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近期的一篇文章提出,中國新一代的企業傢們,是大膽而有創造力的一批人,世界工商界和消費者將很快感受到他們的影響力。
這些企業以科技企業為主,不但包括老牌的 BAT,也包括少壯派滴滴、今日頭條和美團,甚至剛剛成立一兩年的摩拜單車、ofo 都在佈局海外市場。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 " 一帶一路 " 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中國公司的國際化再一次被提上日程,到底是占領歐美的高地,還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傢開拓?
1、中國科技企業出海
過去 10 年,除瞭央企國企的 " 走出去 " 戰略之外,年輕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也進行瞭一定的擴張。
互聯網產業在中國發展 10 年之後,2007 年,百度相繼進軍瞭日本、巴西、越南、泰國和埃及。
為什麼不選擇進軍美國?
李彥宏這麼解釋,美國市場跟發展中國傢市場完全不一樣,一個公司成功國際化不是僅僅美國化,美國隻是世界的一部分。
不過,百度的國際化策略,難言成功。
2007 年,百度日本分站成立,作為百度國際化戰略的首站。
不過,百度日本市場份額從來沒有接近過日本雅虎和 Google,而且成立以來一直虧損。
2015 年 4 月,掙紮 8 年之後,百度日本默默關站。
這幾乎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第一個出海項目。
2015 年之後,中國科技公司出海,有瞭新的模式:押註一帶一路沿線國傢。
這次的出海頗有章法,阿裡巴巴和騰訊押註東南亞,幾乎是劃江而治,小米、OPPO、vivo 和螞蟻金服進入印度。
中國在海外的利益大大增加。
阿裡巴巴控制東南亞電商、快遞和自由貿易區;螞蟻金服掌握東南亞和印度的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騰訊則進入掌控瞭一些東南亞國傢的媒體。
阿裡巴巴分兩次共投入 20 億美元收購瞭東南亞第一電商平臺 Lazada,入股印尼電商 Tokopedia;
螞蟻金服則投資瞭泰國支付公司 Ascend Money、新加坡換匯交易平臺 M-DAQ、菲律賓金融科技公司 Mynt、以及馬來西亞支付公司 Touch 'n Go;
騰訊進入泰國市場,收購瞭泰國第一大門戶網站 Sanook,並且跟媒體平臺 Ookbee 合作成立數字內容公司 Ookbee U。
更重要的是印度市場,幾乎所有中國的科技公司都在印度押下重註。
阿裡巴巴和螞蟻金服控股瞭印度最大的支付企業 Paytm,入股瞭第三大電商 Snapdeal;
騰訊則花瞭 1.75 億美元入股印度版 "WhatsApp"Hike,聯合 eBay 和微軟,投資 14 億美元入股瞭印度第一大電商 Flipkart。
下註更大的是小米、OPPO 和 vivo 等智能手機廠商們。
一年前,小米、聯想、OPPO 和 vivo 的市場份額加起來隻占印度市場的 15%;一年後,四傢智能手機的份額已經超過瞭印度的 51%。
中國廠商的狂飆突進,已經成為印度牌桌上的最大玩傢。
2、海平面下的暗流
科技企業的第二輪出海,表面上看來,風光無限,鮮花與掌聲齊飛,名聲與金錢一色。
實際上,從來沒有出海經驗的中國企業,看似風平浪靜的表面,實際上暗流湧動。
首先,面對國外的監管政策陷阱,中國企業屢屢踩坑。
同樣是把短信等信息備份到國內服務器,蘋果和三星等企業同樣在做,而小米則遭到瞭前所未有的質疑,小米解釋說,這僅僅是一項雲服務而已。
清華紫光對美國半導體企業美光的收購,螞蟻金服對美國支付企業 moneyGram 的收購,在比交易對手價格高出很多的情況下,收購都遭遇瞭巨大的阻力。
其次,中國崛起過程中與世界舊勢力舊規則產生摩擦,國傢間的問題,具體化為周邊國傢對中國企業的種種掣肘限制。
在中國公司投資巨大的東南亞,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傢,普遍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有齟齬。
尤其是亞洲第二大國傢,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印度,在今年夏天跟中國在領土上的爭端,更讓所有在印度投資的中國企業捏瞭一把汗。
在局勢緊張的時候,越南和印度都曾有抵制中國貨,打砸中國工廠的行為。
隨著 " 一帶一路 " 的推進,中國科技企業在國外的投資會越來越多,利益越來越大。
為瞭保證中國的海外利益,中國對外政策從 " 韜光養晦 ",開始 " 有所作為 "。
中國建立瞭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吉佈提,也租借瞭如瓜達爾港等外國港口。
中國的能源、礦產、鐵路、制造、工程等大國企可以得到國傢很好的保護,但是民營企業為主的科技企業,在尋求國傢保護的同時,要開展積極的自保。
中國科技公司的海外之路,要想走得穩、走得遠,也得參考他山之石。
