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郵件的馬雲,靠什麼指揮阿裡?

03-05

島 君 說

2018 年 2 月 26 日晚,由中信出版集團和場景實驗室聯合主辦,高級合作夥伴鳳凰金融支持的 " 進化 · 原則 " 瑞 · 達利歐中國演講在北京舉行,開啟瞭瑞 · 達利歐四天兩地的巡回演講。獵豹移動 CEO 傅盛發表主題演講《年輕力量的進化算法》。

作 者:傅盛

來 源:筆記俠

我寫過認知升級,後來想,升級之後呢?怎麼才能做到持續不斷地成長?

唯有自我進化。

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就是不斷自我進化。這也是《原則》這本書最核心的思想。

瑞 · 達利歐是美國對沖基金教父,被稱為投資界的喬佈斯。

他本身是個實幹傢,不是理論傢;也不是簡單的給結論,而是非常縝密的西方哲科思維的邏輯推演。

他將一個人所需要的人生原則和工作原則,像亞裡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一樣,一點一點,一層一層,逐級推演,總結出簡單可遵循的原則。非常強悍。

今天晚上非常有幸和瑞 · 達利歐先生一起共進晚餐,他講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故事,每個人都應該大膽分享出來。

我聽後很感動,因為很多人說我不好好努力創業,寫什麼文章。我覺得創業是一件孤獨、辛苦甚至痛苦的事情,如果我在其中有一點點自己的感悟,能夠分享出來,這是對別人和對同行都有益的事。

自我進化是一切

我們應該從更高的層面看待一切事物,包括自己。

比如,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大機器內運行的機器,並且知道你有能力改變你的機器,以產生更好的結果。通過將你的結果與目標進行比較,可以確定如何修改你的機器。

我,即可以是這臺機器的使用者,也可以是這臺機器的設計者。兩種角色必須清醒劃分。因為很多人隻把自己當作機器使用者,而忘記自己也可是一個好的機器設計者。隻有記住這一點,你才有可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想象自己是一臺機器:目標 - 訓練 - 結果

這是一個人自我進化的循環圖。先有一個目標,通過 machine 訓練後輸出一個結果。而 machine 本身,在於人和設計。

如果把自己想象成一臺機器,我們該怎樣去設計這臺機器?我總結瞭五個步驟:

第一,選擇目標。你的目標可以有不止一個。

第二,看看你距離目標有什麼障礙,有什麼問題。

第三,診斷。你要發現這些問題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四,設計一個計劃去解決問題。

第五,去做。

其實跟做產品一樣。發佈,看 bug,看 AB 測試。一個 App 就是這麼進化的,人也是這麼進化的。

我們總會遇到問題,但不要因此停滯。不要把問題看成結果,要把問題看成過程。否則就會陷入擔心害怕,不願嘗試,不敢犯錯。

如果不經歷問題,你就沒法診斷,不知道自己弱點何在,你就無法客觀真實面對自己,何談自我進化?

我常常看到身邊人成長不起來,就是因為他們不相信這點。不相信自己是本因。不相信自己是一切。封閉地認為,別人才是一切,環境才是一切。

一旦出狀況,就喜歡抱怨不公,運氣不好。事實上,我們應該承擔所有後果。因為,哪怕運氣最不好的時候,你也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我曾經說過,即使所有條件都不變,重來一次,你要能幹得比上次更好。這才是成長。

隻有把自己假定為 50 分,才能成長為 60 分、70 分、90 分,永遠沒有到 100 分的時候。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到瞭 100 分,你就沒有自我進化的可能性,也就會失去目標感。

尤其處在高速競爭的行業裡,我們能找出的、放棄的理由,太多瞭。但,目標不是渴望。目標是你為瞭一件事情,能夠去爭取,甚至放棄掉別的事情,這才是你要達成的目標。

我自己就是一個關於 " 進化 " 的例子,沒有想到把一傢企業做到美國上市,更沒有想到自己英語很差,卻把自己的用戶 70%、80% 做到海外,並且把 Live.me 做成美國最大的獨立直播平臺。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

