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至深的 " 窮人思維 ",多少人被困瞭一輩子!

11-02

作者丨人神共奮的李剛

最近有一部超級爛片,豆瓣上 95.7% 的人打一星,但根據我的經驗,再爛的片子,中途退場的人也不會超過 30%,就是說,在 65% 的人看來,90 分鐘的時間價值不會超過 30 元的票價。

窮人的時間不值錢,所以願意用時間換錢,這是一種「經濟行為」。

但當你的口袋已走出窮困,卻仍然把自己的時間、別人的時間看得太不值錢的話,說明你的腦袋依然停留在「窮人思維」中。

用經濟學的觀點來說,「窮人思維」往往過於註重「沉沒成本」。

什麼叫「沉沒成本」,就是你花瞭 30 塊錢看電影,無論電影好看不好看,這個錢都回不來瞭。

有一個有趣的「買鞋定理」。假設你在商場買瞭雙鞋,大小沒問題,但真正穿時卻發現夾腳,退又退不掉,於是,你會經歷下面的心理掙紮:

「不甘心定理」:這雙鞋對你而言越貴(換句話說,你越窮),你嘗試穿一下的次數也就越多(受的罪越多);

「僥幸定理」:你確定穿不瞭瞭,那麼這雙鞋越貴,你放在傢裡占地方的時間越長;

「絕望定理」:無論你放多長時間,總有一天,你都會把它扔瞭,有多遠扔多遠。

世界清靜瞭。

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窮人思維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用時間換金錢。

「富人思維」的則完全相反:花錢,要麼是為瞭賺錢,要麼是為瞭享受,兩樣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費精力。

當然,「時間不值錢」的窮人思維,往往隻在人生過渡期對我們產生影響,但下一個思維慣性,就沒那麼好擺脫瞭。

有一句話,平時說出來會得罪人,但有瞭前面理論的鋪墊,我就不怕大傢打死瞭我:

貴?怎麼會是產品的缺點呢?難道不是你的缺點嗎?

我不是說大傢窮,而是說,在價值判斷上,「窮人思維」容易出問題。

超市裡的被子打折,有大、中、小三種規格,原價是 300、250、200,現價一律 150。根據售貨員的經驗:窮人更傾向於買大的——省錢,有錢人更傾向於需要的尺寸——自己的需求。

這就是「窮人思維」造成的第二個更重要影響,《稀缺》一書稱之為「管窺效應」:指人們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會變得更為專註,但 註意力過度聚焦會導致判斷力下降。

什麼意思呢?因為「窮人思維」讓我們過於關註於擁有的資源本身,所以常常忽略瞭另外一些更重要的東西,比如——你的目標。

幾年前,我太太說要買一套學區房。

我把傢裡的錢給她一算,根本連頭期款都不夠。我的建議是,等錢再攢多點吧。

當然,胳膊擰不過大腿,最後被她七拼八湊,東挪西借,居然把頭期款給湊足瞭。窮人買房大多有這樣的感受,當時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隻要下定決心,後來也就辦成瞭,想想也沒那麼難。

論理財的能力,我絕對在她之上,我有十幾年的投資經驗,市面上再復雜的金融工具,我也掌握得一清二楚,而她連買個銀行理財產品還要問人傢保不保本。

但在這件事上,我卻從一開始就陷入瞭「窮人思維」——不去思考學區房是不是一個必須而且合理的目標,而是首先考慮自己的錢夠不夠。

「窮人思維」的特點是量入為出,「富人思維」特點是目標導向。

窮人思維買房,先考慮我有多少錢付頭期款,月收入多少還貸?再倒過來推算,自己該不該買房,買什麼房。

富人思維買房,首先問,我要不要買房,想買什麼房?然後再算,還差多少,怎麼解決。

如果一項任務的目標是合理的,那麼我們就不能以「資源不足」為理由,去否定這個目標。

這就是有錢人告訴我們的,至關重要的一條做事原則。

「窮人思維」最可怕的一點,它會消耗我們有限的自控力。

過去有一種看法,窮人的意志力會更強,而事實完全相反。

行為經濟學上有一個叫「決策疲勞」的概念,短時間內,你做出的決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憊,內心越不願意再一次權衡利弊,導致你的決策越來越隨意。