3、中國三星的啟示
歐美企業發展史都上百年,從殖民地時代開始,難以模仿;同屬於儒傢文明圈的日韓企業,其實更值得中國學習,在日本企業紛紛沒落的情況下,韓國企業全球進取。
三星就是韓國企業的佼佼者。
在國際化上面,三星可謂長袖善舞,以韓國區區 10 萬平方公裡、5100 萬人口,三星電子世界 500 強排名第 15 名,可以說,三星絕大部分的收入,都來自於海外市場。
2016 年,三星北美市場占 34%,歐洲和獨聯體占 19%,中國占 18%。
海外市場既然是三星的生命線,三星對海外市場的掌控能力,資源投入,一直是世界前列。
第一、真心為投資國著想,做合格的企業公民,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被人詬病的一點是,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用功不夠。
中國企業最大海外銅礦曾因污染環境被秘魯叫停,索賠 3 億美元拆遷費。
盡可能多承擔社會責任,占領企業道德高地,是中國三星的啟示。
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17)》顯示,中國三星以 92 分的綜合得分連續 5 年排名外資企業第一,在社會責任這一單項上被評為 100 分。
1992 年,三星正式進入中國,如今已發展為涉及電子、金融、重工業、建設、醫療等行業,員工超過 10 萬名的 " 巨無霸 ",其在公益方面的投入更是領先所有在華外資企業。
中國三星高管透露,中國三星近幾年在公益方面的投入均超過一個億。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鄧國勝說,三星的成功,一方面在於三星總部擁有成熟的公益理念、原則和方法 ; 另一方面,三星又鼓勵各國分支結合本土需求進行公益事業的探索,同時保證原則性和靈活性,形成瞭三星在公益方面良好的品牌形象。
中國科技企業,即便老資格的阿裡巴巴和騰訊,也不過 18 年,在公益理念上處於正在形成階段,在海外進行本土化的公益試驗,更是奢侈。
但這個事情刻不容緩,中國科技企業的國際化大潮已經不可逆到來,邊學邊幹成為瞭唯一的解決方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鐘宏武則建議,中國走出去的企業要提高當地的透明度,學習三星定期發佈《中國三星社會責任報告》,進入的各個國傢應該有專人負責社會責任項目。
第二、研判國際形勢,跟政治保持一定距離,但密切註視局勢。
由於薩德事件影響,許多韓國企業在中國遭受重大打擊,心灰意冷的樂天,甚至要退出中國。
作為韓國頭號企業,三星在中國卻依然巋然不動,幾乎沒有受到太多沖擊。
8 月 30 日下午,陜西省與三星電子高端存儲芯片二期項目投資簽約儀式在西安舉行。
時任陜西省委書記婁勤儉、三星大中華區總裁張元基出席簽約儀式。
陜西省長胡和平,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三星電子半導體總負責人金奇南分別致詞。
西安 NAND flash 工廠二期項目的推進,讓眾人看到三星高超的政治手腕,即便中韓兩國 " 政冷 " 的時候,三星依然可以保持 " 經熱 "。
這不得不令小米和 OPPO 等企業羨慕,畢竟,中印沖突的時候,時刻提心吊膽的滋味可不好受。
某位深諳政治與企業邊界的企業傢曾經提出他不能成為政治傢的三大原因:
" 第一,我從小看著父親做生意長大,從三歲就把算盤當玩具玩,比起政治我更瞭解生意,而且我也被培育成瞭一個生意人。第二,我看過很多企業傢涉足政治圈,然而公司的經營卻每況愈下,這是因為政治的不安定性會影響到公司經營。第三,我隻有西裝和睡衣,沒有其他衣服,而且穿睡衣的時間比較多,怎麼可以穿著睡衣搞政治呢?"
睡衣是隱喻式的表達,企業傢和政治之間的關系不能過於親近。
政治平衡術,是三星周旋於國傢間的法寶,也是三星能夠長久發展,在美國、中國、歐洲三巨頭之間自由穿梭的要訣。
相較而言,中國科技領軍者,除瞭馬雲之外,大都欠缺與外國政要和媒體 " 談笑風生 " 的能力。
中國科技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需要企業像三星這樣通透,吃透瞭錯綜復雜犬牙交錯的地區形勢,在各國之間穿梭,弄懂政治,遠離是非,做好生意。
在 " 一帶一路 " 的指引下,中國科技企業出海已經不似當年一樣盲目;出海第二階段,則必須從三星等國際巨頭成功的本地操作經驗中汲取營養。
中國三星的口號是," 做中國人民喜愛的企業 貢獻於中國社會的企業 ",這是三星進入中國 20 年來摸索出來的經驗,充滿著普遍哲理和本地智慧。
中國科技企業什麼時候真正吃透瞭這兩句話,中國的企業的 " 一帶一路 " 出海戰略,才能發揮威力。
-----------------------
超先聲,王超的微信公眾賬號,關註互聯網和新科技。微信搜索 "chao-xiansheng",傾聽進步的聲音。
超先聲文章全部原創,都是赤裸裸的幹貨。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和公眾號,否則堅決找你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