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集團還有多少想象空間?

11-30

2017 年 11 月 8 日,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772.HK)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上漲約 63%,報收於 90 港元,市值達到 816 億港元。

2017 年 11 月 27 日,閱文集團收於 87.9 港元,市值 797 億港元(折合 674 億元人民幣),相當於 2016 年凈利潤的 2220 倍。

2017 年上半年,閱文集團凈利潤奇跡般地達到 2.13 億,假使全年凈利潤達到 5 億,當前市值對應的動態市盈率仍高達 135 倍。

2016 年才剛微利 3036 萬元(2014 年以來合共虧損 1.3 億),閱文集團近 700 億人民幣的市值是否高估,主要取決於它的發展潛力。

收入不多,構成復雜

向讀者提供付費在線閱讀服務是閱文集團獲得收入的主要路徑。招股文件披露多數讀者選擇按閱讀字數付費。平臺亦提供月度套餐,訂閱者購買付費內容時可享受折扣。

2015 年,閱文集團下大力氣開拓多元化業務,版權運營、紙質圖書、廣告等業務全面開花,全年在線閱讀業務收入占營收的比重從 2014 年的 97% 劇降到 60%。

2016 年,在線閱讀業務占比回升到 77%。

2017 年上半年,在線閱讀業務收入達 16.34 億,同比增長 126%,占營收的比例回升到 85%。非在線閱讀業務收入 2.9 億,同比增長 5%,占營收的比例較 2016 年同期下降瞭 13 個百分點。

看來閱文集團的多元化進程不如預想的順利,臨到上市還要靠在線閱讀業務沖量。

雖然在線閱讀業務年營收不過二十億,但結構頗為復雜,給人拼湊之感。

閱文集團將在線閱讀營收按來源分為三類:

1)自有平臺產品

閱文集團自有平臺產品包括網站及移動 APP,除創世中文網、起點中文網、起點國際、雲起書院、起點女生網、紅袖添香、瀟湘書院、小說閱讀網、言情小說吧等網絡原創平臺還有天方聽書網、懶人聽書等音頻聽書品牌。

閱文集團自有平臺產品收入全額入賬。

2017 年上半年,自有平臺收入 8.72 億,同比增長 115%,占在線閱讀收入的 53.3%。閱文集團在招股文件中強調:"我們能夠獨立於騰訊集團分銷文學內容。"

2)嵌入騰訊產品的自有渠道

閱文集團另一重要分銷方式是在騰訊產品(如手機 QQ、QQ 瀏覽器、騰訊新聞及微信讀書等)上 " 開流量入口 "。閱文集團將該渠道所得全額入賬。

2016 年通過騰訊產品取得營收 6.66 億,同比增長 237%;2017 年上半年,該渠道收入 5.46 億,同比增長 154%。

大股東動動手指頭,閱文集團收入就翻著倍地漲,足見騰訊的強大。但騰訊的流量可不白給。閱文集團付出的代價在財務中體現為 " 在線閱讀平臺分銷開支 "。2016 年以來,支付費用與取得收入的比例穩定在 23%。

3)第三方平臺

閱文集團通過百度等第三方平臺取得的收入,雙方按比例分賬。閱文集團按收入凈額入賬,招股文件未披露分賬比例。

鑒於 SP 與電信運營商通常按例 6:4 分賬,可以假設閱文集團從百度等平臺拿到讀者付費金額的 60%。

2016 年,閱文集團從第三方平臺獲得收入 2.5 億,同比增長 37%;2017 年上半年,該項收入同比增長 109%,達 2.16 億。根據推算,讀者在第三方平臺支付的費用為 4.17 億和 3.61 億。

無利不起早,百度又不是大股東,為何這樣賣力氣?再說大股東騰訊也沒白給流量,閱文集團拿出對百度更加有利的分賬方案是正解。

4)在線閱讀收入小結

按照毛收入(亦即讀者支付金額),閱文集團在線閱讀收入構成見下圖。

2016 年,閱文集團毛收入 21.4 億(估),同比增長 96%,主要增長動力來自騰訊產品。2017 年上半年毛收入約 18 億元,同比增長 124%,來自三個渠道的收均增長一倍以上。

2017 年上半年,閱文集團在線閱讀凈收入 15.1 億。其中 60% 由自有平臺貢獻,25% 來自騰訊,15% 來自百度等第三方平臺。

哪項業務都不怎麼賺錢

阿裡的電商、騰訊的遊戲、百度的大搜都是 " 搖錢樹 ",主營業務豐沛的現金流讓 BAT 可以輕松嘗試多元化業務及進行戰略投資。

假如主營業務不怎麼賺錢,卻花許多精力搞多元化,說明企業看淡主營成長空間,試圖尋找新的增長點。閱文集團就屬於這種情況。

1) 在線閱讀 " 叫好不叫座 "

閱文集團在網絡文學領域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讀者數以億計,但相當一部分習慣於免費閱讀。而閱文集團在線閱讀業務的成本卻是實實在在的。

最大的成本是支付給寫手的費用即內容成本,形式不外分成或買斷。第一種形式的付出計入本期 " 內容成本 ",第二種形式先購置無形資產再逐年攤銷。

2016 年,在線閱讀凈收入為 18.2 億,內容成本、版權攤銷分別為 8.39 億和 1.28 億(合計 9.67 億),占收入的 53%。

近年內容成本占在線閱讀收入的比例總體在 50% 左右。2017 年上半年為 43%,較 2016 年同期低 10 個百分點。或許是閱文集團與寫手結算的方式發行瞭變化,不排除為報表漂亮將部分費用延後支付。

