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2628 字 丨閱讀時長約為 7 分鐘
核心提示:今年以來多瞭好多金融產品,簡直亮瞎寶寶的眼,其中有一種最近非常火爆,它讓你非常的錯愕——原來高大上的東西你也能玩瞭。問題是,你真看懂瞭這東西的門道瞭嗎,到底你是在理財,還是為國接盤?
今天,我們來講講 " 債 " 的話題。
不知道大傢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就是以前沒接觸過或者沒法接觸的金融產品,突然間就冒出來瞭。
這些產品不但降低瞭準入門檻,還加快瞭發行速度,特別是債券相關的產品,比如說地方政府債券、可轉債券等。
放在以前,這些產品哪裡是一般老百姓可以直接參與的,很多人可能連聽都沒有聽過。
可是,朝夕之間,卻變成大眾化的東西。
而且很神奇的是,這些普通人也能投資的產品都和 " 債 " 相關,那麼買瞭這些 " 債 " 又意味著什麼呢?
▌ 01 各種債都火瞭
先說說最近特別火的可轉債,上周已經給大傢詳細解讀瞭這玩意,不懂的朋友可點擊《零風險套利 20%,躺著賺錢你會嗎?》。
在文章裡面,我就分析過,以前可轉債門檻比較高普通人難以參與,現在大大降低瞭申購門檻,對投資者而言確實是有套利空間。
但是,我也在裡面分析瞭,其實可轉債最大的受益者還是上市公司,通過大規模發行可轉債,實際上也降低瞭自己的負債。
所以,普通人隻是喝到一點湯而已,真正爽的是這些上市公司。就是這一點點好處就掀起瞭可轉債的熱潮。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公佈的可轉債 ( 包括可交換債 ) 預案數量有 190 隻,規模達到 5000 億,而過去幾年裡平均每年平均發行不過 10 隻而已,發行數量增長瞭近 20 倍。
再來說說地方債的情況。
以前地方債基本隻賣給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普通老百姓也參與不瞭。
去年 11 月 11 日,上海市財政局首次在上交所發行地方債,拉開瞭地方債到交易所發行的序幕。
今年 7 月 7 日,上交所成功試點個人投資者參與認購地方債,由此也拉開瞭個人投資者購買地方債的序幕。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10 月 23 日,上交所已累計發行 26 單地方債,募集資金逾 7100 億元,包括河北、山東、內蒙等 13 個省都通過交易所發債。
還有一個叫債轉股的東西今年也火瞭,雖然和普通投資者沒什麼關系,但是下面分析會提到,我們也來看看到底有多火。
發改委官網消息顯示,截至 9 月 22 日,各類實施機構已與 77 傢企業簽署市場化債轉股框架協議金額超 1.3 萬億元。
作為債轉股的重點對象,國有企業扮演重要角色。有 36 傢有意向而且條件較好的央企正在開展這項工作,14 傢已簽訂瞭債轉股協議,規模達 4400 多億元。
總之一句話,今年各種債是越來越火,共同點都是鼓勵普通投資者參與購買,大量散戶進入債券市場。
▌ 02 買債意味著什麼?
