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旺旺、騰訊 這些公司的中年危機來瞭

08-27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大。然而中國經濟轉型,中國企業正面對前所未有的中年危機。

這兩天,保溫杯莫名其妙就火瞭,輿情熱度高得嚇人。原來,昔日反叛到不可一世的搖滾青年、黑豹樂隊鼓手趙明義竟然變成保溫杯大叔。年少輕狂終須老,趙明義的保溫杯刺激瞭網友的中年危機。網友更是調侃,中年危機最後的倔強,絕不拿泡著枸杞的保溫杯。

中年危機,企業也難以避免

" 中年危機 " 在心理學上被解釋為 " 男人四十綜合征 ",意指一種特定的年齡現象,即在 39-50 歲或 40-65 歲之間,青春已不復,遲暮在眼前,人生有可能經歷事業、健康、傢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 中年 " 兩個字後面,未必有真正的陰影和危機,更多的應該是敏感與焦慮。不僅人類正在面對中年危機,企業也無法幸免。

中國旺旺:新品不收市場歡迎

旺旺於 1992 年正式投資大陸市場,立志成為 " 綜合消費食品王國 ",目前算起來也有 25 歲瞭,然而中國旺旺正面臨中年危機。曾經深受國人喜愛的中國旺旺,正在被國人遺忘。中國旺旺推出一堆新品,卻不被消費者歡迎,這或許是中國旺旺當下最頭疼的問題瞭。

2015 年,中國旺旺針對目標消費群體及產品訴求重點,開啟瞭多品牌策略,想要解決客戶越來越個性化的問題,變得年輕化。隨後,中國旺旺推出一系列新品牌,如 " 黑皮 "" 哎喲 "" 那多利 "" 辣人 " 等新品類,包含果凍、梅酒、方便面等新產品。2016 年下半年,其又陸續推出兩個乳飲類新品,以期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選擇。

但是眾多新品牌、新產品的推出,並沒有扭轉中國旺旺營收凈利潤下滑的趨勢。據中國旺旺中期業績公告顯示,2017 上半年中國旺旺實現總收入 93.47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 3.7%。凈利潤為 93.47 億元,同比減少 3.73%。

數據來源:中國旺旺公告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最為大眾熟知的產品是米果類的米餅產品,休閑類的糖果及果凍等,以及乳品類的 " 旺仔牛奶 ",而乳品飲料更是支撐起瞭旺旺業績的半壁江山。記者註意到,除瞭占比很少的 " 其他產品 " 有所上升外,其他三個類別的收入均呈同比下降態勢。營收和凈利潤下滑,媒體戲言,中國旺旺正遭遇中年危機。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新品認識度不高,沒有引發消費者共鳴,品牌老化、產品老化,才是中國旺旺營收下滑的重要原因。

娃哈哈:品牌產品老化

中國飲料業一度瘋狂成長,在 2011 年之前整個行業保持著 20% 以上的增速。娃哈哈是其中的主流玩傢。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 1987 年,宗慶後從代銷汽水和冰棒開始白手起傢,30 年來搭建瞭一個龐大的食品飲料集團。30 年來累計繳稅超過 500 億,最多時候一年繳稅 70 多億。

娃哈哈哈哈也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遭遇瓶頸,在經歷瞭 2012 年業績首次下滑尷尬後,2015 年受網絡謠言打擊、營養快線等大單品老化,缺少明星新品接棒等問題困擾,遭遇營收下滑。浙商雜志發佈《浙商全國 500 強》榜單,被消費者熟知的多傢食品企業上榜,其中娃哈哈在 2016 年以 529.1 億的收入排名第 23 位,相比去年 12 位下滑 11 個名次,2016 年增長率為 -6.5%。

數據來源:浙商雜志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娃哈哈的當傢人宗慶後曾在 2010 年放出豪言 " 再造一個娃哈哈 ",爭取 3 年內實現年銷售收入 1000 億元。2014 年他也為娃哈哈設定過年營業收入 1023 億的銷售目標。然而,如今娃哈哈營收持續下滑,讓娃哈哈離千億的目標越來越遠瞭。

娃哈哈業績的下滑主要是品牌和產品的老化,這對飲料市場來說是致命傷。此外,缺少明星單品是娃哈哈的一大病痛。

目前飲品航母娃哈哈進入瞭深入調整期,宗慶後承認實體經濟正在遭遇寒冬,也承娃哈哈認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前景十分樂觀。2017 年娃哈哈經銷商大會盛大開啟並推出瞭 7 大系列 18 款新品,角逐 2017 年的飲品市場。

宗慶後表示,娃哈哈將繼續立足主業,堅持發展實體經濟。宗慶後透露,娃哈哈還計劃進駐高新技術產業,正在籌集高新技術的創新小鎮,將設立研究院,把杭州娃哈哈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並在創新小鎮成立科技交流中心,為專業升級做貢獻。

