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共享充電寶企業離場 投資人不再燒錢

11-13

來源:IT 時報

訂單被拒絕、結算周期被卡死、回本遙遙無期、投資人不再燒錢

■ IT 時報記者 孫妍

從融資巔峰到行業洗牌,共享充電寶隻用瞭半年時間;從 O2O 到共享經濟,互聯網的泡沫越來越易碎。

近日,有媒體曝出,樂電、河馬充電、小寶充電、創電、放電科技、PP 充電、泡泡充電等 7 傢共享充電寶企業出局或已走到項目清算階段。此時,距離《IT 時報》今年 5 月的報道《40 天融資 12 億 瘋狂的共享充電寶》過去僅僅半年。

從 2016 年底各路玩傢入場,瘋狂融資、跑馬圈地的第一階段,到拖欠服務費、變相裁員的第二階段,直至如今的項目清算,共享充電寶隨著 2017 年的年輪,走過瞭初春、盛夏、深秋和嚴冬。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頂峰時期的 22 傢共享充電寶企業,三分之一已離場。

如今,小型代工廠已經拒絕接共享充電寶的訂單,這場年度大戲隨著 2017 年的結束,即將落下帷幕。

" 小作坊 " 拒絕訂單

共享充電寶的投資趨冷,會不會像共享自行車一樣,立馬把不良反應傳遞給產業鏈上遊?《IT 時報》記者先後聯系瞭幾傢體量不大的充電寶代工廠,這些 " 小作坊 " 都聚集在深圳,但對方幾乎都以目前訂單飽和為由,拒絕共享充電寶的訂單。有廠商向《IT 時報》記者坦言,一方面考慮到共享充電寶的訂單量少,需要重新開模、研發、調整設備,核算下來利潤太薄;另一方面,小工廠的技術能力有限,開發軟件、申請專利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其實,在投資熱潮期,這些小代工廠多少都跟共享充電寶企業有過合作,但磨合過程艱難,最後兩方都 " 體無完膚 "。據業內人士曝光的消息,已在清算階段的放電科技,其 CEO 羅海元就曾透露過,他當初興致勃勃南下找代工廠,卻被潑瞭一盆盆的冷水,要麼是傳統充電寶廠商沒有智能產品的生產經驗,要麼是廠傢的研發周期太長,開模就要 6 個月以上,跑遍深圳、廈門、廣州、東莞,好不容易與一傢代工廠定下瞭合作,沒想到第一批產品的不良率竟然高達 3%。

今年 4、5 月大規模融資後,共享充電寶企業就曾爆發產能不足的問題。街電代理商曾在 8 月向《IT 時報》記者透露,地推服務商申請設備,常常半個月都難到位。而根據記者從代工廠瞭解到的情況,即便是一定規模的代工廠,也需要一個月左右出貨。

大代工廠嚴卡回款

大型共享充電寶企業一般找大型代工廠合作,像小電的合作夥伴是富士康和比亞迪,街電找瞭比亞迪,來電選擇瞭飛毛腿,怪獸充電則借助瞭小米供應鏈。

與 " 小作坊 " 不同,大代工廠的接單興致較高,但門檻也高。一傢為街電、小電代工的廠商表示,他們接單的起步數量是 2000 個充電寶,而且這個體量的單子,他們一般都建議做 OEM 定制產品,把 logo 和二維碼換一下就行。

據這傢代工廠的員工肖楠(化名)透露,一般來說,重新開模的費用高達十多萬,除瞭開模費用,街電的彈出式設備造價在 1200 元/臺,小電的桌面設備造價在 200 元/臺。相比較而言,OEM 定制產品不需要開模費,一個充電底座帶兩個充電寶,不能異地借還的設備造價是 300 元/臺。

此外,為瞭避免拖欠貨款的情況,大代工廠對貨款的結算周期卡得比較緊,一般來說,定金需要支付 30%,發貨後再付餘款。

深度閱讀

共享充電寶的 " 春天 " 為何這麼短?