就在可轉債發行紅紅火火的時候,不知道大傢有沒有註意到一個現象,上市公司開始 " 跑路 " 瞭。
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在可轉債發行後,開始大規模減持,這和拉高股價讓散戶接盤簡直如出一轍。可轉債也被看成是上市公司減持套現的新套路。
其實,上市公司的算盤可不止如此,對於他們來說,可轉債的目的就是債轉股,最終將債務變成股票,自己一分錢都不用還。
其實地方債也是差不多,以前都是銀行和金融機構買買買,現在金融機構負債太高錢太少,就讓散戶也來為地方債接盤。
那麼債轉股呢?阿裡巴巴和騰訊都參與瞭聯通混改,這個大傢聽說過吧,這麼一混改聯通的資產負債表就好看瞭很多。
大量央企國企通過這樣的債轉股,已經大大降低瞭自身負債率。
這些現象背後,其實就是金融去杠桿的路線。去杠桿就是去債務,去債務隻有兩條路:轉移或者破產歸零。
大傢知道,那些高負責的金融機構、央企國企都是不可能破產歸零的,那麼就隻能轉移債務瞭。
既然是轉移,就總得有人來接盤。企業機構負債這麼高已經接不住瞭,那就隻能老百姓來接盤。
畢竟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民間還是積累瞭大量財富,畢竟房價這麼高還有這麼多人沖進去。
說到房價,其實樓市也正在轉移杠桿。
這也就是現在看到的凍結樓市政策,把有錢人的資金凍結起來,為高杠桿的企業和政府分擔傷害。
等有錢人分擔完瞭,達到一定承受能力後,杠桿還是很高。
政府要繼續轉移杠桿,就不可能停止賣地,讓房地產開發停止,但是現在樓市凍結,大部分人都已經不動瞭,怎麼辦?
隻能靠更底層的勞動人民瞭,他們的杠桿較低,體量最大,加在一起也是可以分擔很多負債的。
但是這群人沒辦法一次付款購買房子,大部分都還是在租房階段。那就發展租房,鼓勵長租公寓的發展,還讓大傢貸款租房。
藏富於民這麼些年,終於到瞭藏債於民的時候瞭。
今年 7 月,居民部門債務占 GDP 的比重已經突破瞭 53%,而在 2007 年的時候,居民部門的債務率還不足 20%。
美國居民部門債務率從 20% 提升到 50% 以上用瞭接近 40 年時間,而我們用瞭不到 10 年。
▌ 03 小心違約潮
最近,債券市場發生一件大事:丹東港在沒有任何征兆和風險預警下,10 億債券突然違約!
這 10 億債券牽扯到眾多銀行、券商、基金,被解讀為債券市場的 " 大敗局 ",更嚴重的是丹東還有 300 多億的債券等待到期兌付。
近幾年,債券違約已經越來越頻繁,一些地方國企也不例外,這其實是一個充滿警告意味的信號。
雖然說國傢不會放任大型央企國企倒閉,但是一些沒那麼重要的地方國企其實已經失去瞭政府兜底剛兌的資格。
其實何止是地方國企,就連地方債中央都已經明確說過不兜底瞭,地方債隻能靠地方還,別想讓國傢來擦屁股。
最近,財政部金融司副司長董德剛公開表示:要隔離風險,避免剛性兌付向政府延伸。
大傢好好體會下這句話裡面的深意,為瞭大局穩定,有些東西該犧牲還是要犧牲的。
今年國傢多次提過打破市場剛性兌付,很多人不以為然,但其實已經箭在弦上。
即使退一步說,就算國傢有兜底的能力,那你也要掂量下自己是不是在兜底的范圍內。
直白點說,這些債看上去還很安全,但要是真的發生違約,你也別指望剛兌兜底,你隻能破產清算自認倒黴,因為杠桿轉移到你這裡已經走完瞭。
這兩天,國傢又出瞭一個新政策,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 85%,商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 75%,二手車貸款最高可貸比例提高至 70%。
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興奮得不行,感覺自己分分鐘就能開上豪車,我也是醉瞭。
現在這個時候,非常嚴肅地送給大傢兩個建議:
一個就是我反復講過的不要過度負債。
現在各種現金貸實在太便利,許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月薪 3000 也敢分期買 iPhone X,也敢貸款買車。這樣下去的結果隻會毀掉自己,一輩子都別想翻身。
還有一個就是任何投資都不要有兜底的想法。雖然說投資也看兜底能力,但不要把兜底能力當作你決定投資的核心。
財政部都出來發話瞭,避免剛兌向政府延伸,就是要市場自己化解風險,化解不瞭就是違約破產。
所以,任何投資都不要加杠桿,不要盲目重倉,保持適度現金流,你才能在這場債務轉移的遊戲中活得更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