是高利貸能夠從古至今一直存在的重要原因。但如果高利貸試圖主動走進大眾生活,包括誘導性放貸、套路貸等,法律也會加以嚴懲。
憑借互聯網發展壯大的現金貸,大多數實質上就是高利貸的線上化。國傢互金安全技術專委會針對 2693 傢現金貸平臺的分析結果顯示,現金貸利率折算為年化後大部分超過 100%,利息不可謂不高。
此外,現金貸不進入征信,各個平臺之間信息不共享,用戶可以在不同平臺同時借貸,這也誘發瞭惡意借貸行為。現金貸催收不當,借款人因無力償還不堪催討自殺等惡性事件近期頻頻見諸報端,都預示著監管層到瞭不得不出手的時候。包括停止設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禁止小額貸款公司從事跨省區業務、叫停助貸模式等監管舉措,都是現金貸踩剎車的可用手段。
當然,監管現金貸也要防止 " 一管就死 ",現金貸既有持續多年的信用卡分期業務,也有作為新商業模式出現的,例如京東白條、螞蟻花唄之類,利息沒有超過規范,誘導消費不明顯,且尚屬正常需求,應容許其規范發展。總之,現金貸亂象屢現,弊端頻出,監管要急踩剎車,讓其走上規范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