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一步步走入職場中年危機的?

11-02

最近關於 " 中年危機 " 的討論特別多。

前幾天一篇《人到中年,職場半坡》,引起瞭許多人的共鳴。雖然 Boy 在生理上離中年還有一段距離,但對這個話題也有點感觸,今天就和大傢聊聊。

.......... 01 ..........

上周和幾個朋友吃飯,席間一位朋友和我們聊起職場中年危機。

他叫 Tom,今年 35 歲。之前在 4A 廣告公司做瞭 12 年,年初出來和朋友開瞭一傢創意公司。

廣告行業,像他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即使在客戶月費越來越低,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依然有大批人逃離傳統的大公司,出去自謀生路。

你真以為是為瞭追求詩和遠方 ? 是因為活不下去瞭。

近幾年來,互聯網對各行業的沖擊可以用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來形容。過去十幾年形成的方法論和知識認知,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與此同時,不斷冒出的新概念新玩法,每天都在刷新大傢的大腦。這對於工作瞭十幾二十年的人來說,就等於告訴他們:

" 遊戲規則變瞭,你們以前學的東西不管用瞭。"

舉個例子,經典的營銷學理論現在運用地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小網紅跑到人傢演唱會上 Diss 前男友,都能收獲數以百倍的營銷回報。

這背後,是媒介環境和受眾的變化,催生瞭營銷手段的更新。

對於經驗豐富的職場中年人而言,這無異於釜底抽薪。多年構建的知識體系,從根基上發生瞭變化,可偏偏不是所有人都馬上意識到這一點。

嗅覺敏銳一點的,在大風刮來之前就提前下註瞭風口,深耕細作,隻等風來 ;

嗅覺遲鈍一點的,看到周圍的人紛紛或出逃或轉型後,痛定思痛,積極求變 ;

壓根兒沒嗅到的,享受著暫時的安逸,除非有一天對手打到傢門口來瞭,才會驚慌失措 ;

早已放棄治療的,深感無力回天,不如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然而嗅覺敏銳,不見得賭對瞭機會 ; 努力轉型,不見得一帆風順 ; 享受安逸,不見得能一直安逸下去 ; 放棄治療,更是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這大概就構成瞭職場中年危機的幾種類型。

廣告行業尚且如此,其他行業也八九不離十。所以說中年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首先是外部環境的劇變。

難怪 Tom 跟我們說:" 我現在去改變,說不定也會死。但我如果不改變,肯定會死。"

.......... 02 ..........

可改變有那麼容易嗎 ?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層面,機會成本的考量。

用打遊戲來做比喻,每個人的職場生涯都應該像一棵縱深發展的 " 技能樹 "。

就像玩戰士的人不可能把技能點用在法師天賦上一樣,做編程的人不可能把精力花在財務管理上,做營銷的人也不可能把大多數時間花在產品開發上。

這叫術業有專攻。

職業生涯初期一旦做瞭角色定型,大多數人就會沿著這條路不斷深化自己的專業技能,從初級慢慢成長到高級。

然而這是過去,現在發生瞭什麼呢 ?

現在遊戲裡所有的 Boss 都升級變異瞭,以前你的戰士砍 5 下能砍死對方,現在砍 10 下都不怎麼掉血。

想要打敗 Boss,你除瞭要會砍,還得會射,會補血,會丟魔法。這意味著你以前花瞭大量時間和精力練習的技能已經不實用瞭,你得重新分配技能點。

職場中年危機,就是一大批三四十級的精英戰士們,面臨職業技能重新洗牌的尷尬境遇。

然而遊戲裡重新洗牌隻用花人民幣就好,現實中卻阻力重重。

拋開房貸車貸,子女教育,父母養老這些看得見的壓力不說,三四十歲的人在自身腦力和體力上的嚴重落後,讓 " 重新學習 " 這件事變得異常艱難。

去和剛畢業的年輕人比頭腦反應和動作靈敏 ? 現在的 90 後 95 後一上午就能想出三四個不同的鬼點子。

俯下身重新在一線戰場上拼殺競爭 ? 在狼性文化充斥的今天,市場開拓要的是拼刺刀殺紅眼的體力和氣勢。

放棄過去的經驗和待遇從頭開始 ? 這意味著幾十萬上百萬的年薪打瞭水漂,甚至還可能要接受晚輩的指揮。

機會成本,成為橫在他們求變道路上的一道重大關卡。想要改變,必須先舍棄一部分東西,可這就攔住瞭一大批人。

.......... 03 ..........