統一企業:與康師傅差距拉大

臺資食品企業統一和康師傅 1992 年進入中國大陸,稱霸中國大陸食品行業。然而 2017 最新半年報數據顯示,二者的業績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康師傅今年上半年收入為 285.68 億元,凈利潤為 7 億元 ; 而統一方面今年上半年營收為 108.861 億元,同比下降 7.1%; 凈利潤則下滑 26.5% 至 5.696 億元。

數據顯示,2017 年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面營業額同比增長 1.75% 至 102.71 億元,凈利潤同比上升 33.54% 至 5.32 億元。而統一今年上半年方便面業務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營收為 39.54 億元,同比下滑 1.4%; 方便面業務溢利增長 26.17 至 1.88 億元,康師傅方便面業務上半年凈利潤幾乎為統一的三倍。

除方便面業務外,雙方的另一大板塊飲品部分業績也差距較大, 2017 年上半年,康師傅飲品營業額同比上升 5.8% 至 175.36 億元,股東應占溢利同比增長 41.32% 至 1.66 億元。而統一中國飲品業務則較為慘淡,上半年營收為 65.98 億元,同比下滑 11.4%。

康師傅和統一的業績曾現 " 冰火兩重天 " 的態勢。此外,同樣是進入中國第 25 年,兩傢臺資企業卻在今日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路徑。而在投資方面。統一正在全面收縮其在大陸的資產。統一近兩年也在大幅出售旗下資產及合資公司股權。2016 年 5 月,統一宣佈以 12.91 億元人民幣出售其所擁有的今麥郎飲品 47.83% 股份,交易完成後,統一不再持有今麥郎飲品集團的任何權益。同年 11 月,統一集團與廣東健力寶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合同,以人民幣 9.5 億元將其持有 " 佛山市三水健力寶貿易 "100% 股權出售於健力寶集團。而就在 7 月 31 日底,統一與星巴克聯合宣佈,統一方面將以約 13 億美元現金出售與星巴克在中國華東市場合資企業 ( 上海統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 ) 的 50% 股份。

反觀康師傅則走瞭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除外界熟知的,2012 年,康師傅宣佈完成與百事可樂成立 " 康百聯盟 ",開始獨傢負責制造、灌裝、包裝、銷售及分銷百事旗下非酒精飲料外。2015 年,康師傅和星巴克簽署協議,康師傅將負責在中國大陸生產、銷售星巴克的即飲飲料產品。今年 2 月,康師傅還與上海英聯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宣佈從 2017 年 5 月 1 日起,康師傅飲品被授權在中國大陸市場獨傢生產和銷售英聯食品旗下阿華田麥芽營養即飲乳品系列產品。

雀巢公司:措施新政良機

雀巢公司 1867 年創辦,在全球擁有 500 多傢工廠,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作為全球食品巨頭和最早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之一,2017 年是雀巢進入中國的第 30 個年頭。雀巢在華 30 年,雀巢穩健發展與大肆擴張,但在經過高速增長之後,快消品巨頭在中國的日子普遍不太好過。

號稱 " 史上最嚴 " 的奶粉新政——《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 ( 下稱 "《辦法》" ) 已於 2016 年 10 月 1 日正式實施。《辦法》規定:每一個奶粉工廠最多隻能有 3 個配方系列的 9 個配方產品的註冊資格。新政對奶粉的檢測標準、企業的配方研發能力和質量安全追溯都提出瞭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品牌,都隻有通過配方註冊制的大浪淘沙才能進入中國市場。

其實新政對於外資品牌來說是利好,因為它們標準完善,雀巢是為數不多的全部通過配方註冊制的外資企業。但是對於雀巢來說,此時此刻遭遇信任危機,是一個教訓。上次碘超標事件給雀巢奶粉造成效益大幅下滑的後果,經過最近三年的努力,雀巢奶粉在中國市場的口碑逐漸恢復起來。這次事件對雀巢銷售情況可能造成巨大影響,甚至錯過這次新政良機。

此外,雀巢會在一個月之內連續遭遇食品安全風波,加上其他品牌的競爭,雀巢銷售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

騰訊:收入過度依賴遊戲

中國旺旺、娃哈哈是傳統行業,面臨中年危機無可厚非,可是騰訊為何也面臨中年危機。沒錯,遊戲收入撐起近半壁江山,媒體質疑騰訊是否也面臨中年危機。

8 月 16 日,騰訊公佈瞭 2017 年第二季度財報,本季度騰訊總收入為 566.06 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59%。其中,網絡遊戲收入為 238.61 億元,同比增長 39%,約占第二季度總收入的 42.15%。騰訊遊戲的擴張可謂已支撐其近半壁江山。

2008-2017 年騰訊遊戲營收及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另據公開資料顯示,自 2008 年後,騰訊遊戲收入實現快速增長。2009 年至今,騰訊遊戲收入占總收入比例保持在 50% 上下。不完全統計,自 2008 年至今,騰訊遊戲領域的投資並購就有 70 多起。業績依賴遊戲業務,上海社科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質疑,騰訊說起來是一個社交網絡巨頭,實際上更像是一傢遊戲公司。

互聯網專傢馬繼華撰文指出,騰訊收入太過於依賴遊戲,如今更是嚴重依賴《王者榮耀》一款遊戲,這是大公司發展的大忌。對於騰訊來說,現在到瞭一個必須做出選擇的時刻,是做科技公司還是遊戲公司 ?

