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記賬,為什麼你越記越少?

11-22

本文系融 360 專欄作者 " 亭主 " 原創作品,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融 360 官方立場,轉載請聯系作者授權。

上一篇帖子《記賬 700 天,收入翻倍,買房置業,活出 3 倍人生》引起不少反響,在論壇的閱讀量一路飆升至兩萬。

我一直認為,記賬是改觀傢庭現金流的法寶,沒想到很多小夥伴留言,說記賬幾年,錢越來越少。亭主記賬 700 天,錢越記越多,你卻越記越少,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支出部分:把錢花在刀刃上

1、瞭解自己的支出情況

2016 年年底的時候,我分析一年的賬單,發現在 " 衣 " 類上的比重達到總支出的 21%,雖說吃穿住行是生活的重要方面,但隻在穿上就花掉全年支出的將近四分之一,未免有點過多瞭。

回到賬本中,去看具體的開銷, 然後我發現自己一年買瞭 8 雙鞋子,三件大衣,問題是那個時候我的傢中已經有 30 多雙鞋子,8 件大衣瞭。

這之後,我給自己定瞭一個置衣原則,那就是如果我想買一件新衣服,就要先淘汰衣櫃中已有的一件。如果我要買一雙新鞋子,前提是我要在鞋櫃中清理一雙出去。

買衣服明顯理性瞭很多。

標準從 " 這衣服很劃算 " 變成 " 我需要這件衣服 ",衣櫃中那些許久未穿的,小瞭穿不上的,沒有場合穿的,統統分類打包,能賣的放到二手平臺去轉讓,不能賣的放到小區門口的 " 衣物捐贈箱 " 中。

斷舍離之後,我發現,自己需要的衣服其實並不多,一個季節三四身足夠瞭,兩件做工精良的大衣,每次穿都讓自己信心滿滿。包包隻需要三個,一個黑色托特包通勤時用,一個紅色小方包逛街時有重要場合時用,粉色雙肩包去健身的時候用。

2、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板

在年度賬本的支出中,我發現 " 人情 " 部分支出很多,達到 28%,仔細看,一是給傢裡老人置辦的東西不少,二是婚喪嫁娶的份子錢很多。第一部分支出,雖然很多,但我心裡卻很高興。

因為我們和老人生活在一個城市,老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為我們付出瞭很多,兩邊蹭飯,給孩子買這買那都是經常的事情。能在物質上,給予他們一些,是我們作為成年人,對父母的反哺。

後一種開銷,在小城市是不可避免的支出,結婚喪事生寶寶,生病住院搬新傢,基本上都得隨點份子,這部分沒法預算,隻是做個記錄,不會少瞭回禮。

相比較老一輩人的付出,我們的這點支出真的算不上什麼。他們一輩子過苦日子,節儉慣瞭,遇到什麼好東西,給孩子買舍得,給自己買就舍不得。

這部分支出,我在 2017 年還增加瞭一些預算,賺錢的動力不就是為瞭給在意的人花嘛。

另外,我在分析賬本的時候,發現自己在 " 個人成長 " 方面的支出太少,一年到頭錢全花在身上,吃到肚子裡瞭。腦袋卻空空如也,沒有任何提升。

人年輕的時候,最重要的投資是提升自己,金錢和時間精力一樣,你用在哪裡,哪裡就會開花結果。所以,我開始意識到,應該有專門的預算拿出來學習提升,充實頭腦。

3、制定相應的消費預算

在一年消費賬單的基礎上,我先後進行瞭前面兩個步驟,之後制定瞭 " 亭主小傢庭 2017 年年度預算 "。

一是根據情況調整記賬類別。2015 年記賬的時候,我用的是隨手記的默認類別,經過實踐,逐步調整,形成瞭適合自己的記賬類別,適合三口之傢,需要的可以參考。

二是增加 " 個人成長 " 預算。在賬本中設置瞭特別欄目 " 配套 ",有 " 運動健身 "" 休閑娛樂 "" 培訓進修 " 和 " 旅遊度假 " 四個子欄目,分別設置瞭 1000、2400、1200 和 10000 元的預算。因此,等寶寶開始上幼兒園,我騰出一些時間給自己,馬上辦理瞭健身卡,花費 2500 元,雖然超支,但是 3 年 2500,每年才 800 元,我也保證瞭每周 3-4 次的訓練量,讓健身卡值回票價。

三是降低 " 衣 " 類預算。2016 年大把的銀子花在身上,也沒穿出個 " 女神 " 的形象,2017 年削減預算至 12%。迄今為止,這類支出也沒超支,並非是因為不買衣服瞭,而是少買瞭很多亂七八糟的淘寶爆款,隻在熟悉的店裡買衣服和鞋子,基本不會出錯,買的都是常常會穿,每次穿都很開心的衣服。

四是降低 " 行 " 類預算。2016 年在私傢車上花瞭超過 1 萬元,占比總支出的五分之一,實際上,小城市裡,去哪裡電動車最方便,公交車也很便利,2017 年,這部分的預算直接下降至 8.2%,能不開車我們就不開車,既鍛煉瞭身體,又省瞭一大筆開銷。

4、嚴格按照預算進行消費

夏天的時候,我和先生逛街遇到一條很漂亮的裙子,剪裁得宜,面料高檔,穿上真的很漂亮。本來看價格還有點猶豫,再看看賬本,就一口氣拿下瞭,因為完全沒有超支,在預算之內。錢是有限的,但是把錢花在真正需要、真正喜歡的東西上,花的特別值。

論壇裡有朋友,會每個月匯總支出,對比預算,大部分人的預算制定瞭就是為瞭 " 超支 " 的,偶爾的超支也正常,關鍵是,你是有數字的系統。我在最初幾個月,會每個月匯總對賬,後來自己的消費習慣趨於理性,就改成一季度一匯總。年末的時候,做個大總結,為來年做準備。

收入部分:提升被動收入的比重

2016 年的一年賬單我拿到手中的時候,很是感慨瞭一下,最大的感慨不是花的多,而是賺的太少瞭。一共就幾千塊錢,再怎麼量入為出,再怎麼減少支出,頂多也就結餘個 2、3 千塊,一年到頭攢個 5 萬塊就不容易瞭。

那個時候,我開始接觸投資理財,瞭解到一個說法:衡量一個人是否富有的重要指標在於,每個月的被動收入占據總收入的比重,比重越高,代表越富有。

我看著手中不多的結餘,開始試著投資 P2P,炒股票、買基金,還參加過民間借貸項目。

慢慢,開始有瞭一些理財收益,一個月有個幾百塊就很開心瞭。

看著各位大神每月幾千幾萬的理財收益,真是眼饞,說到底,還是本金太少,金鵝太瘦弱,金蛋自然少。

因為本職工作上難有突破,旱澇保收,我和先生開始努力兼職,在工作之外賺取一桶金。很快的,我們就各自有突破瞭,最多的時候,先生一個月就賺瞭 2 萬元。

馬太效應,就是指窮者越窮,富者越富。實現瞭第一個 1 萬元,你就離 5 萬元不遠瞭,實現瞭第一個 10 萬元,你就離百萬不遠瞭。

當我手中有瞭幾十萬的現金資產,每個月的收入中,有三分之一都來自理財收益,這還不算房租(因為每個月 2000 塊的房租,有 90% 都要抵扣房貸,所以並未把這塊的收益寫進來。)

最重要的是,你要開始積攢下第一隻小金鵝瞭。

作者:亭主 公眾號:亭主(ID:tingzhu1026)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