但有勇氣舍棄,有精力去拼命,就能成功轉型嗎 ? 也不見得。

這涉及到職場中年危機的最後一層原因,企業戰略調整和個人發展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才是最致命的。

我身邊一位做市場總監的朋友,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十幾年下來,一路履歷光鮮亮麗。本以為可以繼續升職到副總裁,可她最近和我說,自己很怕被公司裁掉。

我很驚訝。因為在我印象裡,她工作勤懇,業績突出,在部門裡聲望也很高。就算裁員,怎麼也不該輪到她。

結果她說,因為公司最近的業務戰略發生重大調整,所有的銷售渠道全部轉移到移動電商平臺。過去幫公司打天下的這幫老將,沒有一個人有相關經驗。

" 公司說是說給我們一段緩沖期慢慢適應,最後十有八九會被變相裁員。"

這樣的故事在職場中年人裡不在少數。之前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 " 華為清退 34 歲以上員工 " 的新聞,也是如此。

當經濟形勢和競爭環境發生劇變,企業勢必會做出戰略調整,以適應生存。這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恰恰是中高階的管理層。和年輕人比起來,他們承擔著更重的責任,拿著不菲的薪資,一旦有一天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被清算掉是必然。

特別是遇到行業整合並購的情況。企業基於壓縮成本,提高效率以及利潤最大化的考量,無論是對普通員工還是管理層,隨時撤換都隻是一張紙的事情。

而年輕人可以馬上轉換賽道,重新開始。可三四十歲的人,在市場上的性價比是逐年下降的。以往的工作經驗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要求,但這些人已經身居高位,不願自降身價,委曲求全。雖然一心想出去,可少有企業願意接受。

.......... 04 ..........

說瞭這麼多,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機會成本,抑或是個人發展和企業戰略的矛盾,職場中年危機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風向變瞭,可你還沒有做好準備。

而實際上,無論你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變化一直存在。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停止。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情,恰恰是變化本身。

比起焦慮和糾結這些無意義的東西,最後 Boy 分享幾個小建議,或許能幫助大傢更好地去面對已經到來,或者即將到來的 " 職場中年危機 "。

1. 保持敏銳的嗅覺

下面這張圖非常有名,叫作創新技術采用的生命周期 ( 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 ) 。任何一項新技術,在剛被發明 ( 變革者 ) 的時候隻有 13.5% 的人 ( 嘗鮮者 ) 願意瞭解和接受。

雖然我們不能成為像喬佈斯那種具備前瞻眼光的變革者,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努力成為那 13.5% 的人,至少不要成為滯後者。

時刻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通過你的職場社交圈,行業垂直網站,競爭公司的新聞信息等來不斷搜集情報。對行業內外的風吹草動,趨勢變化,基本上做到瞭然於心。

這叫未雨綢繆。

2. 向年輕人學習

這話是美團創始人王興說的,我覺得很有道理。

無論是哪個行業,年輕人都是未來。他們即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學習他們的思考行為方式,學習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去服務他們 ( 消費者 ) ,管理他們 ( 生產者 ) 。

現在所有的品牌都在走年輕化,去標簽化,這就是最好的證明。連我老板都開始學著玩王者榮耀,看彈幕電影,瞭解二次元。這不是妥協,而是融合。

90 後被說瞭那麼多年,現在也逐漸成為瞭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如今 95 後,00 後們迎面走來,你有沒有做好準備 ?

3. 擁抱競爭

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鯰魚效應 ( Catfish Effect ) 。

當把一條好動的鯰魚放進一堆懶散的沙丁魚群中時,會讓其他沙丁魚感到緊張,從而讓整個魚群都活動起來。後來這被運用在企業激勵員工上,通過適當引入競爭,來激發員工的憂患意識,從而探索新的出路。

這對個人成長同樣有啟示。賴在舒適區裡就像慢性自殺,當你處在一個沒有競爭的領域,被時間淘汰是遲早的事。

從競爭中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在競爭中發現不曾思考過的問題,通過競爭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短板。

無論是年輕還是中年,去擁抱競爭,把它當作 24 X 7 的常態,當作活體的教科書。

4. 終身實踐

根據美國學者詹姆斯 · 馬丁的測算,近十年裡,人類知識總量已達到每三年翻一番。到瞭 2020 年,甚至會達到每 73 天翻一番的速度。

與之匹配的,是我們的學習效率也要相應提高。大學畢業並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開啟另一段學習的起點。再也沒有 " 一勞永逸 " 的知識技能,能讓我們反復運用十幾年。

永遠保持學生的心態,而不是 " 倚老賣老 "。對任何新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不是本位主義的拒絕。

看書是個好方法,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當年我學習《金字塔原理》是用來追女生的,後來還用來找工作,買保險,制定旅遊計劃 ...... 總之,實踐才是檢驗和優化理論的最佳標準。

還是那句話,求知若渴,謙虛若愚。

5. 關註自己的身體健康

年齡越大,身體機能的反應越遲鈍。在白領患病率居高不下的今天,起碼保證一年一次的體檢,不要在正當拼搏的年紀提前倒下。

最基本的按時吃飯,堅持鍛煉,每個人都能做到。

油膩辛辣的食物少吃,保證正確的日常坐姿,能早睡盡量不要熬夜,要加班提前補充能量。這都是簡單易行的養生方法,越早去做,效果越好。

賺錢固然重要,但你不會希望賺來的錢最後全給瞭醫院。比起出現毛病瞭才知道補救,防患於未然才是王道。

以上這些建議,說難一點也不難,靠的全是意識和堅持。

我們每個人都逃避不瞭 " 中年 ",但至少可以提前預防 " 危機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