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阿爾法工場
似受消息面促動,萬科 A 股價當日重創 5.73%。
但隨著盤後萬科 A 的澄清公告,寶能延長資管計劃清算期,也預示著此事暫告一段落。
即便如此,藥師認為,下面幾個問題,不可不知。
01
信中提到的資管計劃是什麼?
如果你經歷過 2015 年的 " 股災 ",想必也經歷瞭當年的 " 寶萬之戰 "。
2015 年末,萬科 A 股價的一路飆漲,引發瞭當時市場的廣泛關註。而隨後萬科 A 的公告,也將鉅盛華的 " 野心 " 大白於天下。
根據當時的公告,鉅盛華於 2015 年 11 和 12 月,共耗資 200 多億元,成立瞭九隻結構化產品,也就是信中所提到的資管計劃,全部投資於萬科 A。
據萬科公開披露的信息測算,截至 2016 年 7 月 15 日,寶能的九個資管計劃累計購入瞭 11.42 億股的萬科股份,共計耗資 215.7 億元。其中,寶能旗下鉅盛華動用瞭自有資金約 71.9 億元,撬動杠桿資金 143.8 億元,杠桿比例 1:2。
能如此出手闊綽," 豪擲千金 " 增持萬科 A,鉅盛華背後的 " 金主 ",瞬時成為當時眾人矚目的焦點。
據悉,浙江浙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 " 浙銀資本 ")被認為是給 " 寶能系 " 輸出資金中,隱蔽而核心的環節。
浙銀資本的投資款來自浙商銀行理財,資金經由深圳浙商寶能產業投資基金(下稱 " 浙商寶能基金 ")投向資金平臺鉅盛華,再由鉅盛華設立多個資管計劃定向投往萬科 A 的流通股。
而根據藥師瞭解到的情況,這傢 " 浙銀資本 ",目前已更名為浙江浙商產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 " 浙商產融 "),並已搬出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二期的原辦公地址。藥師致電 " 浙銀資本 " 瞭解情況,但公司電話已變更。
圖片來源:天眼查
根據杭州市政府信息公開網的報道,去年 6 月,姚峰副市長還曾親自調研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並到訪 " 浙銀資本 " 實地考察,並同企業負責人熱情交談,詳細瞭解企業發展現狀。
圖片來源:杭州市政府信息公開網
時隔半年," 浙銀資本 " 就已從基金小鎮撤離,不免讓人有些 " 遐想 "。
02
涉事資管計劃現況如何?
藥師通過查詢公開數據後發現,上述九隻資管計劃中的七隻,即安盛 1 號、安盛 2 號、安盛 3 號、廣鉅 1 號、廣鉅 2 號、泰信 1 號、東興 7 號,為期限兩年的產品。
按照合同約定,上述七隻產品,應於去年底集中到期。
數據來源:《2015 年 12 月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和《2016 年 7 月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
藥師對比後發現,如果按照合同約定清盤,上述七隻產品的收益,理論上會比現在少 20% 左右——因為,萬科 A 最近兩個月股價上漲瞭逾 20%。
而據測算,迄今寶能系投資萬科 A 浮盈已高達 600 億元。
03
是否應該按規定清盤?
至於劉姝威在公開信中提到的 " 鉅盛華已經到期的七個資產管理計劃應當於 2017 年 11 月和 12 月予以清盤,不得續期 " 這一核心問題,更是成為當前市場聚焦的對象。
為瞭厘清這一問題原委,藥師特意翻看瞭相關條款的規定,如下:
第四條第四項:股票類、混合類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的杠桿倍數超過 1 倍,固定收益類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的杠桿倍數超過 3 倍,其他類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的杠桿倍數超過 2 倍。
第十四條第三項:股票類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是指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投資范圍,投資於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股票類資產比例不低於 80% 的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
第十六條第二項:不符合本規定第四條第(一)項、第(四)項、第(五)項、第(七)項的,合同到期前不得提高杠桿倍數,不得新增優先級份額凈申購規模,合同到期後予以清盤,不得續期。
結論就是:應該清盤,不得續期。
不過根據昨日萬科的澄清公告顯示,到期資管計劃簽署瞭補充協議,就延長前述資管計劃清算期相關事項做出瞭約定。這意味著,當事雙方其實早就備好瞭後手。
而這樣的後手,則是建立在私募資管新規之上,有熟悉法律事務的業界人士便稱:" 減持新規背景下,立刻清盤並不容易。合同中上述約定是否仍有效,合同到期後延期或終止應當如何操作,仍然是個難題。"
此外,亦有私募人士向媒體表示,資管計劃到期後不一定要清盤,如資管計劃合同裡提前有展期條款,到期後經持有人同意即可展期;即使沒有展期條款,到期後也可以新設立資管計劃來承接原計劃,或在後續簽補充條款展期。 " 可操作方式很多 ",這位人士表示。
即便是展期,亦終有清盤之日。隻是究竟何時清盤,或牽涉利益廣泛,以至於在萬科和寶能兩方的公告或聲明中,均未給出明確意思表示。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04
對市場的影響有多大?
清盤是必然的,對市場的影響也是必然的,但究竟影響多大?
我們來算一筆賬,七個資管計劃清盤,意味著鉅盛華將要賣出超過 7 億股的萬科 A。
而最近兩個月,萬科 A 日成交量的峰值也僅在 1 億股左右,如果通過二級市場直接拋售,不僅會對股價產生巨大沖擊,同時會對 A 股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業內通常的做法是,通過大宗交易,以折價的方式找合適的接盤方。
未來清盤後,對市場沖擊幾何尚不得而知,但今天卻結結實實給萬科 A 和市場來瞭一記 " 重拳 "。
有網友調侃道:" 表面維護股東利益,其實坑瞭萬科所有股東,還連帶地產板塊和指數其他股一起為她買單!想炒作而已,真想致信劉,完全可以通過正當途徑遞交,內部交流,何必如此高調?"
亦有某些網友表示:這次,劉姝威更像是打著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幌子,害得萬科的股東和萬千股民交瞭不少 " 保護費 "。
原本一通電話就能問清楚的事,卻整出瞭這麼大動靜,最後還變成瞭笑話。
被笑話是小事,廣大散戶的損失該由誰來負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