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聯上線,沒那麼玄乎

08-08

作者: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微信公號:洪言微語

媒體報道,8 月 4 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向有關金融機構下發《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明確要求 " 自 2018 年 6 月 30 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至此,網聯上線有瞭明確的時間期限,第三方支付直連模式算是走到瞭歷史盡頭。

在支付機構緊鑼密鼓忙接入的同時,媒體輿論成功刷瞭一波流量," 馬雲哭瞭 "、" 微信支付被收編瞭 "、" 央媽生瞭二胎 "、" 銀聯多瞭個親弟弟 ",看到諸如此類的標題,想想大傢也是挺拼的,著實也算一件樂事。

隻是,行業新聞不是娛樂段子,還是要客觀一點吧。

那麼,說句客觀的話,網聯上線的確牽動瞭第三方支付市場格局,對各方而言,都必須重新適應這個新事物。但新事物並非洪水猛獸,大傢不必哭,也不必慌,接受它,接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然後,太陽照常升起。

網聯全稱為 " 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 ",與銀聯的功能屬性相似,屬於專門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統一轉接清算服務的平臺,是四方模式,或稱為間聯模式。與之相比,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銀行直連則繞開瞭銀聯等轉接清算機構,是典型的三方模式。

第三方支付機構繞開銀聯 " 創造 " 銀行直連模式的初衷是為瞭省去 "7:2:1" 模式下的銀聯分成,節約支付成本。但隨著銀行直連成為行業標配,模式本身便具備瞭更豐富的內涵,也衍生出一些潛在問題。

直連模式下,支付機構通過在多傢銀行開設備付金賬戶實現資金的跨行清算,對合作銀行而言,帶來瞭吸收存款的額外收益,積極性大增,且更願意與交易規模大、備付金存款沉淀多的支付機構合作。而對支付機構而言,則可通過備付金賬戶存款的 " 誘餌 " 反過來從銀行處獲取更低的費率。

時間一久,中小支付機構因沉淀資金有限得不到銀行的青睞,直連銀行數量遠遠落後於大型支付機構,在費率上也不占優勢,在商戶拓展中便處於劣勢,加速瞭行業分化過程,即強者恒強、弱者恒弱。

正是基於這個角度,網聯的上線本身,將利好中小支付機構,使得他們終於和大中型支付機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再背負直連銀行數量少、費率高的先天劣勢,獲得瞭喘息的機會。而對大中型支付機構而言,原有的優勢被抹平,行業加速分化的鏈條被中斷,需要在新規則下重新建立優勢。

至於市場中關於支付巨頭的支付信息被網聯截留數據優勢不再的說法,其實並不準確,由直連到間聯,支付結算的環節拉長,但支付機構作為交易發起方仍然掌握核心的交易信息。唯一的不同在於,原來隻有支付機構掌握這些信息,現在央行和網聯也能看到這些信息,對支付機構自身的信息積累而言,並無本質的損害。

接下來,便是信息和數據層面的問題。支付機構通過在多傢銀行開設備付金賬戶實現資金的跨行清算,變相具備瞭清算職能,在這種模式下,無論是信息流還是資金流,都在第三方支付系統內循環,且每傢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信息流還分別獨立,產生瞭信息孤島。站在監管的角度,不掌握具體的支付信息,便難以實施有效的監管。所以消滅銀行直連一直是第三方支付行業監管的重要原則和要求,隻不過涉及到系統建設和業務遷移等問題,需要循序漸進,才拖延至今。

基於這個角度,網聯的上線成功切斷直連模式,實現瞭第三方支付交易數據的集中化,消除瞭信息孤島,其最大的效應是便於監管,監管機構在第三方支付反洗錢、交易合規性檢查等方面有瞭具體的抓手。

此外,作為轉接清算機構,網聯的上線也意味著銀聯終結瞭在支付清算領域一傢獨大的格局,開始迎來競爭者。其實,銀聯的競爭者不止網聯一傢,還有虎視眈眈的國際卡組織。2015 年 4 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2016 年 6 月,央行發佈《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辦法》,為銀行卡清算市場的開放提供可操作性的細則。2017 年 6 月,《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服務指南》正式出臺,國際卡組織進入國內人民幣清算市場提上日程。

對銀聯而言,無論是網聯還是國際卡組織,都是一般無二的新的存在。網聯上線並未直接觸動銀聯的奶酪,畢竟原來的直連模式下,銀聯本就被排除在外。相反,網聯上線加速瞭直連模式的終結,支付機構在間聯模式選擇中,可以選擇網聯,也可以走銀聯通道,對銀聯而言,未嘗不是新的機遇。隻是,面對支付清算市場的整體開放,銀聯真的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瞭

最後,談談困難。網聯建設之初,市場反應普遍較為悲觀,一方面是網聯的上線意味著直連模式的下線,支付巨頭積極性未必高,失去瞭支付巨頭支持,其系統建設和機構接入速度也會受影響;另一方面則是當時網聯股東結構和系統方案未明,市場擔心其中立性和客觀性,積極性不高。

但是隨著金融強監管的到來,網聯平臺得到的資源支持明顯增強,系統建設和機構接入顯著提速,當前第三方支付機構接入網聯,無論在意願上還是技術層面,都不存在明顯的障礙。

當然,大傢可能仍會擔心網聯系統性能能否支撐雙十一等高峰節點的並發要求,這一點需要通過時間去驗證。不過,第三方支付機構按期接入網聯平臺已經毋庸置疑,任何困難都會被克服。

整體上,網聯的上線送走瞭直連模式,也揭開瞭支付清算領域的新篇章,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