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的中國,如果一個人仍然沒有支付寶帳號,那繼續打折可能也不會讓他成為 " 新用戶 " 瞭。
支付寶在 8 月 1 日至 8 月 8 日舉辦 " 無現金城市周 "," 掃碼立減最高 4888 元 "," 支付寶掃碼坐公交 3 天免費 "…… 在過去兩年的中國互聯網大並購時代之後,這樣擼羊毛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瞭。
其實,早在今年 2 月支付寶就號稱:要用 5 年時間把全中國推進到無現金社會。它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隔三差五就會給你推送一條極具緊迫感的信息 " 距離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還有 16XX 天 ",就像當年天安門前樹立的奧運會倒計時鐘一樣。
支付寶想要占領人心,以在未來的 " 無現金社會 " 真正地掌握市場。
人們在線下更多地選擇使用支付寶支付,並不是都是沖著那幾毛錢的優惠。有的人是圖方便不用帶錢包,也有些人是沖著 " 螞蟻森林 " 產生的能量。拜托,都 2017 年瞭,年輕人誰還不會用智能手機移動支付。
面對支付寶的 " 無現金城市周 ",另一傢移動支付巨頭微信支付也立刻跟進,推出直接對標的 " 鼓勵金 " 活動。
支付寶和微信的補貼大戰,其實隻是在存量市場裡把用戶搬過來搬過去而已。一個典型的中國智能手機用戶,肯定既有支付寶,又開通瞭微信支付,每次去便利店結賬之前,先看看哪傢物料宣傳的優惠幅度更大,就選哪傢支付。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將在 8 月第一周大力推廣 " 無現金 "
這是又一次互聯網巨頭的燒錢大戰?
其實,仍然有相當數量的人群到現在都還沒體驗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方便快捷——對這部分人來說,即使你天天做五折優惠的活動,也未必就能轉換多少有效活躍用戶。
他們是老年,是信息閉塞的人,其它各種原因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或智能手機使用不熟練的人。
" 不方便 " 的方便支付
移動支付發展到現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從城市蔓延到鄉村,從東部沿海擴散到中西部,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種出門隻需帶智能手機的生活方式又安全又方便。
要註意瞭,雖然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已經無比接近於一人一臺,但這個 " 絕大多數人 ",主要指的是中國的勞動人口。在勞動人口之外,還有接近五個億的老人和小孩,占到總人口的 35%。(2016 年末國傢統計局數據)
這些非勞動人口,尤其是占總人口比例 16.7% 的老年人,他們的社會生存技能和知識學習更新頻率都已經非常低,對於飛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網約車、O2O 餐飲、共享單車以及移動支付,他們幾乎是手足無措的,他們隻能困惑地應對這一切變化。
2014 年打車軟件燒錢大戰正酣,馬雲說因為的士司機享有打車軟件們的補貼優惠,像他母親這樣的老年人利益受到瞭很大傷害,連基本的打車服務都享受不到瞭。
而隨著這幾年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阿裡巴巴提出 " 新零售 ",要用技術重構線下零售形態,重構超市,於是辦起瞭盒馬鮮生會員店。
盒馬鮮生 支付寶會員店
盒馬鮮生好極瞭,我的幾個同事體驗之後就都離不開瞭。
但在幾個月前,上海等地陸續有因被拒收現金而屢屢碰壁的老人消費者投訴盒馬鮮生。很多老人別說使用盒馬鮮生的 App 瞭,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
有的老人帶著子女同行,有的則隻好付現金給其他顧客,再由其他顧客幫助用盒馬鮮生 App 結賬付款。在年輕人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幾個操作步驟,對老人來說簡直是重新學一門生活技能。移動支付已經完全超出瞭他們的知識體系范疇。