粗略地講,在線閱讀這種生意一半以上的凈收入要拿給寫手。

除此之外,還要要支出營銷開支和行政費用。前者包括廣告、付款手續費及薪酬福利,後者主要包括辦公費用及薪酬。

2016 年,廣告支出、付款手續費分別為 4.91 億和 1.01 億,僅此兩項合計就占到在線閱讀凈收入的 32.5%。

作者拿走一半,現在隻剩兩成瞭,可是還沒完!還有 4.21 億的一般行政開支和 8300 萬薪酬。

2015 年,營銷行政合支合計占在線閱讀凈收入的 89%,2016 年回落到 60%,2017 年上半年進一步降到 51%。盡管如此,在線閱讀這門生意的凈利潤率也相當微薄。

2)版權運營拿到 " 五個第一 "

閱文集團是中國第一網絡文學平臺。截至 2017 年 6 月 30 日,集團內容庫包括 920 萬部原創文學作品。僅 2017 年上半年,平臺作傢更新創作近 3360 萬章、約 615 億字。假設某人閱讀速度為 4 萬字 / 小時,閱文集團半年的新作要讀差不多 350 年。

手掌華語世界最大的網絡文學版權庫,2015 年閱文集團發力開展版權運營,2016 年即在五個榜單中排名第一:票房最高的的改編電影、收視率最高的改編電視劇、播放量最高的改編網絡劇、下載量最高的改編網絡遊戲、百度搜索排名最前的改編動畫作品。

通過過向內容改編夥伴轉授版權,閱文集團 2016 年獲得 2.47 億元收入。相當於在線閱讀收入的 14%。2017 年上半年,版權運營收入 1.56 億,為在線閱讀收入的 10%。

版權運營是閱文集團對版權價值的二次挖掘,年收入因此增長兩三個億。但已經拿到 " 五個第一 ",未來還有多大增長空間?

另外要註意 " 轉授 " 這兩個字,閱文集團按理應把版權運營收入的相當一部分轉交作者。即使現在沒有,將來也一定會有。

知名寫手的門檻早被投資者踢破,怎會讓網絡平臺賺走與影視改編相關的版權收入?長遠來看,閱文集團版權運營想象空間不大。

3)紙質書出版能成氣候?

閱文集團旗下有中智博文、華文天下、聚石文華、榕樹下等圖書出版及數字發行品牌並通過網絡書店、連鎖店及批發商銷售自傢制作的紙質圖書,這是對版權價值的第三次挖掘。

2016 年,閱文集團出版業務營收 2.24 億,結轉存貨成本 1.51 億。假設圖書批發價為標價的 60%,總碼洋為 3.73 億。如版稅按 8% 計,則閱文集團應付作者 2987 萬版稅,占紙質書收入的 13.3%。經過以上推算,2016 年閱文集團出版業務毛利潤率為 19%。

網絡文學與紙質書的閱讀體驗大相徑庭,網絡平臺出版紙質書能否 " 成氣候 " 尚有待觀察。

4)網絡遊戲疑似放棄

親自 " 操刀 " 網絡遊戲是閱文集團對版權價值的第四次挖掘。2015 年 " 其它收入 "(主要是網絡遊戲及廣告收入)為 2.44 億,同期的 " 其他運營成本 "(主要是網絡遊戲平臺分銷成本)為 2.19 億。

顯然,網遊收入連分銷成本都難以覆蓋於是 2016 年 " 網絡遊戲入廣告收入 " 驟然降至 1.1 億,2017 年上半年為 4100 萬(或許主要是廣告收入)。

遊戲研發、運營、推廣專業性強,風險高,牽扯精力多,看現在的架勢閱文集團大概率要放棄這項業務。

估值是一種信仰!

閱文集團的確是網絡文學巨擎。但 " 三低人群 "(低齡、低學歷、低收入)中有付費意願的網絡文學愛好者能拿出的錢就那麼多。

此處沒有貶義,因為每個人都是從 " 三低 " 過來的。但多數人走出 " 三低 " 後也會逐漸疏離網絡文學。閱文集團公佈的數據顯示,其 80% 的讀者年齡在 30 歲以下。

再增加幾億讀者、付費閱讀收入大幅增長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高介並購可以短期內提高收入,但相應的巨額商譽需在以後的 5 年至 12 年內攤銷,成為沉重的負擔。

2016 年閱文集團在線閱讀凈收入不過 18 億。扣除 50% 左右的內容成本和營銷、行政成本,根本無利可圖。

為早日 IPO,閱文集團從 2015 年起進行瞭大膽的嘗試。版權運營、紙質書、遊戲及廣告等諸般業務都在這一年從無到有。

兩年半下來,可以看到:版權轉授收入規模在每年 3 億左右,向作者支付版稅後利潤不詳;紙質書毛利潤率將近 20%,但年收入規模隻有 2 億;網絡遊戲業務貌似無疾而終。

盡管在 2017 年這個 " 上市之年 ",閱文集團破天荒地實現 2.13 億凈利潤,但 2018 年能增長多少,甚至有沒有利潤都不好說。反正從 2014 年以來的走勢看不這端倪。

不看好閱文集團的成長空間,不是因為他做得不好,而是做得太好,可以做的基本做到極致,可以試的也都試過瞭。

香港投資者基本上出手對騰訊的迷信才把這樣一傢公司的市值炒到 800 多億港元。#這是信仰#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