借助共享單車的東風,共享充電寶一度也曾是媒體和投資人的寵兒,但泡沫破碎得太快,它的春天,剛剛到來,便已結束。

使用頻次低回本難

10 月 11 日,首傢共享充電寶企業樂電宣佈倒閉。在自我剖析停運原因時,樂電創始人樓瑩瑩坦言有三:" 或許是使用頻率、投放場景、產品安全等幾方面的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頻率不達標,難以回本。

艾媒咨詢在《2017 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專題研究報告》中測算瞭單個充電寶的回本周期,來電最短,隻要 4 個月;怪獸充電為 4.5 個月;小電為 5 個月;而街電因為造價成本高,使用頻次低的原因,回本周期長達 45 個月。

充電寶的硬件成本到底有多高?一傢充電寶配件廠商告訴《IT 時報》記者,充電寶成本最高的部分是電芯,一個 6000 毫安的充電寶成本在 40 元左右,一個 10000 毫安的充電寶成本在 60 元左右。

給樂電算一筆賬,按 6000 毫安的標準,如果 2000 個充電寶投向市場,硬件成本共計 8 萬元,50 元的押金,需要有 1600 個充電寶租借才能回本,首批投放的使用率需要保持在 80% 左右。

這還不算開模費用,而且市面上的共享充電寶一般都達不到這個使用率。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桌面模式的使用頻次較高,小電和怪獸充電的單個充電寶租借頻次能達到 1 次/天。來電的租借頻次是 0.8 次/天,街電的使用頻次是 0.15 次/天。

根據頭部玩傢公佈的數據,截至 10 月中旬,來電已經覆蓋超 220 個城市,街電覆蓋 130 個城市,小電覆蓋 80 個城市。11 月 3 日,來電宣佈,2017 年 10 月,來電科技實現盈虧平衡。這也是行業內首傢在獲得大額融資並迅速規模化後,宣佈盈虧平衡的共享充電寶企業。

也就是說,礙於使用頻次低,即使是已經鋪開規模,占據大多數使用場景的頭部玩傢,也很難在短期內回本,四個月回本隻是一個理想數據。

小玩傢沒有玩的資本

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說,洗牌是一個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不管大玩傢、小玩傢都活得很好,反倒是不正常現象。

來電 CMO 任牧在接受《IT 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共享充電寶企業從下自上有四個競爭緯度:最底層的競爭緯度是核心專利和核心技術;第二層是供應鏈能力;第三層是渠道鋪設能力以及與之相匹配的線下運營維護能力;第四層是融資以及其他資源獲取能力。這四個維度哪一環出瞭問題,企業在這個行業裡都不足夠有競爭力。很多小玩傢連一個維度都沒有。

雖然新美(團)大(眾點評)試點瞭共享充電寶項目,但原大眾點評高管、點亮資本創始人龍偉透露,他們一開始就決定不投共享充電寶,認為 A 地借到 B 地還這種模式需求不大,桌面模式還有一定的市場需求,現在看來,不投是正確的決定。

線下運維是個巨大的 " 坑 "

渠道鋪設能力、線下運維能力是更為復雜的一環,涉及區域代理商、地推服務商以及商傢。

小電曾被曝光過直營團隊與代理商的矛盾,西安代理商在付瞭 50 萬元代理費獲得一年代理權後,卻在不到一個月時間,面臨小電直營部隊搶奪地盤,代理商難以為繼,最後以小電退還代理費收場。跟小電有合作的上遊廠商也跟《IT 時報》記者透露,難招代理商是小電目前面臨的難題," 小電沒有自己的工廠,造價成本高,跟‘工廠派’同行相比,小電的代理費也偏高。" 他提到的 " 工廠派 ",是另一類入局者,以做充電寶代工起傢,自己又做共享充電寶品牌的玩傢。

此外,行業惡性競爭使得話語權向商傢傾斜," 這本來就是一個不大的市場,從 4 月份開始入局者很多,商傢也開始收取高昂的入場費,一個本身低毛利的生意就這樣變得無利可圖,這個項目已經失去瞭當初的投資價值。" 這是曾給河馬充電投天使輪的梅花天使創始人吳世春的反思。

如今,市場需求被驗證,湊熱鬧的投資人開始離場,企業融不到錢,難以為繼。

許多共享充電寶企業就這麼 " 死 " 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