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害怕,人工智能會創造很多新工作!

09-07

【AI 世代編者按】《經濟學人》雜志日前撰文稱,人工智能雖然會取代一些現有的工作,但鮮為人知的是,人工智能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作為後盾,所以這項技術的崛起反而會創造很多新職業。

以下為 AI 世代(微信號:tencentai)編譯整理的原文內容:

當第一批帶有插圖的印刷書 1470 年代開始出現在德國城市奧格斯堡時,木雕藝人紛紛抗議示威。由於擔心自己的工作不保,他們強行關停瞭印刷機。但實際上,他們的技能所面臨的需求反而有增無減:其中一些人需要幫助越來越多的書籍繪制插圖。

自那以後,人們總會隔三差五地擔心自己因為科技進步而丟掉飯碗。最新的焦慮來自人工智能的出現。但這一次,科技進步同樣會創造新的工作需求。

暫且小舉一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所謂的 " 人工雲 "(human cloud)提供數字服務。事實上,有悖直覺的是,很多人之所以從事這樣的工作,恰恰是因為人工智能大潮洶湧而至。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有 500 多萬人已經通過 Freelancer.com 和 UpWork 等在線集市實現遠程工作。從設計網站到撰寫文案,他們的工作內容多種多樣,每小時的薪水至少也有幾美元。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Staffing Industry Analysts 的測算,這類公司 2016 年的營收約為 60 億美元。

如果你更喜歡瑣碎的任務,還可以使用亞馬遜 Mechanical Turk 這樣的 " 微工作 " 網站。約有 50 萬 "Turker" 在上面從事音頻轉錄等簡單工作,但他們從事的每一項 " 人類智能任務 " 獲得的報酬通常不超過幾美分。

很多大型科技公司都會聘用成千上萬人來監督自己的服務,或者控制服務品質,而且往往都通過外包公司完成。谷歌據稱擁有 1 萬 " 評級師 ",專門負責查看 YouTube 視頻或者測試新的服務。微軟也運營著一個 " 通用人類關聯系統 "(Universal Human Relevance System),每月都會處理數百萬項微工作,包括檢查其搜索算法的實際效果。

這些數字可能繼續增長。一大原因在於 " 內容審核 " 的需求日益增加。德國新出臺的立法要求社交媒體 24 小時內在該國刪除所有非法內容,包括否認猶太大屠殺的相關內容,否則就會面臨巨額罰款。Facebook 宣佈將把審核員人數從 4500 人增加到 7500 人。

人工智能會消滅一些數字工作——例如,軟件在將音頻轉錄成文字的過程中表現更好。然而,人工智能也會創造其他的數字工作需求。這項技術可能需要使用很多計算能力,而且配有一流的算法,但同樣需要依靠人類提煉的數據。

想讓無人駕駛汽車識別路標和行人,就必須利用大量相關視頻對算法進行訓練。而這些腳本則需要人類手動添加標簽。這一過程已經給成千上萬人創造瞭就業機會。一旦算法開始運作,還要由人類負責驗證它的表現,並通過反饋來提升效果。

微任務創業公司 CrowdFlower 提供的一項服務就是所謂的 " 人工介入 " 的典型例子。例如,數字勞動者負責按照內容、情緒和其他指標對消費者的電子郵件進行分類。這些數據都會提供給一個算法,由其負責處理多數請求。但那些難以回答的問題依然需要由人類來處理。

你或許預計人類會隨著算法的改進而逐步退出。但任職於微軟研究院的瑪麗 · 格雷(Mary Gray)卻認為,這種情況即使發生也不會很快變成現實。算法最終或許足以獨自應對一些任務,並且掌握自學能力,但消費者和企業還會期待更加聰明的人工智能服務:亞馬遜 Alexa 和微軟 Cortana 需要回答更加復雜的問題。訓練算法和處理例外情況的任務仍要由人類來負責。

因此,格雷和他在微軟研究院的同事希達爾特 · 蘇裡(Siddharth Suri)認為,UpWork 和 Mechanical Turk 等服務預示著未來的趨勢。他們預計,很多人類勞動都將分裂成能夠通過互聯網交付的任務,然後與人工智能結合起來。

例如,旅行社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來處理機票預訂等常規任務,但個性化行程規劃等較為復雜的任務則要轉給人類來完成。

斯坦福大學的邁克爾 · 伯恩斯坦(Michael Bernstein)和梅麗莎 · 瓦倫汀(Melissa Valentine)看得更遠。他們預計將出現一些 " 臨時公司 ",這些公司的員工都是從網上招聘的,並由人工智能負責調配。

為瞭測試這個想法,這兩位研究人員開發瞭一個程序,針對具體的項目組建許多這樣的虛擬公司——例如,招募員工後為其分配任務,借此設計一款能從駛向醫院的救護車上報告傷情的智能手機應用。

在這種 " 閃電組織 " 裡工作肯定很有趣。但很多人擔心,人工雲可能會創造一種全球化的數字無產階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薩拉 · 羅伯茨(Sarah Roberts)發現,內容審核員在長時間檢查可疑的社交媒體內容後,往往會感覺精疲力盡。

牛津大學的馬克 · 格雷厄姆(Mark Graham)總結道,在線工作平臺的確為很多人提供瞭新的收入來源,尤其是貧窮國傢,但這些服務也會壓低工資水平。所以,政府需要在設計大型數字勞動項目時保持謹慎——肯尼亞已經設立瞭這樣的平臺,希望訓練 100 多萬人從事在線工作。

科技通常的不是非黑即白的,奧格斯堡的印刷術為木雕藝人創造瞭新的工作,但他們很快就發現這種工作的重復度更高。類似的妥協和權衡今後可能再次上演。(編譯 / 長歌)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