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人的突圍之路:頭部效應下的生存策略

11-14

文 | 闌夕

早期的自媒體人,有不少人有先發優勢,在流量日趨緊缺的今天,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有很多後來者和非頭部自媒體人面臨著突破的困境,甚至是生存的困境。自媒體不再是一開始跑馬圈地的階段,進入瞭深耕細作和守正出奇的階段。

對於非頭部的自媒體人來說,有什麼方式可以突圍,可以找到生存空間,甚至彎道超車?

首先一點,不僅要專業,更要差異化,根據用戶需求找到邊緣市場,最終實現突圍。而差異化是建立在專業之上,根據自己的特質,在高手中找到不同的發展路徑。

要做到差異化,要有自己非常清晰的定位,這是立身之本。比如同樣是做娛樂,同樣是做體育,是做短平快的輕信息,還是深度挖掘的專業報道,還是以花邊趣事見長,都要有自己的氣質和價值所在。越是清晰越有立身之本。例如夜聽通過廣播,gogoboi 通過時尚,辦公室小野通過美食,各自都圈粉無數,他們都有不同於傳統媒體的內容形式,找到屬於自己的粉絲和市場。越是有差異化,越是聚焦,越有機會突圍。

除瞭定位和內容差異化,運營和執行也需要專業度和差異化。比如在保證專業度和差異化的前提下,不斷嘗試各種不同的口味和風格,總結出適合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出來,甚至有用心的自媒體每天都會統計標題方式、內容量大小、內容風格、發佈時間等多個不同因素帶來閱讀和轉發的相關性,找到最好的權重,不斷優化整體的內容選題和運營執行的所有細節,以不斷迭代向上發展。

不過,光有能力,還不能找到突圍之路,還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才能生存並發展下來,這也是後起自媒體人需要非常重視的問題。好的媒體平臺可以給自媒體人賦能,讓真正的好內容呈現給需要的用戶,做到事半功倍。

微信公眾號是早期自媒體人主要生存平臺。像王凱通過 " 凱叔講故事 " 帶來瞭不少粉絲,有瞭粉絲之後,開始賣付費產品,比如講《西遊記》等。吳曉波、羅胖等人在微信上分享知識內容也圈瞭數量可觀的粉絲,實現社群廣告等收入。微信早期,沒有看一看,也沒有搜一搜,信息的傳播靠朋友圈和微信群做轉發傳播,一開始優質內容有很大的空間,一些初期進入並堅持下來的自媒體人都有不少收獲。微信相對來說,它更適合做社交傳播,粉絲精準粘性較好,但對於非頭部自媒體來說,最好的時間窗口已經關閉,推廣成本非常高,尋找新平臺是一個重要的生存策略。

總的來說,雖然微信沒有中心化的推薦機制,但早期的自媒體人完成瞭跑馬圈地,它的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而且還有一個大的問題,它是通過社交關系或者自媒體人自身的強運營來實現內容的分發,它確實也是一種有效的內容分發模式之一,但是僅靠社交關系來進行內容傳播不一定都高效,比如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相同興趣。這就給瞭內容產業新的空間,緊接著資訊類平臺順勢崛起。

資訊類平臺崛起,主要是通過算法和人工運營結合,給用戶帶來更加精準和符合個人興趣的信息,實現瞭精準且高效的內容分發。這給早期沒有通過微信平臺發展成為頭部的自媒體人新的機會。比如大魚號整合阿裡巴巴文娛集團在文娛方面的優勢資源,長期賦能自媒體,這對於非頭部自媒體人來說,尤其是文娛類自媒體人,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大魚號在文娛方面的賦能之所以引人註目,關鍵是它探索出瞭一套自有的文娛賦能體系。一是整合阿裡文娛集團的渠道力量,包括整合 UC、淘寶、優酷、土豆等流量優勢渠道等,渠道豐富立體,可為自媒體帶來巨大曝光,提升用戶觸達率。二是大魚號有非常豐富的運營經驗,這也是阿裡系最強大的基因,通過獨傢活動,提供創作素材和獎金,激發自媒體人的內容創造靈感和想象力。就像大魚號發起的大魚 FUN 制造活動,征集 IP 二次創意內容,不管是頭部還是非頭部自媒體,隻要自媒體人的內容足夠有創意,能夠讓用戶喜歡,就有機會獲得大魚號背後的強大渠道力量。這是真正的賦能,也是開放的力量。