有經濟學傢發現「決策疲勞」對窮人的影響最大。

美國的窮人更喜歡買垃圾食品,不僅僅是因為便宜,而且因為他們習慣每買一樣東西,都要反覆比價。

一方面,這占用瞭他們的大量時間,沒有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

另一方面,那些頻 繁的、無意義的決策,使他們的大腦疲勞,無法抵禦那些垃圾食品的誘惑。

美國的例子無感?想想自己減肥的經歷吧,在大量運動消耗瞭你的意志力之後,你是不是更抵擋不瞭冰淇淋的誘惑瞭?總是想找機會「慰勞」自己一下,導致前功盡棄?

電影《華爾街之狼》講瞭一個專門騙窮人的股票經紀人,他發現窮人在長期的消費決策中,形成瞭一種思維慣性—— 便宜的東西更有吸引力。

當他們把這種思維慣性帶到瞭投資中,就成為「垃圾股」的目標客戶。

影片裡有一句臺詞:「我們把垃圾賣給垃圾人,因為錢在我們手裡,總比在他們手裡更能發揮價值。」這是天下騙子的心聲啊。

把「垃圾」賣給想發財的窮人,這在中國也是最賺錢的生意。

那些利率高得嚇死人的垃圾 P2P,那些根本不可能上市的「內部原始股」,還有無數次崩盤又卷士重來的「騙局」,都是抓住瞭「窮人思維」的致命弱點——既無判斷力,又無自制力。

那些富人是怎麼投資的呢?在巴菲特的投資偏好中,既沒有房地產,也沒有互聯網,前者因為不喜歡,後者因為看不懂。

這就是自制力,如獵豹一般,集中自己的有限精力,長時間地等待自己看得懂的機會,最後全力一擊。

我們前面說過,「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專利。

事實上,富人在重大的決策中,也常常會陷入「窮人思維」中,哪怕是最不缺錢花的富人——皇帝。

清道光帝在歷代皇帝中,以「節儉」聞名。

他「摳門」到什麼程度?皇後過生日,一人一碗大鹵面——吃完不準裝。

他在建自己的陵寢時,因為給得銀子太少,產生瞭嚴重的施工質量問題,最後不得不返工,兩建一拆,耗資反而是清代帝陵中最多的。

用《稀缺》裡的一句話來說:「我們在小物件上連幾毛幾分錢都會計較,而在大物件上卻揮金如土。」

道光為什麼會有如此嚴重的「窮人思維」,我認為是「康幹盛世」的虛假繁榮,導致嘉慶一朝財政空虛,給當時還是皇子的道光,留下瞭無法磨滅的可怕印象——窮怕瞭。

於是道光的「節儉」,到瞭「誤國」的程度。

道光挖空心思想節省開支的辦法,居然把主意打到瞭駐守新疆的軍隊上,想撤瞭他們。

大臣想,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道光嘴一撇,不撤也行,反正我不給錢瞭,大傢自己想辦法吧。

這一逼,果然逼出辦法,大臣把駐守其他要塞的軍隊平均撤掉一些,把節省下來的軍晌撥給新疆。

到瞭十幾年後的鴉片戰爭,他們才發現,英國軍艦可以在十幾天內,把大批士兵從廣州運到天津。而清軍分散在全國各地,一次兵力的集結,往往要幾個月——仗都打完瞭,十幾萬軍隊還在半路上東奔西跑。

這就是「窮人思維」的核心,如果 你隻關註錢,你往往是在浪費錢;如果你隻關註眼前的利益,很可能,你贏瞭一場戰役,卻輸掉瞭整個戰場。

馮小剛的《1942》裡,張國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說瞭一句話:「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傢,那時候咱再回來 ……」

怎麼讓窮人變成財主?我不知道,但我認為首先要擺脫「窮人思維」,以下給大傢幾點建議:

1、 建立「時間價值」的概念,減少做那些「時間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2、 牢記「沉沒成本」不可追,錢已經花錯瞭,再浪費時間,就是錯上加錯