目前,目前騰訊盲羊補牢,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人工智能具有戰略意義,公司會持續進行長期投資,以加強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及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技術能力,助力業務發展。

facebook:流失年輕用戶

無獨有偶,國外科技公司也面臨中年危機,比如 facebook。Facebook 曾被認為有望接管互聯網,想當年中國新浪微博還是 " 借鑒 "facebook,時過境遷,facebook 竟然遇到中年危機。其實早上在 2013 年 facebook 就遭遇中年危機。

8 月 22 日,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eMarketer 發佈研究報告稱,2017 年 Facebook 的美國用戶裡 12 到 17 歲的人群流失達 3.4%,這一數據在 2016 年為 1.2%,另外,eMarketer 表示,Facebook 在美國 18 至 24 歲的用戶數 " 增長率將比此前預測的要低 ",12 歲以下和 18 至 24 歲的用戶增長將分別放緩 3.1% 和 14.5%。

作為對比,Snapchat 的美國用戶份額將從去年的 31.6% 增加到 40.8%。其中 18 到 24 歲人群用戶,Snapchat 今年將增長 19.2%。

其實 Facebook 的活躍用戶依然在增長,但外界對它的擔心主要在於,Facebook 可能會失去下一代互聯網常駐民,進而失去瞭對廣告主的吸引力。

蘋果:營收下滑 缺乏創新亮點

在變幻莫測的互聯網行業,一傢企業的興衰往往是在一夜之間。除 Facebook,曾經被年輕人熱捧的蘋果也正在遭遇中年危機。立於 1976 年 4 月 1 日的蘋果公司,已經邁入 41 歲的中年期。

日前,蘋果公司發佈財報顯示,2017 財年第二財季凈營收為 528.96 億美元,同比增長 4.6%。凈利潤為 110.29 億美元,同比增長 4.8%。蘋果第二財季銷售量下降令華爾街大為驚訝。作為蘋果最重要的產品,iPhone 銷售量不增反減,僅賣出 5076 萬臺,不僅低於預期的 5227 萬臺,也低於去年同期的 5119 萬臺。

蘋果業績下滑在中國表現尤為明顯。中國地區一直以來是蘋果手機的熱銷地帶,但是蘋果大中華區營收連續 5 個季度下降,同比下滑 14% 至 107.26 億美元,成蘋果全球唯一營收下滑市常對於下滑原因,蘋果 CEO 庫克解釋為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同時表示對大中華區仍持樂觀態度。

iPhone 銷售在中國地區遇冷除瞭智能手機傳統淡季的原因外,還面臨三星與中國手機廠商的圍攻。目前,蘋果在中國隻排在第四位,份額為 10%。

市場研究機構 IDC 發佈的一季度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三星占據第一,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 23.8% 下降到 22.8%; 蘋果位居第二,由去年同期的 15.4% 下降至 14.9%; 華為排名第三,占全球市場份額的 9.8%,同比增加 1.4 個百分點 ;OPPO 手機占市場份額的 7.4%,同比增加 1.5 個百分點 ;vivo 排名第五,占市場份額的 5.2%。

在喬佈斯去世之後,蘋果一直被批評缺乏創新亮點。蘋果現今最大的難題,依然是沒有找到新型硬件產品來代替 " 老三樣 ",原本寄予厚望的 Apple Watch 遠未達到預期目標。盡管 Apple Watch 占據智能手表一半左右份額,但整體規模不大,依然是小眾市場。蘋果的競爭對手紛紛發佈瞭新的高端智能手機,倒逼該公司推出一款能夠達到甚至超出消費者預期的新產品。

才外,蘋果閉環式商業模式的弊端也日益凸顯。前不久,微信蘋果版被迫關閉贊賞功能,便是典型一例。按照蘋果公司的規定,在 App Store 上線的所有應用,隻要涉及 " 虛擬支付 ",必須走蘋果的內部支付通道,即 IAP 機制。但在微信的使用場景之下的贊賞功能,其支付屬性並不那麼突出。蘋果為維護其生態圈規則的嚴肅和完整,還是逼迫微信關閉瞭這一廣受歡迎的贊賞功能,隨後微信推出的替代性方案——二維碼轉賬功能在推出 24 小時後也被迫下線。表面看,蘋果捍衛瞭其生態規則,實際上也大失人心。

沒有人保證一個東西是永久不變的,因為人性就是要更新。商戰如戰場,如果稍微把握不住新的趨勢的話,非常危險,之前積累的東西就可能灰飛煙滅瞭。馬化騰曾經說過,有時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太老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