* 內容創作者罐頭妹、麻寧、二毛、油炸綠番茄

大魚號整合渠道力量和結合內容創意的強運營,給很多自媒體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流量。比如自媒體作者罐頭妹、麻寧、二毛、油炸綠番茄配合大魚號宣推《春風十裡不如你》,產出動人的愛情故事;自媒體作者城南草木生、老妖要 fighting、蘇芩配合大魚號宣推《秦時麗人明月心》,對劇中不同風格男主人公進行愛情觀 PK,他們的作品在端內外共獲得瞭億級曝光;以及,@小片片看大片 @電影縱貫線 @張貓要練嘴皮子 @low 君熱劇 @DS 女老詩等一些新自媒體作者也在大魚號的賦能下,多次獲得瞭大魚 FUN 制造活動獎金,這些自媒體人跟大魚號聯動,最終成功脫穎而出,實現突圍。所以,在阿裡系的大魚號做自媒體創作和運營,是有變現優勢的。這也是阿裡最擅長的:連接阿裡大商業生態優勢,跟商傢合作,幫助自媒體人實現變現的閉環。

類似於大魚號這樣整合阿裡巴巴文娛集團優勢資源賦能自媒體,相當於為自媒體人提供可以盡情發揮創意的表演舞臺,提供表演素材,還幫你張羅好觀眾,還給你買票變現的機會,是一套完整的賦能體系。跟很多平臺隻是單純提供流量,或者是單純獎勵不同,這有更長久持續發展的機會。

除瞭資訊類平臺,一些具有專業知識的自媒體人,也可以通過知識付費等方式來變現,獲得生存。跟普通資訊類的自媒體不一樣,專業類的自媒體人需要有較深的行業積淀和專業水準,比如說美股領域,如果一個自媒體在美股,包括中國在美國上市的科技股領域有很深的造詣,能夠幫人做好美股投資,這樣的自媒體人是有機會生存的。比如在《得到》自媒體平臺上,不僅僅有邏輯思維、李翔知識內容等超級自媒體、也會有更多普通的專業自媒體,如周榕分享的《互聯網文明怎樣改變城市》、張凱分享的《怎樣成為快速閱讀的高手》。在《知乎》上有很多自媒體人分享獨門秘籍知識,比如有人分享信用卡攻略相關的《信用卡遊戲的潛規則及用卡攻略》、溝通相關的《如何從尬聊到親密溝通》等,都有幾千上萬的關註並付費,這也是新生代自媒體人的生存之道:通過知識付費來變現。

* 知識付費平臺行業格局

不僅是專業知識的自媒體,還有各種有特色的自媒體也會有生存空間,曾有一位嗓音優美的同事,業餘每天朗讀一段情感類文章,在《喜馬拉雅》app 上俘獲瞭不少粉絲,尤其是女粉絲,這也給他帶來可觀的收入。

從《得到》《知乎》以及《喜馬拉雅》APP,我們可以看到知識付費從之前的不可能變成普通平常事,作為非頭部自媒體人,可以充分利用《知乎》《得到》《喜馬拉雅》這樣的知識付費平臺,把知識變現,實現厚積薄發式的突圍。

在內容創業的下半場,輕輕松松獲得流量的時代過去瞭,對於各種平臺來說,內容不再是緊缺的資源,緊缺的是有差異化的專業內容。另外,好的平臺,尤其是可以給作者賦能的平臺對於非頭部自媒體來說,尤其重要,抓住好的平臺,就有機會順勢起飛。總之,對於自媒體人來說,要想生存下來,一定要找到自身定位,同時,也要隨時關註各種平臺的變化,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和生存策略,最終實現成功突圍。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