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進輝
小藍單車押金難退的事早已不是一兩天瞭,用戶抱怨時常見諸報端。10 月 20 日,小藍單車官微貼出告示,稱 10 月 30 日申請退款的款項,將於 11 月 10 日前退還完畢。但 11 月 10 日已過去好幾天,仍有不少用戶反映押金仍未到賬。
提及小藍單車,外界普遍評價好騎,尤其對其可變速贊不絕口。不過,在競爭激烈的共享單車行業,用戶體驗並非決定市場格局的唯一因素,甚至毫不客氣地講,其重要性要低於資本、供應鏈、線下運維。面對身後各站著頂級資本的摩拜、ofo,位居行業第三的小藍單車並不比其他名次的玩傢好過。
事實上,共享單車市場是資本、供應鏈、線下運維、用戶體驗等綜合因素的較量,但問題在於,占據先發優勢的摩拜、ofo 吸引資本關註後,在資本助力下瘋狂跑馬圈地,再依靠擴張成果獲得資本青睞,形成正向循環。當資本迅速向頭部玩傢靠攏後,後來者或實力不濟的玩傢融資門檻越來越高,資本態度謹慎愈發,因為擔心投資打水漂。
對於第三名及排名靠後的玩傢而言,失去資本垂青後,即便用戶體驗做到行業第一,整體發展也將處處受限。一方面,城市擴張和車輛投放將大打折扣,並無法匹配相應的線下運維人員,考慮到一二線城市是摩拜、ofo 的天下,三四線城市才是其突破口,城市擴張放緩意味著其不能抓住有利的時間窗口搶占三四線城市,市場份額將被兩大巨頭進一步壓縮。
另一方面,共享單車是個重運營的活,對於表現平平的玩傢而言,最大限度激活現有存量是必然趨勢,線下運維人員的缺失將使其在車輛調度、維修上無法滿足用戶實際需求,陷入用戶找不到車、找到車發現是壞車等尷尬境地,久而久之,心灰意冷的用戶用腳投票,不可避免面臨流失。
顯然,如今小藍單車深陷窘境與融資不順有較大關系。今年 1 月完成 A 輪 4 億元融資後,小藍單車再沒有獲得任何融資。此前,曾有傳聞稱永安行將收購小藍單車,不過最終收購對象變成哈羅單車。另外,據新京報報道,6 月 B 輪融資失敗後,小藍單車曾向摩拜、ofo 等品牌提出被收購意向,但均被拒絕。
時間倒回到今年 3 月,小藍單車創始人李剛可謂意氣風發,當著眾多媒體和員工的面,他大談 " 先贏不算贏 " 理論,底氣來自於小藍單車在北京市場的驚艷表現,言下之意是小藍單車可以在北京與摩拜、ofo 一較高下,成功經驗可以復制到其他城市。
同時,李剛還預言行業將出現兩大拐點:第一個拐點由產品決定,為節省成本而忽略產品耐用性的玩傢將付出相應的代價,將在年內出現 ; 第二個拐點則由商業模式決定,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共享單車下半場的走向,將在 2018 年落定。
但事與願違,產品決定的第一個拐點並未出現,原因是以低成本模式的 ofo 依然保持高速擴張,產品出色的小藍單車市場份額並未明顯增加,而 3Vbike、町町單車、酷騎單車的倒閉則與資本輸血不足有關。
至於第二個拐點,李剛一語成讖,而且共享單車洗牌到來比他預想的要快,缺乏資本助力的小藍單車生存環境急劇惡化,加上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無法覆蓋各項運營成本,因此隻好將目光轉移到用戶押金,利用政策空白來私自挪用押金,用戶看到小藍單車發展每況愈下,擔心要不回押金所以一窩蜂擠兌,使資金不充裕的小藍單車更加雪上加霜,隻好采用拖延、無視等各種戰術度日。
不難看出,在行業競爭走勢的判斷上,李剛顯然過於樂觀,小藍單車在北京單城的勝利,的確是用戶體驗突出的功勞,但也與北京屬於互聯網重鎮,用戶對於新生事物接受度高有關,其他城市則未必,因此小藍單車不僅不足以挑戰摩拜、ofo,反而註定活在兩大巨頭的陰影之下。