我 1995 年考上大學,我的母校是中國煤炭經濟學院。

畢業以後面臨最大的問題是找工作,那時候簡歷投不出去,不是 211、985 不要。所以我來北京第一件事想的是能不能考上研究生,找個好工作。

我到北京以後,存折裡大概隻有 400 元人民幣,就找瞭工作,半工半讀,自此進入瞭互聯網行業。

2001 年進入 3721 公司,擔任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職位——產品經理。

2014 年我們在紐交所敲鐘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是我?

我最早的經歷,讓我們能夠真正趴在地上看對手,看同行,這樣才能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每次像海綿一樣吸收,使我逐漸總結出人生成長的態度。

我在做公司的時候,又遇到這樣進化的故事。大傢可能聽說過金山毒霸,更多人會聽說過瑞星和卡巴斯基,2010 年小米的創始人雷軍把金山毒霸給我的時候,每年收入下跌 40%,瑞星收入規模是我們的兩倍。

去年的時候我看瞭一條新聞,瑞星年收入七千萬,準備沖擊新三板,那是一波 PC 安全軟件免費化和互聯網化的時代,所以淘汰瞭一批的公司。

我們把 PC 做完以後,移動大潮起來瞭,各種各樣的公司往移動裡沖擊。PC 上的很多法則在移動手機上沒法用瞭,移動手機上沒有一個獨立的安全開發商,生態就發生瞭變化。

那時候 360 是我們的最大對手,大傢也知道他們的戰鬥力。

我每天處心積慮地想怎麼活下來,有幸的是,那時候我去瞭美國,看到美國不斷地出現創新,我就想一定不隻是勤奮就行,要有方法和原則才能成功。

那時候我就想能不能把獵豹移動 APP 做到全球,接著我們在全球有接近 6 億的活躍用戶,輕遊戲下載量全球超過 10 億次,我們的直播在收入規模上現在是美國最大的第三方直播平臺,這都是我們過去幾年做事。

兩年前我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戰役可能又到瞭尾聲,我自己開始學習 AI、學習機器人,大傢說獵豹移動什麼熱做什麼。你不能什麼熱不做什麼吧,因為時代在不斷變化。

跟隨時代的進化而進化

為什麼時代進化越來越重要?

所有的進化都是外界環境的巨大變化。

用生物學思維來看,如果外界環境沒有變化就不需要進化,像恐龍統治地球上億年,如果沒有那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我們今天還是這樣嗎?

如果熊貓不是進瞭那片竹林,它的祖先是狗熊,於是停止瞭進化,熊貓就變成瞭隻有當竹子開花的時候就會出現一次大的危機。所以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是我們進化的核心原因。

瑞 · 達利歐先生回憶 1984 年來中國,送 10 美金的計算器,大傢都覺得是好貴重的禮物。

我們是最幸運的一代人,經歷瞭人類歷史上沒有過的三十年的變遷,這隻有美國一九二幾年大發展的時候有得一拼,但不僅如此,它還在加速。

我就是站在斯坦福大草坪前,深深地被震撼瞭,那一年我 31 歲,我在想過去 30 年我在幹什麼。

創業圈說 " 睡得比狗晚,醒得比雞早 ",現在還有三點鐘群。我們這麼勤奮,為什麼他們跑著步、開著遊艇,然後帶來世界上最先進的創新?

我想這不是 " 書山有路勤為徑 ",一定要看他們如何有一個大的夢想,不要因為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和所掌控的資源去思考你的人生。

在這個時代,勤奮隻是我們眾多基石當中很普遍的點,所以需要開放。

在外界環境不變化的時候,持續的積累是優勢。

我們回想下,為什麼中醫越老越值錢、文章越做越優秀?