盡管學習一種新的支付方式對老人們來說很難,但仍然有一些人在試圖努力跟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節奏,隻是這並不容易。
一位同事的母親用支付寶的時候,指紋支付幫助她免去記密碼的負擔,但新的煩惱又產生瞭:由於支付寶這樣的 App 更新迭代太快(一些移動互聯網從業者還對此非常自豪),每更新一個大版本,她就要重新學習重新適應。
賬單和餘額換瞭入口需要重新找,很多老人就連版本更新後的開屏介紹廣告都不知道怎麼跳過。
這讓我想起 2005 年版第五套人民幣剛發行的時候,一些小攤小販因為獲取信息滯後,新聞渠道有限,完全不知道新發行瞭橄欖綠色的一元紙幣。有那麼短暫的一段時間,你用新的一元紙幣是買不到菜的(同時舊版一元紙幣仍在流通),攤販們會認為你不是傻子就是騙子,拿玩具鈔或者冥幣去騙他們,甚至都不會用逼真一點的假幣。
紙幣也需要更新換代,但這個更新頻率一般是以幾十年為間隔的,學習成本沒那麼高。但十天半個月就更新的 App 就完全不一樣瞭。
除瞭 " 不方便 " 之外,移動支付常年的補貼也讓不方便使用移動支付的人在 " 經濟上 " 不平等。以電影票為例,線上購票渠道的價格受補貼影響一直大幅度低於線下售票渠道。
甚至有線下售票渠道直言:" 賺的就是這些人不能在線上買票的錢。"
" 此之蜜糖,彼之砒霜 ",在年輕人看來無限美好的移動支付,在老年人和一些不方便使用移動支付的人們的眼裡,是一道道的門檻、歧視和障礙。
老人可以不去盒馬鮮生買東西,但移動支付的目標不隻是新潮的商場和便利店。在未來,越來越多的基礎設施,包括公交、地鐵、社保、銀行都會成為 " 無現金 " 的目標。
現金可能註定要消失,但也許有更好的方式
支付寶和微信提倡 " 無現金 " 的概念隱含著排斥現金的意味,最早這麼提是不希望外界將它們看作是銀行和信用卡組織的競爭對手。而將 " 現金 " 視為對手,既符合各國政府和央行的監管訴求,又不會觸及臺面上的利益相關者。
隻是他們之前沒想到," 現金 " 的支持者不僅有需要匿名交易不被追蹤的毒販、貪官和非法商人,還有那些生存空間和話語權都越來越有限的老年人。與 " 無現金 " 相比起來,前幾年提倡 " 移動支付 " 就顯得更為寬容和多元化。
喊出 " 無現金 " 的口號其實是市場行為。全球著名的信用卡機構 Visa 和 MasterCard 很多年前喊過 " 消滅現金 ",馬雲 2015 年也呼籲支付寶 " 消滅現金 ",那時的移動支付與信用卡組織存在一個共性,即它們在現金交易面前都仍然是弱小的挑戰者,所以他們能這麼說,也敢這麼說。
2015 年,馬雲還在呼籲要消滅現金。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曾經是橫空出世的技術創新者。挑戰僵化而強大的銀行系統,建立完善的新型信用制度,都被很多人視為移動支付公司的使命,它們自己很可能也以此為己任。那時,它們小眾,高端,令人耳目一新,感覺這就是未來國傢的希望,肩負著在支付和交易領域 " 彎道超車 " 發達國傢的重擔。
但到瞭 2017 年的現在,由於移動支付發展太快,在社會總支付交易筆數中的占比越來越高,移動支付已經顯得過於強大,甚至在擠壓老人群體的支付生存空間。
作為中國移動支付行業領先者的螞蟻金服 CEO 井賢棟率先發出公開信呼籲:" 無論是使用現金,還是銀行卡或電子錢包的消費者,都應被提供他們最需要的服務。我們提倡給世界帶來更多的平等機會,也包括瞭每個人在支付選擇上的平等。" 這已與兩年前馬雲對現金的態度有所不同。
現在,支付寶認為 " 無現金 " 不是要 " 消滅現金 "。
許多互聯網公司都曾出過 " 教長輩如何使用手機 " 的教程,其中不乏一些教如何進行手機支付的內容。
我的同事幻想瞭一種這樣的產品:它像一張信用卡一樣薄,但其實是一個電子設備。卡上有一個 E-Ink 顯示屏,隻能用來顯示交易金額和二維碼。設備隻有指紋支付這一個功能,超長待機,界面和交互永遠不更新。
由子女給綁定老人的微信 / 支付寶帳號,老人出門隻要按一下指紋然後展示給店員即可完成交易。
這樣的設備也許是 " 過渡產品 "、" 存量市場產品 "、" 也不會因此賺什麼大錢 ",但卻能實實在在的 " 搶占 " 老年人的市場——讓一個一輩子都在用現金的老人突然邁進 " 無現金社會 " 不至於充滿恐懼。
" 無現金社會 " 的初衷和目標是讓每一個人都更高效,更體面。為瞭給步履日漸蹣跚的祖輩和父輩們一個體面,這顯然是值得的。
本文由 PingWest 品玩(ID:wepingwest)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