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樓市的兩個壞消息

02-01

1 月 31 日早上,就看到關於樓市的兩個利空消息:

消息一:" 人民日報 " 旗下的《證券時報》報道,有傳聞說——恒豐銀行 1 月 29 日起暫停受理房地產行業新增授信業務,存量業務可正常受理。恒豐銀行回應稱:" 關於暫停受理房地產行業新增授信業務,是基於我行貸款結構調整作出的正常經營決策,我行的房地產貸款占比比較高,屬於暫時性內部管理措施,不涉及其他。" 也就是說,市場傳聞得到瞭證實!

消息二:" 新華社 " 旗下的《中國證券報》報道,2018 年以來,房企融資通道驟然縮緊。部分銀行已暫停受理房地產行業新增授信,或暫停房地產開發貸業務。同時,信托業人士透露,在嚴監管背景下,信托公司地產融資業務更趨審慎。隨著監管層嚴控銀行信貸和信托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房企融資難度越來越大。

也就是說,銀行給予開發商的兩種重要融資方式——授信和開發貸,都在全面收緊。一些 " 此前比較激進 " 的銀行,甚至暫停瞭相關業務!

與此同時,在北京最近的一次 " 共有產權住房用地 " 轉讓中,出現瞭土地流拍的跡象,市場有進一步轉冷的跡象。

此外,1 月 25 日銀監會對 " 樓市杠桿率 " 最高的廈門開出瞭系列罰單,對資金違規進入樓市問責;在 1 月 25 日到 26 日召開的 " 全國銀行業監管會議 " 上,銀監會提出瞭:

1、努力抑制居民杠桿率,重點是控制居民杠桿率的過快增長,打擊挪用消費貸款、違規透支信用卡等行為,嚴控個人貸款違規流入股市和房市。

2、繼續遏制房地產泡沫化,嚴肅查處各類違規房地產融資行為。

由此可見,銀監會對樓市的 " 監管風暴 " 正在全面發力。

那麼問題來瞭,這些措施對樓市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會引發樓市全面下跌嗎?對此我的看法如下:

第一,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關鍵時期,抑制企業、居民的杠桿率(負債率)是中央既定的方針。

從過去一段時間恒大、萬達等企業 " 降杠桿 " 的情況看,未來會有更多的開發商要 " 過關 "。但在這個過程中,官方會小心操作,避免 " 逼死 " 一批企業。畢竟,今年是改革開放 40 周年,保護企業、個人產權是主基調。其目的,還是要激發民間投資熱情。

但在這個過程中,個別地區、個別企業、個別股票的波動是很難避免的,大傢要小心風險。

第二,3 月的 " 兩會 " 將成為一個分水嶺。目前嚴厲的政策能否維持到 " 兩會 " 之後,有待觀察。

為什麼 " 兩會 " 重要?因為換屆。央行、銀監會等 " 一行三會 " 都面臨人事變動,這個因素會對政策產生重要影響(金融監管再次進入 " 比狠模式 ")。此外,到 " 兩會 " 之後,一月、二月的經濟數據就會出來,財政收入等下滑的態勢會更加明顯。2017 年 11 月全國的 " 一般預算內收入 " 同比下滑瞭 1.4%,12 月下滑瞭 4.3%。前財政部長樓繼偉剛剛表態說:2018 年增加赤字和地方債的空間不太大。所以,財政收入下滑的 " 容忍度 " 並不高。

更何況,人民幣這樣升值,對外出口的負面影響將逐步顯現;另外,環保攻堅戰帶來的 " 穩增長 " 壓力也在加大。

第三,綜合上述兩點,我認為新出現的 " 兩大利空 ",主要是局部的、針對個別企業的,未必能對房地產行業構成全面利空。

第四,其實對於房地產行業,金融政策是有保有壓的。" 壓 " 的是部分銀行(房地產業務占比較高)、部分房企(中小房企、杠桿率過高的房企)、部分業務(商品房),而 " 保 " 的是大型房企、尤其是大型國資背景的房企,鼓勵其開展長租、共有產權、限價房的業務。至於剛需、改善型需求買房,也將被支持而不是打壓。

正因為如此,股市裡的相關概念股(比如萬科、保利、碧桂園等)仍然反復活躍、繼續走強。

還是那句話,對於 2018 年的股市和樓市,都不用悲觀。

2018 年,股市可以懷著 " 炒 " 的心態,快進快出參與熱點,不留戀、不滿倉、註意落袋為安;

樓市則相反," 炒 " 是危險的,在人口有顯著增量的高級別城市,中長線購買優質住宅(杠桿率不要太高)是可行的,2018 年是播種的季節。

什麼是 " 優質住宅 "?質量好、管理好、沒有環境硬傷,學位中上、有或者未來有地鐵站、商業便捷的房子就是 " 優質住宅 "。什麼是 " 中長線 "?5 年以上。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