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拒不退還用戶押金,該當何罪?

11-25

" 辜負瞭各位,對不起 "。

當小藍單車 CEO 李剛面對媒體說出這句話時,不禁想起瞭年初寫的《摩拜 299 元和 ofo99 元的押金,離非法集資有多遠?》一文。

2017 年 2 月 7 日,當時在北京投放的單車品牌及數量還比較少,摩拜、ofo 算是比較多的,其他的單車品牌還在躊躇滿志要突進該市場。

當時,我在《摩拜 299 元和 ofo99 元的押金,離非法集資有多遠?》一文提出,共享單車的押金模式,打破瞭傳統 " 一個租賃物對應一份押金 " 的模式,形成瞭 " 一個人對應一份押金 " 的模式,突破瞭傳統押金擔保屬性,而具有不當募集或占有資金的嫌疑,很可能滑向 " 集資詐騙 " 犯罪。

如今,在共享單車市場惡性競爭的驅使下,監管尚未幹預,眾多市場參與者已經 " 難以為繼 ",用戶押金無法正常退還、供應商欠款無法及時支付,或暫停運營,或瀕臨破產,甚至有個別中小品牌的共享單車企業已經 " 跑路 "。

那麼,類似酷騎單車、小藍單車,這種明顯挪用瞭用戶押金,用於企業經營甚至其他用途的行為,到底該當何罪?

用戶押金資產的所有權歸用戶所有,平臺企業隻享有占有權

俗稱的 " 押金 " 即為 " 保證金 ",按照《物權法》和《擔保法》相關法律規定,押金屬於一種特殊的 " 動產質權 "。從法律層面講,繳納或收取押金,目的在於對雙方之間的租賃合同起到一定的擔保作用。

簡單說,用戶向共享單車企業繳納押金時,其隻是轉移瞭押金的占有權,而非轉移押金所有權。因此,在用戶使用單車期間或未申請退還押金期間,雖然押金被共享單車企業實際占有,但是,其所有權依舊歸用戶所有。

不論是用戶在公司總部排隊退押金的酷騎,還是如今小藍用戶申請退押金遲遲不能到賬,足以表明當前共享單車企業或平臺普遍存在的問題:1)將用戶押金、預付資金與企業自有資金完全混同,未作區隔;2)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挪走用戶押金用作它途,並非例外而是常態。

雖然,包括小藍單車等在內的多傢共享單車或平臺曾公開宣稱其已對收取的用戶押金在銀行開立瞭專門賬戶,但是,該所謂專門賬戶內的資金流動並未得到有效監管。

那麼,對於共享單車企業或平臺挪用用戶押金的行為,該如何定性?又涉嫌何種犯罪行為?

挪走用戶押金不予退還,共享單車企業到底涉嫌何種罪名?

媒體公開報道顯示,在今年 2 月的一次媒體訪談中,時任小藍單車副總裁胡宇沸表示,用戶押金一部分用於退還用戶,另一部分進入運營資金。

事實上,在共享單車企業或平臺自有資金與押金等混同之下,企業自有資金總額足以償付用戶押金,且用戶申請退還押金按照約定及時退還的話,那麼,共享單車企業或平臺臨時性挪用的行為,很難說構成違法或犯罪。

但是,當共享單車企業或平臺,自有資金總額不足以償付用戶押金時,那麼,此時共享單車企業或平臺挪走用戶押金用作它途的行為且不予歸還,就已經涉嫌犯罪。

按照《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因此,當酷騎、小藍等共享單車企業或平臺,財務狀況惡化,明知自有資金已不足以償付用戶押金,當用戶申請退還而無法依約退還時,這些共享單車企業或平臺已經涉嫌構成 " 侵占罪 "。

隻投放車輛、不予以管理維護,共享單車企業就是在集資詐騙

在類似酷騎、小藍等共享單車企業財務狀況惡化之後,部分共享單車企業為瞭歸集用戶押金,不斷加大車輛投放范圍及數量,且不對線下車輛予以管理維護。

那麼,這個階段的行為,就具有的違法特征。因為這種 " 隻投放不管理 " 的行為,其目的就是為瞭歸集用戶押金,具有明顯的非法占有傾向,則涉嫌集資詐騙罪。

按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令人吊詭的是,不論是此前的酷騎、還是如今的小藍,這些瀕臨倒閉且無法及時退還用戶押金的企業或平臺 CEO,還主動接受媒體采訪,或是反思經營策略不當,或是向用戶深表歉意,完全未意識到企業的經營行為或自己的決策行為已經涉嫌犯罪。

如今,共享單車惡性競爭的苦果已經陸續出現,暫不討論它們倒閉後可能留給各地部門大量車輛需清理,也不談它們之前無償使用公共資源從事經營性活動,也不說它們盲目激進給自行車行業上下遊留下的一堆 " 爛賬 "。

僅就用戶繳納的押金被挪用且不予退換的問題,其可能涉嫌的犯罪行為及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的風險,亟需引起其他尚未倒閉的共享單車企業及其負責人的重視和警惕。

畢竟,不是說句 " 對不起 " 就可以贖罪的。

【鈦媒體作者:文 / 李俊慧,校對 / 陳莉,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郵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號:lijunhui0602,微信公號:lijunhui0507 )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