古代社會隻要積累。隻要工匠鐵打得優秀,你就成瞭祖師爺,傳男不傳女。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讓人跟你做一些熟能生巧的領悟,它隻適用於那個環境,而且你越優秀,某種意義上就是過度進化。

當新的環境變化的時候,比如行星撞地球的時候,恐龍那些龐大的肌肉群,無以復加統治的力量就成為最大弱點,為什麼?

因為沒有食物,祖先沒有力量打下恐龍,使得整個感官系統、決策系統包括帶著孩子一起跑,食物量少,度過瞭最難的時候,反而使我們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大的主宰。

有的時候經驗一定是好事情嗎?在今天這個時代要認真思考。

過年的時候有兩句話非常火:

贏瞭所有的對手,卻輸給瞭這個時代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再見都不會說

認知,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技能的差別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熟練工種。而認知的差別是本質的,是不可量化的。

記得在香港約過一次馬雲喝茶,他幾乎不用電子郵件,當時我就琢磨,他為什麼能去指揮那麼大一個帝國?後來發現,他在不斷觀察行業變化,從變化裡找關鍵切入點,找資源和人配合。

人和人比拼的,是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對行業的洞察。執行很重要,但執行本質是為瞭實踐認知。

有時候,我也會鑒古通今地去琢磨,為什麼鴉片戰爭時期,大清帝國輸那麼慘?簡單說,一群懷揣現代物理學認知的人,打敗瞭另一群信奉四書五經認知的人。其實就是兩種不同認知的較量。

《原則》這本書這麼暢銷,我的一點拙見有這麼多人專訪,是因為時代帶給我們的焦慮,它在快速變化,我們怕跟不上這些變化。

這個時代最主要的是" 開放 ",我本來用的是謙遜,後來擔心不太好懂,改成瞭開放,總而言之是讓自己空杯,不要把自己變成獨立的孤島,要把自己的心態都用來和外部信息溝通。

一個人的認知狀態有四種:"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知道 " 和 " 不知道自己知道 ",也是人的四種境界。

我將其簡單翻譯為: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開始空杯心態,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瞭事情的規律,提升瞭自己的認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遠保持空杯心態,認知的最高境界。

現在我終於意識到,人和人根本的區別就在於這四種狀態。更可怕的是,95% 的人都處在第一個狀態,甚至更多。這也就是為什麼碌碌無為的人是大多數。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大拐彎的時代,每一個行業的認知都在迅速疊加,跨界越來越普遍。如果不保持這種 " 自我否定 " 的認知狀態,很難完成對快速變化的行業的認知。

視而不見,隻會失去升級的可能性。隻有自我否定,保持空杯心態,一個人才有可能真正成長,實現跨越。

一個人能吸收各種各樣的信息是最關鍵的能力,唯有開放,才能吸納外部信息,做到知道自己不知道,不斷進化。當你和外部環境發生足夠關聯的時候,才有機會真正變得和以前不一樣。

每個人都可成為自己的塑造者

原則裡面最打動我的一點:

人是生命的 2.0 形式,才有機會在同代內進化。在人類出現之前,所有的變異都是靠基因的變化。

為什麼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就是典型。

最焦慮的是怎樣找到一份工作,當時雅虎收購 3721 的時候,別把我裁瞭。我當時剛在通州買瞭房子,傢具還沒有買,萬一裁我的時候,我連月供都供不上。

可能有一些基因或者密碼是大傢沒有真正掌握的,隻要掌握瞭,每個人都可以自我進化。

我在獵豹,每一兩周都會進行內部的 PPT 分享。

我一直認為人可以通過不斷的迭代,變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一個人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這障礙,不是人本身,其實是思維。改造思維的關鍵是讓自己成為一個 shaper(塑造者)。

幾乎所有偉大的人都是 shaper。他們有極強的願力和能力改造自己。如同健身房的身體塑型,本質相通。肌肉根據鍛煉,長成新的樣子,人的思維也同理。

如果把人看成一個獨立的生命體,當生命處於 1.0 階段,它開始產生信息交換與流動;當生命處於 2.0 階段時,它就能成為一個對自己的生命進行自我改變的 shaper。