同時,盡管李剛意識到盈利對於共享單車玩傢的重要性,但他低估瞭行業洗牌的速度之快,享受頂級資本加持的摩拜、ofo 短期內可以不用為盈利發愁,但對於小藍單車等玩傢而言,失去資本眷顧,盈利則顯得更為緊迫,2017 年下半年就該在盈利上有所突破,否則將陷入被動狀態,被逼到生死邊緣也不是不可能。
由此可見,與其說小藍單車兵敗如山倒是融資不順惹的禍,不如說是以李剛為首的小藍單車管理層誤判形勢一手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團隊還是太年輕,與摩拜、ofo 豪華團隊相比,其行業資歷和打仗經驗相對較淺。其實,翻看過往小藍單車高管表態,你會發現小藍單車敗象已露。
針對外界質疑小藍單車入局晚導致前景不明朗,小藍單車首席戰略官陳懷遠曾表示," 這是互聯網的慣性思維——認為誰是領先者誰就擁有最大的流量,後進者獲取流量成本會越來越高。但是單車不存在流量問題,因為用戶看到車自然就用瞭。"
乍看之下,陳懷遠的表態不無道理,但他忽略瞭一個問題:用戶看到車後有個挑選的過程,其不僅關註所在區域的單車投放情況,更在意在當地城市甚至全國的影響力,入局晚的小藍單車很吃虧,用戶獲取成本上升是不爭的事實,要不然也不會與支付寶合作。
另外,在外界最為關心的盈利一事上,陳懷遠的觀點與李剛自相矛盾。曾有媒體問陳懷遠,除瞭租金是否想過新的盈利途徑,他坦言," 完全沒有在想,我覺得現在還沒有把該做的事情做到位。" 而且他盡量不讓整個團隊去想怎麼賺錢," 因為在自行車 3 年的運營保質期內,租金可以負擔起業務的日常運營。"
李剛則給出截然不同的答案,他直言不靠租金盈利," 如果共享單車靠 1 元又 1 元的租金賺錢,那註定是個辛苦活,而且整個行業也做不大,規模僅為 300 多億。" 因此,李剛認為共享單車必須變革商業模式,小藍單車的策略是通過打造智能共享單車,構建精準廣告媒體平臺,類似於分眾 + 今日頭條,將共享單車市場推向千億規模。
李剛寄予厚望的智能共享單車便是 bluegogo pro2,該車搭載瞭智能中控屏幕,相當於 " 共享單車的大腦 ",不僅為用戶在騎行過程中提供精準導航,而且將騎行過程中產生的速度、距離等數據實時呈現在屏幕上,更可以作為向導,為用戶提供吃喝玩樂服務大全。
不過,看似美好、理想化的設想並未如願,智能中控屏幕的加入使造車成本大幅上升,這對資金本就捉襟見肘的小藍單車是難以承受之重,遲遲無法量產,投向市場計劃無疾而終,小藍單車獲取新的收入來源的夢想破滅,發展形勢迅速急轉直下。
在我看來,對於用戶規模和投放車輛有限的小藍單車而言,單靠租金顯然無法盈利,李剛設想的 " 分眾 + 今日頭條 " 盈利模式,撇開實現可能性不談,其低估瞭成本這一現實因素,高成本需要充裕資金加持,這是小藍單車一大劣勢。反觀陳懷遠,則高估瞭通過租金盈利的可能性,其隻考慮到自行車可以騎 3 年 ( 假如沒被損壞 ) ,但忽略瞭共享單車是個快速變化且競爭激烈的行業,3 年過於漫長,存在諸多變數,小藍單車能否活 3 年還是未知數。
小藍單車高層在行業競爭、盈利等核心問題上接連判斷失誤,將小藍單車推到危險邊緣。在行業馬太效應加劇的大背景下,小藍單車翻身幾無可能,結局已經註定:要麼被收購要麼倒閉。我認為後者可能性較大,永安行收購哈羅單車是看中後者在二三線城市的廣泛佈局,而李剛曾公開表示," 二三線城市永遠無法證明你身處一個核心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