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財經郎眼 Daily 文 | 貌貌狼
郎咸平:被叫停的比特幣,為什麼還在漲?| 獨傢解讀
前後歷時八年,價格從幾美分漲到瞭近 5000 美元,比特幣創造出無數 " 財富神話 "。不久前,中國政府叫停 ICO 和比特幣交易,而比特幣的價格在遭遇瞭沉重打擊之後依然堅挺,比特幣的價值何在?交易關停之後,為什麼比特幣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郎咸平為你獨傢解讀!
從鬱金香到比特幣 什麼都沒改變
1593 年,一位來自維也納的植物學教授,把一支鬱金香從土耳其帶到瞭荷蘭的萊頓。教授的種植技藝精湛,他種出的鬱金香球莖非常精美,引起瞭整個上流社會的關註。
商人們從中發現瞭巨大的商業利益,他們開始大量進口囤積鬱金香的種子,期待價格上漲,然後高價拋售獲得利潤。這種投機情緒不斷發展,來自歐洲各國的大批投機者,都紛紛加入瞭炒作鬱金香的大軍。到瞭 17 世紀 30 年代,一支名貴品種的鬱金香價格,竟然比四頭公牛的價格還要高!1637 年,一種叫做 Switser 的鬱金香球莖價格在一個月裡上漲瞭 485%,一年時間裡,鬱金香總漲幅高達 5900%!
一時間,鬱金香成瞭燙手的山芋,隨後價格一瀉千裡,暴跌不止,那些希望靠鬱金香發財的人,都變成瞭一文不名的窮光蛋。這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 " 鬱金香事件 "。
" 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 鬱金香引發的投機狂潮,依然在虛擬貨幣的市場上上演著。《金融時報》就說:" 以往經濟史上隻要出現投機,人們就會拿它和荷蘭的鬱金香球莖比較。但就數字加密貨幣來說,這兩者的相似之處令人悚然。它們的共同邏輯就是:總有更傻的人準備付更高的價格。每當價格完全脫離內在價值的時候,傻瓜就不夠用瞭。"
再見 ICO!再見比特幣!
我們在多期節目中都談到瞭比特幣,我的觀點也是一以貫之的。今年 9 月 4 日,央行、網信辦等國傢 7 部委聯合發佈瞭《關於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代幣發行融資(ICO)" 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並且要求關閉所有 ICO 交易平臺。
9 月 13 日晚間,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也發佈瞭防范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風險提示,稱比特幣缺乏價值基礎,價格波動劇烈,投資者盲目跟風炒作,易造成資金損失。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日益成為洗錢、販毒、走私、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
9 月 14 日晚間,國內大型的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發佈停止所有交易業務的通知。9 月 15 日晚,火幣網、OKCoin 均宣佈,將於 10 月 31 日關停比特幣交易業務,國內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無一幸免。隨後比特幣價格大跌,截止 9 月 24 日價格跌幅達到 25.8%。
整個事件再一次證明瞭,比特幣隻有價格,沒有價值。無論是打擊非法集資,還是搜索指數出現問題,甚至一個簡單的偶然事件,都可能造成比特幣價格的暴跌。
為什麼還在漲?
但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場外比特幣的價格又出現瞭回升,既然它沒有價值,為什麼市值還是能夠不斷地創新高呢?究竟哪些人實現瞭所謂的 " 一夜暴富 " 的神話呢?
實際上,隻有三種人從比特幣開發中獲得利益。
第一是比特幣 " 礦機 " 的制造商。比特幣開發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因為它的算法極其復雜。從 2013 年開始,有人就設計瞭專門的開發計算機,業內稱作 " 礦機 "。後來主流的螞蟻礦機每臺價格在 3 萬元左右,有統計 2017 年全球逾 7 成比特幣出產在中國,巨大的市場就帶來瞭巨大的利潤。
第二種是 " 挖礦者 "。他們擁有更多的算力,就能開發出更多的比特幣。2017 年 9 月比特幣全球算力分佈顯示,前五大比特幣礦池,都來自中國。
" 礦機 " 在開發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電力,2014 年,每天 50 萬元電費隻能產出 100 個比特幣,電費成本為每枚 5000 元。由於比特幣的總數量被設計者永久限制在 2100 萬個,隨著時間的推移,挖礦越來越難。到瞭現在,每枚比特幣電費成本已經高達萬元。
為瞭控制成本," 挖礦者 " 夏天就選擇在水電便宜的四川和雲南建立 " 礦區 ",到冬天,就轉移到內蒙古鄂爾多斯或者新疆,這些火電比較便宜的地區。
第三種獲利者就是比特幣的交易平臺,它們負責把這些沒有價值的電子憑證賣給普通人,同時還要進行輿論炒作,要讓購買者相信比特幣能夠保值增值,同時還要攻擊敢於唱空比特幣的人。為瞭保持比特幣價格能夠持續上漲,它們還需要采取瞭一些特殊的運作方式,我們可以從比特幣交易史上的兩次價格暴漲中看出端倪。
2013 年 9 月至 11 月期間比特幣發生瞭一輪暴漲。據瞭解,當時有一個被稱為 "Willy" 的機器人,它在每 5 — 10 分鐘就會買入 5 — 10 個比特幣,這種行為一刻不停,至少持續瞭一個月的時間。另外一個名為 "Markus" 的機器人則始終在以隨機價格買賣,但卻不支付任何交易費。"Willy" 和 "Markus" 兩個機器人,每進行一次交易,就要更換一次交易地址。截止到 2013 年 11 月,這兩個機器人共計買入 57 萬枚比特幣,"Willy" 跟 "Markus" 的交易量分別排名第 281 位和第 15 位,可見比特幣交易背後有無數的機器人在對敲。同期比特幣價格從 200 美元暴漲到 1000 美元以上,這與機器人買賣行為高度相關。
第二次暴漲發生在今年上半年,比特幣漲瞭 260%,業內認為這是 " 有一位交易者用近乎無限的資金在操控著比特幣市場。" 他們還給這位交易者起瞭個代號,叫 "Spoofy",意為 " 晃騙 "。晃騙者會在市場的眾多買單中,掛出一個比這些價格都要高的買單,或者在眾多賣單中,掛出一個比這些價格都要低的賣單。當比特幣價格下跌或者上漲到觸發交易時,發起人就立即撤除交易單。這樣一來,盡管什麼也沒買到,但發起人的行為會讓其他投資者認為市場上存在著一個天量的買傢或者賣傢,從而影響交易決策。這種操縱手法的代價極為低廉,每 100 萬美元的交易大約隻需 1000 美元的成本。證券市場裡操縱價格是重罪,但是在比特幣市場,因為缺乏監管,這種鬧劇就能堂而皇之地上演。
誰是最後一個傻瓜?
貨幣和其它任何金融資產都是一樣的,對於一種金融資產而言,它的背後必須有一個對應著的實質面,就好像證券市場對應著上市公司的利潤、人民幣對應著整個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一樣。比特幣作為區塊鏈技術生成的一種產品,並沒有對應的實質面,因此它也沒有價值。
中國監管層對比特幣的交易全面叫停後,許多玩傢從國內交易平臺提幣到自己的虛擬錢包裡,尋求場外交易。它們可以在微信、QQ 群等線上渠道先聯系,基於一定的信任基礎下進行交易,或找人做第三方擔保。也有部分投資人開始去國外交易平臺炒比特幣,這意味著它的價格可能還會上漲。
但這種上漲並非基於比特幣的價值,而完全是一種搏傻的遊戲,就看誰是最後一個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