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個新一線城市中,誰是投資 / 消費第一城?

08-28

前言:

自 " 新一線城市 " 的說法提出後,關於新一線的競爭日趨激烈。

從整體經濟實力,到人才引流政策,各城市使出渾身解數,想要在接下來的新時代一展身手。

而今天,我們回歸經濟發展最基礎的 " 三駕馬車 ",以及在新經濟競爭中,誰會獨占鰲頭?

" 三駕馬車 " 已成過去?

經濟學上常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 GDP 增長的 " 三駕馬車 ",這是對經濟增長原理最生動形象的表述。但你會發現,如今提 " 三駕馬車 " 的人越來越少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靠三駕馬車拉動,尤其是投資和出口,這都與當時的經濟環境造就的基建大國、加工制造大國身份相符。

轉折點出現在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天地轉換。

中國的凈出口開始暴跌,負增長成為常態,曾經跑的最快的一匹馬逐漸掉瞭隊。而四萬億計劃的出臺,則讓投資對經濟貢獻率達到歷史最高點,以高鐵為代表的基建再次迎來爆發期。

僅僅 5 年後,中國經濟艱難步入轉型期," 經濟新常態 " 一詞出爐。投資增速乏力,出口繼續低迷,三駕馬車中最穩的那一架——消費終於發力,服務業的 GDP 占比創下新高,2017 年一季度的消費貢獻率也達到 77% 的最高水平。

消費的快速增長,意味著需求的上升,於是 " 供給側改革 " 誕生,解決各產業的供需不平衡狀態。再加上共享經濟、新零售等新事物的出現,中國步入轉型時期的新經濟時代。

" 三駕馬車 " 的說法,也逐漸被人淡忘。

城市的發展是必然與整個國傢的發展相關的。因此,在新一線城市的對比中,我們不再談出口,僅從投資和消費方面作出分析。

誰是投資第一城?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最新評出的新一線城市,包含瞭成都、杭州、武漢等 15 個城市,但其評定標準主要是商業魅力,對城市經濟的基本面並無過多評定。

而在城市投資方面,這些城市又有何表現呢?

▼ 2016 年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投資對比

可以看到:

1、 重慶成為投資第一城市,固投額達到 1.7 萬億元,占 GDP 比例 98%,也就是說重慶近幾年 GDP 增速連續霸占全國第一,依然靠的是投資拉動。

2、 天津的固投額也達到 1.4 萬億元,占 GDP81%。

3、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固定投資占比都在 30% 左右,投資並不是經濟第一動力,產業結構轉型十分明顯。

4、 按照固定投資占比排位,重慶、鄭州、西安、天津、青島、長沙都在 70% 以上,這些城市發展速度快,基建、工業等投資依然是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

5、 東部及沿海城市的投資占比較低,而中西部城市較高,能看出產業輪動趨勢向中西部發展。

6、 東北是個特例。包括沈陽、大連等城市,固定投資連年暴跌,沈陽去年更是暴跌 69%,資金、人口都在撤離。

▼ 2016 年一線及新一線房產開發投資對比

而在房產投資上:

1、 北京、重慶、上海以 4000 億左右的投資額位居第一集團。鄭州、成都、杭州和廣州的投資額則在 2500 億左右。

2、 鄭州的表現可謂 " 亮眼 ",去年的房產投資增速以 38% 高居第一。在去年的房產熱潮中,鄭州房價漲幅也不遑多讓,緊隨合肥、南京等熱點城市,甚至在限購政策之後的今年上半年,房價依然上漲瞭 14%。

3、 北京、重慶、武漢和沈陽的房產投資增速呈現負增長。

4、 房產投資額基本與城市的房價漲幅相匹配。比如後幾位的長沙、沈陽房價漲幅並不大。

總結來說,重慶、天津、成都、鄭州在城市投資上投入最多,但投資的效率也在逐年下降。

以全國為例,1990 年時 1 元的投入可以創造 1.47 元的 GDP。而到瞭 2015 年,1 元的投入隻帶來瞭 0.56 元的 GDP。2016 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 GDP 比重達到 81.5%,但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創造的 GDP 隻占全部 GDP 的 44.2%。

產業轉型勢在必行。一線城市以及部分東部沿海城市早已甩開投資的枷鎖,向服務業即消費拉動經濟轉型。而中西部由於早期步伐沒有跟上,投資還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那麼,在轉向消費型驅動的當下,哪些城市將會領先一步?

誰是消費第一城?

改開以來,中國的消費一直處於 " 弱勢地位 "。直到 2012 年,中國的消費占比首次突破 40%,此後逐年攀升,至 2016 年達到 44.7%。第三產業(服務業)對 GDP 的貢獻率也超過瞭 70%。消費開始真正的崛起,高鐵時代的到來,更是打通瞭中國內陸市場的筋脈,一個擁有 14 億人口的消費強國,雛形可見。

在消費這一競爭中,哪個城市拔得頭籌?

▼ 2016 年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消費零售額對比

▼ 2016 年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消費占 GDP 比

可以看出:

1、 總量上,北上廣穩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第一梯隊。但今年上半年,上海首次超過瞭北京。

2、 重慶獨自形成第二梯隊,零售總額超 7000 億元,重慶人口的優勢、西南地區的集聚效應或是消費額較高的原因。

3、 第三梯隊是成都、天津、武漢、深圳、杭州和南京,在 5000-5600 億元之間。

4、 以重慶、成都為代表的西南地區進入消費增長的快車道,除瞭成渝,昆明和貴陽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超過瞭 12%。

5、 那些生產能力與消費能力平衡的城市,後勁日益強勁。尤其是中部城市,武漢、長沙等地,均表現突出。

6、 單純的生產性城市,則比較吃虧,如東莞、蘇州,雖然整體經濟表現強勁,但是消費市場卻被周邊綜合性中心城市廣州、南京和上海分流。

7、 令人意外的是沈陽,雖然經濟表現差強人意,但沈陽的消費占 GDP 比例卻排在第一,深圳則排在瞭最後。

8、 同樣,西安的消費占比也達到 59%,西北門戶城市,對周邊的虹吸效應明顯。

9、 按消費占比排,沈陽、西安、南京、武漢、杭州、成都位列前五。

總結看,北上廣的消費能力毋庸置疑,深圳、重慶將會持續發力,而成都繁華的商業、武漢的交通地位優勢、杭州的電商都會使他們成為下一個消費明星城市。

消費占比第一的沈陽,恐怕不會持續太久,人口持續流出大勢下,怎麼維持消費?

後記:

城市投資上,重慶、天津、鄭州領跑;消費上,成都、天津、武漢則更勝一籌。

但轉型的時代早已到來。依靠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效果不可持續,消費支撐經濟才是未來。

如此前提下,隻有早做準備,才能迎接更好的未來。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