動物卻不行。動物隻能靠基因突變完成進化。而人是可不斷進化的,從生命 2.0,甚至生命 3.0、4.0,走向 AI 和生物科技。

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自我進化的能力。《原則》裡有一句話非常精彩,他說:

要麼進化,要麼去死;進化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它是唯一永恒的事情,它驅動著所有的一切。

我們要相信這個原理。

人這一輩子也是進化的。我們可以通過進化改變自己。身體能變瘦,思維模式也可變高級。

當一種思維訓練,逐漸變成一種思維模式,長在自己的身體裡,就會內化為一種本能。假以時日,這些思維和推理,慢慢會變成一種很好的直覺。

而這種精妙的直覺,從來不是靈感一現。別人誇贊你某方面感覺很好,所謂這感覺,無他,唯手熟爾。

天天觀察,天天琢磨,反復思考,不就形成瞭一種能力嗎?這就是 shaper 的路。

古代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個人的成就和出身、天生的聰明程度都沒有那麼大的關系,隻要能夠掌握關鍵的原則。我的原則就是開放、透明、互信和改變。

開放和透明是瑞 · 達利歐先生說的。多樣化聽取意見,實踐極度開放。

每個人都要深刻認識到也許你並不知道最好的答案。甚至多去征詢那些值得信賴的持反對意見的人。記住,你在尋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

有思想的分歧是門藝術,要懂得欣賞。

前面說過,要趴在地上看對手,保持空杯心態。謙卑地去面對一切。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戰勝自我的盲點。

今天知識更新這麼快,每個人看到的事物都是有限的。盲點會造成巨大的認知障礙,結果就會表現為:認知感官通道封閉。

什麼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東西太有限。加之自我辯護,常常就會出現一種情況:你根據有限的視角,先做瞭判斷,但這個判斷有可能是錯的。

想象一個場景:當別人向你講述一個很陌生的事物時,你沒聽過,這時你的第一個本能就是防守。一旦防守模式開啟,別人再說什麼,你根本聽不進去。聽不進去,就會有主觀情緒。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主觀情緒。隻有跳出自我限制,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審視自己的弱點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

我認為,核心就是要開放。千萬不要封閉。《原則》這本書這部分講得非常精彩,他說:

封閉的人時常打斷別人發言,開放的人則善於傾聽和引導對方發言;封閉的人常說," 我可能錯瞭,但是我認為 ……",開放的人知道何時陳述,何時提問;封閉的人不喜歡被挑戰,開放的人永遠保持好奇。

當一個人封閉,談什麼也談不進去。要放在商場上,就很要命。每一場仗,非常難打。隻有極度開放,極度透明的人,才能克服困難,一起往前走。

團隊要形成共識挺難的,說服都說服不瞭。轉型其實不是最難的,難的是跨入新的領域,大傢能相互理解。

普通人做事總是把 " 不傷害自己的感情 " 放在首位,一天到晚,擔心這個,害怕那個,特別脆弱。如果一個人能夠克服這些弱點,明確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應該怎麼做,他就會非常堅定,對生活充滿掌控感。

這是一種境界。我也沒到這個境界,正在進入。至少沒有擔心害怕瞭,當然會有焦慮感,但我開始享受。

今天這個時代變化太快瞭,我們很容易變成一種不信賴的狀態。

技術幾十年前都有瞭,但是我認為相信一些大趨勢是對的,甚至相信瑞 · 達利歐先生在書上的,這不過就是某種技術的演變,幾十年前就有瞭。但是我認為應該相信一些大的趨勢。

瑞 · 達利歐的《原則》,中信出版社 2018 年 1 月新書

如果你對這個領域不熟悉,你就要找到那個領域的專傢,先不要做判斷,因為你做判斷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隻有這樣才能快速切入,讓自己不斷的變,變得跟以前不一樣,相信能改變,這一點非常關鍵。所以我自己和獵豹都在變化。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