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發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 年 10 月 18 日 第 11 版)
《沉迷》新華社發
美國投資銀行高盛 9 月發佈報告稱,到 2020 年中國視頻直播市場的規模將達到 150 億美元。直播行業從產生到現在不過幾年的時間,便已經擁有瞭龐大的用戶群體,而在如此高速的野蠻生長下,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許多危機正在逐漸顯現出來。
生來就含 " 金鑰匙 "
網絡直播從一 " 出生 " 就含著互聯網這把 " 金鑰匙 "。近幾年來,隨著無線網絡、4G 網絡的普及,網絡直播擺脫瞭地域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拿起手機做直播輕而易舉就可以實現。此外,手機移動網絡一輪接一輪的 " 提速降費 ",移動網絡速度更快而且資費更低,這也瓦解瞭網絡直播的最後一道障礙。
網絡直播為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提供瞭展現自我的平臺,隻要你有才華、有個性,就能通過直播平臺將你對世界的理解和認知展示給網友,這就滿足瞭個體的展示需求;對於用戶來說,在海量搜索的情況下,大傢可以在直播平臺上更為直觀地獲取到自己想要瞭解的信息,這就滿足瞭個體在更高層次上獲取信息的需求。
網絡技術搭建的平臺,加上人們精神需求的助推,在網絡社交越來越便利的當下,網絡直播在短時間內備受追捧自然不是怪事。
" 高速路 " 上有危機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第 40 份《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 2017 年 6 月,網絡直播用戶共 3.43 億,占網民總體的 45.6%;而截至 2016 年 12 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 3.44 億,占網民總體的 47.1%。與半年前相比,網絡直播的用戶規模和在網民中的整體占比皆出現下降。直播平臺的日子也並沒有那麼好過,某直播平臺活躍用戶數量的峰值是在今年 1 月,達到 2516 萬人,而 8 月已經下降至 1230 萬人,嚴重縮水;更有上百傢直播平臺關閉。斷崖式的數據滑坡警示,直播行業已經不再是那個站在風口就能飛的寵兒,行業發展面臨轉型。" 高速路 " 上危機已經顯現瞭出來。
與下降的用戶數據相比,不斷見諸報道的直播行業亂象則更讓人擔憂。涉黃涉暴的內容充斥在某些直播平臺當中,靠 " 打擦邊球 " 來吸引用戶關註、獲取收益被部分平臺和主播奉為準則;一邊是失去理智地巨額打賞主播讓人不解,一邊則是主播靠打賞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斷沖擊著社會承受力的底線 ……
直播平臺的門檻相對較低,蜂擁而上的主播,水平參差不齊,收入差距明顯,兩極分化現象十分嚴重;良莠不齊的內容、急功近利的心態,則讓直播行業出現在大傢面前的面孔真假難辨,同質化的內容在用戶眼中正在慢慢失去吸引力;單一僵化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打賞來變現的方式,讓直播行業少瞭些許穩步前行的動力。
" 陽光 " 之下易生長
" 危機 ",有危險,又有機會。對於當前的直播行業來說,能否在 " 危 " 中抓取到前進的機遇,關鍵要看能否涵養一種良性循環的直播生態。
需要穩固直播行業的根基。在 " 內容為王 " 的時代裡,僅靠一時嘩眾取寵的表演難以獲得網友們的青睞,隻有那些優質的內容才擁有長久的生命力。而要保障優質內容源源不斷的供給,關鍵在人。直播平臺中的主播也應當正視自己的身份定位,如果不能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提供大傢真正需要的信息,終究要被淘汰。
保證直播行業的營養供給。直播平臺完全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平臺價值,為直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開辟道路,而不是隻是抱著打賞的收入不思進取。作為一個平臺,不僅要生產很多好看的內容,最重要的是應該把最好看、最有價值的、最有溫度的、大傢最感興趣的內容推到不同用戶的身邊。
將直播行業置於陽光之下。網絡直播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其單純的行業自律在其快速發展階段難免產生漏洞,所以也需要政府等相關部門的治理和引導。隨著越來越多監管措施的出臺,直播行業正在慢慢走到陽光之下。
有專傢指出,無論平臺和傳播形式如何變化,內容是核心,服務是王道。誰離用戶最近,誰就能最大程度上分享社交紅利。新聞不是剛需,智能化服務才是出路。大傢歡迎的,正是一個貼近用戶需求的良性循環的直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