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除瞭要考慮收益、風險,期限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現在大部分銀行理財都是封閉式理財產品,未到期之間不能提前贖回也不能轉讓,隻能持有到期,而理財產品期限大多在 1 個月 -1 年之間,所以投資者在購買之前就應該確保這筆理財資金在投資期間不會動用,具體而言,應該如何選擇期限呢?
首先大傢要搞清楚一件事情,理財產品真的是期限越長收益越高嗎?
多數情況下是這樣的,但前提條件是同一傢銀行在同一時間發售的同一類理財產品,比如某銀行在 10 月 25 日發售的 2 款同類理財產品,期限為 3 個月的產品收益是 4.7%,期限為 1 年的產品收益是 5%。
但是如果銀行不同或時間不同或類型不同,那麼情況就不同瞭。比如招行的一款 6 個月理財比浙商銀行的 3 個月理財收益低,建行去年發行的 1 年期理財比今年發行的 6 個月理財收益低,工行發行的 9 個月保本理財比 3 個月非保本理財收益低。
此外,即使是同一銀行、同一時間、同一類型,理財產品也有可能期限短的比期限長的收益高,今年理財收益倒掛的現象就很常見。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期限越長收益越高還是說得通的。
針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及流動性特點,融 360 理財分析師認為,期限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長。
先來說說期限太短的弊端。
第一是收益偏低,剛才也說瞭,大部分情況下理財產品期限越長收益越高,所以期限太短的理財產品收益就會偏低。
第二是資金站崗,大傢購買理財產品一般不是一次性的行為,產品到期後都會持續購買,如果你買的產品期限太短到期瞭又沒有及時續購,那麼資金就會站崗。
第三是募集期的影響更大,理財產品的募集期平均是 5-6 天,而且不管是長期產品還是短期產品都差不多,如果是長期產品的話,募集期的影響對產品的實際收益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如果產品期限太短,會拉低產品的實際收益。
再來說說期限太長的弊端。
最大的影響就是流動性太差,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銀行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的,現在國內隻有個別銀行允許產品提前轉讓,但實施效果一般,現在絕大部分理財產品都隻能持有到期。
銀行理財的購買起點是最低 5 萬元,部分起點是 10 萬元、20 萬元、50 萬元甚至更高,如果你購買瞭一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期間有急需使用資金的情況是無法提前贖回的,這種情況就會很麻煩。
以上說的是理財產品期限太短和期限太長的弊端,當然,融 360 理財分析師並不是說這兩類產品不能買,要根據投資者自身情況來看。
如果是理財新手,從來沒買過銀行理財,可以先買短期理財來熟悉一下產品的情況,等充分瞭解之後可以逐漸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此外,如果投資者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較高,未來幾個月可能會用到資金,那麼也適合買短期理財。
如果投資者對流動性要求不高,流動資金比較充足,資金充分配置在多個理財渠道,放在銀行理財裡面的資金確定短期內不會用到,這種情況下就適合購買長期理財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