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屏的呱兒子,你咋就不明白“撈一筆就撤”呢?

01-29

" 我的兒砸還沒回傢呀,這次出門都快 3 天瞭,三葉草割瞭一茬又一茬,蛋糕也沒人吃。" 朋友圈的妹子又在埋怨 " 呱兒子 " 不回傢瞭。不過,翻看瞭她的朋友圈卻發現,幾天前她還在抱怨 " 呱兒子 " 天天宅在傢不出門 .....

不得不佩服如今的女孩兒們,前兩天還在各種炫耀那四位虛擬 " 歐巴 ",現在又搖身一變成為一隻呆萌青蛙的鏟屎官。

單身佛系青年們 你是有多寂寞呀

至今仍是日文版的《旅行青蛙》,很好展現瞭什麼是最標準的日系 " 性冷淡風 "。作為一款放置類遊戲,在遊戲中玩傢幾乎什麼都不用做。唯一需要做的隻是每天收一收門前的三葉草,然後用其為自己的 " 呱兒子 " 買糧食、工具還有附身符,用這些旅行必需品裝滿它的小書包。除此之外,玩傢就再不需要做任何事。

因為你不知道你的 " 呱兒子 " 什麼時候出去旅行,會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當然,要是 " 呱兒子 " 心情好瞭會給你寄點明信片、土特產。這些,就是無數玩傢在微博、朋友圈炫耀的東西。

整個遊戲的過程中,玩傢除瞭開局是為自己的 " 呱兒子 " 起一個心儀的名字之外,就基本喪失瞭主動權,作為 " 爸媽 " 的玩傢們,絕大多數時間隻能靜靜等待,等 " 呱兒子 " 出去旅行或者回傢。

就是這樣一款絕大多數玩傢連遊戲內文字都看不懂,玩法也 " 無聊至極 " 的遊戲,卻在短短幾天內收割瞭無數玩傢的心,《旅行青蛙》也迅速登頂 APP Store 免費遊戲榜,這樣的結果確實令人驚詫。

但後續也正是這樣一種隨緣的 " 佛系 " 心態,才是《旅行青蛙》迅速走紅的原因。由於遊戲中小青蛙的不確定性,讓玩傢不用在遊戲經營的上花費太多精力,更多隻是作為一個看客,看著小青蛙的 " 自由自在 " 地生活。

這種 " 我就靜靜的看著你 " 的遊戲模式,也正好符合當下很多 " 佛系 " 年輕人的 " 都行、可以、沒關系 " 的生活心態。

但是仔細琢磨,這種 " 佛系 " 生活態度的背後更多的是孤獨和寂寞,這隻小青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他們的精神寄托。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願意 " 吸貓 ",以及前不久那四位 " 虛擬歐巴 " 迅速走紅的原因。

隻不過,現在那些 " 虛擬歐巴 " 在這隻佛系青蛙的沖擊下似乎有點過氣瞭。

反正都要過氣,撈一筆就走更明智

前不久,天天在朋友圈炫耀《戀與制作人》中與男主各種互動的妹紙們,幾乎都奔向瞭《旅行青蛙》。特意問瞭一個身邊關系比較好的妹子,為何明明看不懂日語,卻要 " 拋棄 " 她 " 熱戀中 " 的歐巴們開始養青蛙時,妹子的回答很幹脆," 養‘歐巴’太貴瞭,養呱兒子不用花錢。另外,隻有充錢才能變得更強這種俗套的流程她已經膩瞭。"

Emmm....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正當的理由。

確實,與《旅行青蛙》的 " 清心寡欲 " 不同,《戀與制作人》的遊戲過程顯然讓玩傢投入的精力要更多一些,當然錢也要更多一些。或許唯美的畫風、高度貼近生活的遊戲內容會更受大眾用戶喜愛。

但是,縱觀整個遊戲行業歷史,這種對話性戀愛手遊的壽命都不會很長,往往是火的很快,過氣的也很快。所以,站在遊戲廠商的角度肯定是想在其火爆的階段盡可能多撈一些,這也導致瞭這類遊戲氪金的必要性。

為此,懂懂筆記專門采訪瞭幾位《戀與制作人》的玩傢,近十位受訪者中僅有一位堅持每日搬磚從未氪金之外,其他玩傢均有不同程度的氪金。至於理由也是五花八門,不過這其中最多的一個理由是 " 不氪金玩不下去 "。

其實,這裡的玩不下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遊戲無法進行,隻是整個遊戲的進度會變得非常緩慢,而對於那些渴望與 " 歐巴 " 們多多交流的女性玩傢而言,顯然是不願意等這麼長時間的,氪金就成瞭普遍的選項。顯然,這樣的情況也正是遊戲廠商所希望看到的。

但是,與《戀與制作人》相比,同樣作為日系網紅遊戲的《旅行青蛙》顯然沒有領悟這一道理。首先在火爆持續階段,作為一款本就冷門的放置型遊戲,在沒有漢化版、沒有大規模市場推廣的情況下,《旅行青蛙》爆出冷門本就是一場意外,而這場意外又能夠持續多久誰也無法保證,或許快速過氣是它無法逃避的命運。

佛系不可控是《旅行青蛙》走紅的原因,但這樣的玩法設定也同樣會成為其很快過氣的一個主要因素。以懂懂筆記身邊的玩傢們為例,在她們持續盯著看瞭一周 " 呱兒子 " 之後,已經有不少玩傢選擇棄坑。當問起她們棄坑的原因時,可玩性不高幾乎成瞭統一的回答。" 兒砸天天不在傢,這讓我感覺這個遊戲變成瞭一個單純的割草遊戲。"

同時,在這樣的遊戲模式下,或許是因為 Hit-Point(旅行青蛙制作方)本身就是一個 " 佛系 " 公司,遊戲中的氪金通道並不明顯。另外,氪金需求對於遊戲本身而言也並不迫切,嚴格的說甚至都可有可無。鑒於幾乎沒有互動性,一般玩傢平時所收割的三葉草已經完全夠用,所以願意氪金換取三葉草的玩傢少之又少。這些原因也對遊戲公司的收入造成瞭直接影響。

另外,《旅行青蛙》和《戀與制作人》這種輕制作經營類遊戲的走紅,勢必會導致國內很多廠商的跟進,目前類似的山寨遊戲已經陸續出現。

對此極光大數據行業研究院分析表示:" 目前單憑這兩款遊戲的成功,還很難斷言養成類遊戲能否成其為一種趨勢,但應該會有更多的玩傢入局。" 而隨著更多玩傢的入局,《旅行青蛙》的生命周期勢必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我們必須承認的是,雖然《旅行青蛙》憑借著自己的佛系特征圈粉無數,但是手遊市場一直都是重度遊戲的天下,現在是將來也會是,所以《旅行青蛙》和《戀與制作人》或許可以憑借著其獨特的玩法短時間內刷屏社交網絡,但是快速過氣也是它們無法逃避的命運。

這不剛一周的時間,已經有不少玩傢徘徊在卸載的邊緣,朋友圈中跟小青蛙告別的 " 媽媽 " 也逐漸變多瞭。或許,對於那些男性玩傢們而言,小青蛙自身才是他們最關註的點,因為這個遊戲對他們而言是能玩一秒是一秒。

短則一周長則一個月,在這樣短暫的生命周期裡,站在企業的發展角度看《戀與制作人》那種趁熱撈一筆就撤的路數,顯然正確。

作者:懂懂筆記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