3、 培養「目標導向」的思維,好項目永遠比錢少,隻要目標正確,錢總有辦法解決

4、 減少無意義的頻繁決策,節省寶貴的意志力。比如說,我們可以在年初設立一個「享受一下」的基金,所有預算外消費都在這裡開支,而不必每次反覆權衡;比如說,以基金定投這種被動的、不需要決策的投資品種,為主要的投資對像;再比如說,需要意志力的活動(學外語、健身等等)隻挑最重要的,多瞭會影響你重大決策時的判斷力

5、 拓展自己的視野,適當做一些眼前「無用」的事,防止進入隻關註當下的「管窺」狀態,建立長遠規劃的戰略意識。

以前,我媽每年年底大掃除扔東西時,總愛念叨一句話:「窮人才留破爛,越留越窮。」

其實,「窮人思維」才是我們最應扔掉的越留越窮的「破爛」。永遠記住,窮的不是缺錢的人,而是在「窮人思維」的怪圈裡走不出來的人。

延伸閱讀:富人思維 vs 窮人思維

《富人是怎麼想的》 ( How Rich People Think ) 的原作者 Steve Siebold 曾在近 30 年裡采訪世界各地的富豪,看究竟是什麼讓富豪從普通人中站出來。

他發現這和金錢基本沒什麼關系,反而和他們的思維方式有非常大的關系。下面就來看看有錢人是怎麼考慮問題的:

1、普通人認為金錢是一切罪惡的根源,而富豪們則認為貧窮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人們總是有這樣的偏見:富人都是運氣好或者不誠實的傢夥。這也是在欠發達國傢有錢人有點臉面無光的原因。有錢人知道,金錢和幸福沒有必然的聯系,但金錢確實讓你的生活更容易、舒適。

2、普通人認為自私是缺點,而有錢人卻認為是優點。有錢人總是盡量讓自己高興,他們決不是是救世主。而中產階級總認為有錢人的這一 " 劣根性 " 造成瞭自己的貧困潦倒。" 如果你連自己都照顧不好,你怎能去幫助別人。自身都不保,如何周濟他人。" 富豪們如是說。

3、窮人想的是碰運氣,富人想的是行動。當眾人排隊等著選彩票號碼,祈禱自己能中大獎時,富人們正在解決困難和問題。窮人們在生活中所倚靠的是上帝、政府、老板或者伴侶。這是大多人這輩子過日子的想法。

4、很多人認為接受正規的教育能為自己鋪就一條財富之路。有錢人相信掌握某個專業領域的知識更為重要。很多大人物都沒怎麼受過正規教育,但他們通過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然後將其銷售出去而聚集瞭大量的財富。很多人認為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是因為他們的思維被局限住瞭,很難有更高層次的發掘。對有錢人來說,過程不重要,他們看重的是結果。

5、窮人追憶過去,富人展望未來。那些白手起傢的億萬富豪總是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中,他們為自己描繪瞭一副未來的美好藍圖。那些總覺得今不如昔的人很少有發達的,他們也總是在憂慮、沮喪。

6、對錢財窮人很感性,富人很理性。一個聰明、受過精英教育、一般來看也很成功的人最大的願望就是順利退休,衣食無憂,絕不會幹冒險的事。窮人從錢眼裡隻看到錢,而富人卻知道金錢會帶來更大的機遇,更多的選擇。

7、窮人對自己賴以維生的工作諸多抱怨,有錢人追隨自己的內心,對工作滿腔熱情。在很多人看來,那些有錢人總是忙個不停。但世界上最聰明的一部分人隻是在做他們感興趣的事,隻是從中找到瞭一個盈利渠道。另一方面,很多窮人在做著他們不喜歡的工作,隻是因為他們需要這報酬。他們一根筋地認為,要得到金錢,就要付出自己智力或體力上的努力,根本沒有想到雙贏。

8、窮人總是低期望,這樣就不會失望。富人總是不斷地挑戰自己。心理學傢們和其他精神健康專傢總是建議人們不要總是期望太高,這樣才不會失望、影響心情。可沒有鴻鵠之志,就隻能做一隻小麻雀。

