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永浩到王興,這些創業的坑你應該及時跳過!

09-03

上一期小賢給大傢準備的是關於企業領導的一些幹貨,這期依然是 NOP 時尚品牌聯合創始人、前京東總裁助理劉爽的經驗整理,不同的是,這次劉爽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分析不同企業在不同方面的困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

SLOGAN 的正確姿勢與聯想

臨睡前刷瞭下微博,看到聯想手機的新老板喬健發瞭一條,大意是給 MOTO   Z 模塊化手機想 slogan,除瞭經典的 HelloMOTO 外還想瞭 5 個新的:王者歸來,與眾不同;好手機加模塊更精彩;玩出眾;MOTO 回歸蓬蓽生輝;超越無限,無限可能。

看完這條微博我如鯁在喉,感覺聯想的思維還停留在不說人話不接地氣兒的非互聯網時代。後面的這 5 個 slogan 同時犯瞭兩個大忌:拿產品特點當市場賣點;用供給方立場語言向消費者傳播。

先說拿產品特點當市場賣點,模塊化就是個實驗室思維的很不實用的極客產品,而消費者需要的實際利益點是什麼?性能 / 拍照 / 待機。本身產品定義就很杯具瞭,還敲鑼打鼓去傳播,這跟掩耳盜鈴有什麼區別。

再說用供給方立場語言向消費者傳播,簡江老師的文章對比的很詳細。供給方立場 / 消費者立場:品牌溢價 / 喜歡和渴望;個性化 / 為我定制;高達上 / 願望和夢想;奢侈品 / 精致和極致;裝逼 / 有面子;匠心 / 比夢想還完美;追求刺激 / 感官盛宴;奢華體驗 / 幸福和滿足。這兩者的差別在於:供給方一廂情願的 BB 我的產品如何好,而消費者隻關註你為我做瞭什麼?

大傢看看上面那 5 個新 slogan,是不是同時犯瞭這兩個大忌?不過這也是聯想的基因問題,聯想先成於電腦與渠道,後敗於手機與網絡是有原因的:渠道是漁市賣魚腥的玩法,而消費者品牌是賣觀賞魚的玩法。渠道能力越強大的企業,越做不好消費者品牌。

基因是什麼?是認知 + 思維 + 能力。

2

關於錘子、易到與聯想

騰訊科技的一篇文章《羅永浩之怒:爬過生死線》,我看完後的看法是: 這篇文章很犀利,從角度到文筆上都不錯。然而,在智能手機這個門檻極高競爭極紅海的領域,一傢中途進場的創業公司能做到這個程度,我認為已經很強瞭。錘子的產品不能說多出色但也絕不差,老羅能把錘子做到今天的程度,對他個人而言絕對是上瞭個大臺階,證明瞭自己。

易到的風波剛出時我也點評過幾句,後來易到越來越困難瞭我反而不說話瞭,負面文章也不轉發。樂視和賈我都不喜歡,市值千億時我嘲諷過幾句妖怪公司,但現在人傢困難的時候我倒不評論瞭。為啥?你不尊重價值起高樓時我當然可以懟你,但你現在樓塌瞭落難瞭我得尊重下你,不能破鼓萬人捶。

之前我公眾號上嘲諷過聯想,後來想想也是不對的。是創業公司難還是成熟公司難?我現在認為是後者難。因為創業公司打的是生死仗,必須尊重市場,比必須實事求是,否則就要去死。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是容易統一思想和檢驗標準的;而對於成熟公司來說,政治和管理上的平衡博弈是必須去面對的,導致業務上受的牽制影響自然小不瞭。就像老毛寫的東西都是論持久戰論遊擊戰這類 " 業務文章 ",而再看看老蔣的《蔣介石日記》就知道瞭,恨不得每天都要吐血三斤。

最後,對羅永浩這樣的 " 異類 ",我覺得還是應該寬容看待的,因為有異才的人必有其缺陷,有缺陷的人必有其痛苦,而保護這種劍走偏鋒的才華,也是社會博大精深包容性的體現。

3

關於目標感、主次把握和對等關系

人要有清晰的目標感;人要懂得把握主次;人與人的關系要對等。

1.什麼是目標感?舉兩個我自己的例子:我創業的時候,有個骨幹員工曾在年底我請骨幹員工的飯局上情緒失控罵瞭我三個小時,而他的大部分怨言並不客觀,比如他認為他是全公司最有價值的人。但是我隻能傾聽而不能反駁他,傾聽是要讓他把這口怨氣出瞭,不能反駁是因為反駁瞭他就可能離職;另一個例子是我在某傢公司任職 COO 的時候,步步緊逼一個玩皇帝新裝遊戲的 O 級高管現出原形被公司幹掉。

聽骨幹員工罵街和逼走假高管是同樣的本質:不能讓公司的利益受損。而我在耐撕與強勢之間的切換邏輯,都是基於這個明確的目標感,而非我本身的性格喜惡。

2. 我發現身邊一些身為高管的朋友,都會不由自主地犯一個毛病:在矛盾的任務面前束手束腳舉足不前。矛盾的任務是很正常的,公司一定有一個下限的目標,但往往會提出一個上限的要求。這個時候分清並堅決完成那個下限目標就是主要的,而那個 " 美好 " 的上限要求則努力盡量就好。

最蠢的就是被主次之間的矛盾所蒙蔽,最後上下限都沒達成。無論是增長與費用之間,變革與震蕩之間,皆是如此。

3. 我有時深夜會向宋神棍傾倒心靈垃圾,上次我問他為什麼願意單方面接收我的負能量,他說因為他喜歡有洞察力和深度見解且能力夠強的人。這就是對等的人際關系,他用佛法化解我,我用思維滋養他。

而對人提出需求卻無能力滿足對方需求的行為,本質上都是雞賊。

4

關於清零與造化

看到盧泓言的文章《王興從哪裡來》,其中一段的大意是:人到中年生一場重病或遭一場大難,是很大的福報,因為這是對自己的清零,讓自己徹底反思脫胎換骨的方式,清零之後人才會重新架構一套具有生命力的性格和思維系統,修復暴露出來的盲點,裝進新的東西。

我把這段文字轉發給精通命理的朋友丙先生,他深表贊同,說大部分人一輩子連虧都吃不起,別說爬起來繼續前行瞭。足夠大的打擊對人一輩子影響深遠,因為打擊過後你就知道砍掉你的妄念妄願,堅持你的人生信條,實現你的人生價值。

我說王興做社交失敗後的清零是知道自己做產品遠算不上 NB,這就是他放棄社交保留創業的原因。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堅持做產品而放棄創業,哪怕去瞭騰訊也做不出微信來。因為他和張小龍是正好相反的類型,他是科學傢而非哲學傢,科學傢最厲害的就是把自己的科學思想化為實踐,就像愛迪生,特斯拉,貝索斯等。

職場上所有人亦都是如此,先開始大傢沒有什麼不同,到後面每個人經歷瞭不同的際遇和造化,根據不同的秉性和信念,選擇瞭不同的道路。有的人選擇瞭向上走,看到的是格局,是戰略,是政治;有的人選擇向下走,看到的是生死,是真實,是痛苦。

烏合之眾是見人性,悲天憫人也是見人性,而這不同認知的形成,都是崩潰到極限後結成的疤痕。選擇的結果讓你痛苦無比,好過選擇的過程痛苦無比,因為你選擇的其實是你的人生信條。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