9、窮人:要成為有錢人,總要做點什麼。富人:要擁有財富,就要改變自己。地產大亨 Donald Trump 從百萬富豪到破產背負 90 億美元債務,再到富可敵國。他是怎麼做到的?窮人總是隻關註自己手頭上在做的,不會舉一反三。而富人卻會從所有經驗中學習、成長,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他們知道這些經驗會讓自己更強大,更容易成功。

10、窮人會靠錢生錢,富人會空手套白狼。對於一件事,富人首先問的是這是否值得買、值得投資、投入人力物力 ? 而不是自己是否有所需要的資金。

11、窮人總認為市場是有規律的、按理出牌的,而富人知道市場是不理性的、貪婪的。要在股市上賺大錢,可不隻是解復雜的數學題那麼簡單。富人知道人們的恐懼和貪婪對金融市場 的重要影響。這是他們做交易和觀察未來趨勢的重要考慮因素。他們瞭解人性,並深知恐懼和貪婪的重要影響,這就讓他們通過杠桿在交易中賺得盆滿缽滿。

12、窮人花的比掙的多,富人掙的比花的多。怎麼才能擺脫入不敷出的窘境 ? 答案是成為有錢人。有錢人掙的比花的多不是說他們花錢有多理智,而是他們掙的太多瞭,他們即使像皇族那樣生活,仍是綽綽有餘。

13、窮人教給孩子生存之道,富人教給孩子生財之道。有錢人在孩子還小時就給他們展示瞭富有和貧困兩個世界的對比。有人說這會誤導孩子,讓孩子瞧不起眾多比自己窮困的人。但這個真實的世界就是如此。

14、窮人為錢窮忙,為錢憔悴;富人會從財富中獲得內心的平靜。窮人認為錢是讓人永不滿足的惡魔。有錢人相信錢能解決大部分問題。錢就像自由女神一樣,會給他們帶來自由、帶來安穩。

15、富人更喜歡教育,窮人更喜歡娛樂。盡管有錢人不認為學校的教育能帶來多少財富,但他們相信一生堅持學習的重要作用。走進一個富豪的傢裡,你會看到非常多的圖書,他們從中學習讓自己更成功的能力。而窮人會讀小說,畫報、娛樂雜志。

16、窮人覺得富人大都是勢力小人,眼高於頂;但富人們隻是想和 " 志同道合 " 的人來往。窮人覺得是財富把人分成瞭三六九等。富人難以忍受悲觀、泄氣,而這正是很多窮人的特征。把有錢人與勢力自大劃等號,這會讓窮人心裡好受一點,也為自己選擇瞭平庸這條路找到瞭很好的借口。

17、窮人省錢,富人掙錢。相對於辛苦省錢,富人更喜歡冒點險去掙錢。窮人的精力都放在柴米油鹽的精打細算上瞭,而忽略瞭很多機會。即使在金融危機中,有錢人也不像窮人那樣悲觀。他們的註意力隻盯在有用的地方:掙大錢的機會。

18、窮人對自己的錢捂得很緊,富人知道什麼時候該冒險。任何投資可能會賠錢,但無論發生什麼,有錢人相信他們總能掙到更多。

19、窮人求安逸,富人在冒險中求慰藉。大多數情況下,要成為大富豪總需要冒險,但這正是窮人堅決不要的。生理上、心理上、感情上的安逸是窮人的最大目標。那些富豪很早就知道安逸是毒藥,他們早就學會瞭怎樣在不確定中獲得平靜。

20、窮人認為金錢和健康無關,富人知道錢能救命。當窮人在為奧巴馬的醫改計劃爭得不可開交時,大富豪們卻成為瞭高級醫療服務聯盟的會員。他們每年支付會費,這樣就會有醫生 24 小時上門服務,隻為一小部分人服務。甚至可以要求醫生住在附近。

21、窮人認為傢庭幸福和巨額財富很難兼得,富人魚和熊掌都要。很多窮人認為這是二選一的選擇,或者是努力掙錢,或者是多些時間陪傢人。富人知道隻要想要,迎接挑戰,就可以傢庭美滿,傢財萬貫。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