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大器晚成

08-05

來源 | 拾遺 經授權轉載

作者 | 拾遺

01

半年前我接觸到知識付費,

開始瘋狂學習,

一篇英語文章預習、記單詞加聽課復習,

前前後後要花四個小時左右,

出瞭教室,或者去吃飯或者回宿舍,

路上一定戴著耳機聽個課。

六月份又看到一門特別想學習的課程,

看看 699 的價格,

又看看支付寶裡剩下的 749 塊錢,

閉上眼睛告訴自己:這是知識投資,總會值得的。

然後,頗為悲壯地點瞭購買。

我算瞭算現在買的課程,

如果每天都完整的學習下來,大概需要六個小時,

為此我痛苦瞭很長一段時間,

原因是我不總是每天都能學完,

看著知識隨著時間不斷被落下,

學習的過程中痛苦一直在加重。

那門 699 的課程裡有一句話更是讓我毛骨悚然:

雖然現在向上的通道逐漸關閉瞭,

但是向下的通道還一直打開的啊!

主觀上的危機意識,

和客觀上的壓力,

就這樣讓我一直覺得負有重擔。

02

國內大學清晰地分著 985/211、一本、二本和大專。

上一層的人經常對下一層的人說:

" 其實好大學也沒什麼,隻要努力結果一定會好的。"

下一層的人經常安慰自己:

" 在大學裡自己不努力,上多好的大學都一樣。"

大學所具備的社會性在這裡完美體現,

因為社會也分層,

社會高一層級的人會對下面層級的人說:

" 最怕有些人比你有天賦,卻還比你努力。"

低層級的人會自覺反思:

" 在這個社會上,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而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

正好念的都不是重本,

在社會也不是精英階層,

整個社會物質發展的席卷之下,

都渴望更上一層樓,

所以,渴望成長,著急學習,

把自己弄得很勞累,假裝很充實,

似乎未來很有希望,

可也恰如我自己,依然很心慌。

03

有一次聽羅振宇說:

經濟不景氣的時候,

世界各國政府都恨不得人類多出一條尾巴,

這樣就可以為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譬如就可以有洗尾巴、保養尾巴、尾巴套等等行業誕生,以此挽救社會經濟。

這荒謬麼?

很荒謬,因為這個尾巴,沒用。

可這不也正是一些人卷入全民學習時代的慌張模樣麼?

媒體曾報道過這麼一個大學生,

大學四年,制定名目繁多的學習計劃,

參加各種培訓班,

貪多不爛買下各種付費課程 ……

他篤信:每多一個證書,就會給我的未來提供更多可能。

最終,畢業時,他狂攬 65 個含金量十足的各類證書,

但最終,待到其他同學都已落定,

還沒有一傢公司向他伸出橄欖枝。

這個同學或是特例,但這種現象絕非特例:

急於求成的年代,周遭充斥著 20 幾天學習一項新技能的喧囂,又或是熱切分享著怎樣才能以最少代價投機的技巧,

於是人們慌張成長,最終卻尷尬地發現也不過是給自己多出瞭一條無用的尾巴。

04

黑格爾曾經在總結哲學史的時候說過:

" 歷史總是一陣向左,一陣向右,最終又總會出現結合統一的結果。"

一陣向左,一陣向右,

生活中充滿瞭這種反轉。

在知識付費上感受到巨大負擔的人,

我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看過很多人說過,

為瞭這個東西,把自己每天逼的精神疲憊,

每天都是學學學,但是真正回頭一想,

又什麼都沒學到,何必呢?

於是在知識付費的熱潮中,

出現瞭一些所謂的反抗,

拒絕這種學習,

拒絕給自己增添無謂的負擔,

知識付費的車輪從左滾到瞭右邊。

05

去年夏天心血來潮想瞭解心理學,

立馬在網上買瞭弗洛伊德的書,

6 月份的濟南悶熱的緊,沒有空調,

每天抱著晦澀難懂的《夢的解析》讀的死去活來,

但依然不肯放棄,

我告訴自己:

" 再堅持一下,一點一點讀總會讀懂讀完的。"

過瞭半個月,耗瞭一半,

終於腦力不支,放棄瞭,

但更嚴重的後果是,

我至今都不再想碰弗洛伊德的書。

在那半個月裡,我產生瞭巨大的心理負擔,

每當空閑時間,我告訴自己要去讀書,

但是想起要讀的書,又惶恐不已。

並且放棄之後,

我本以為輕松瞭、解脫瞭,

但迎接我的是更大的心理負擔,

接下來幾天心裡一直在不斷譴責自己,

為什麼不能堅持看完,為什麼要放棄。

後來加入知識付費的浪潮,

我又一次完整的經歷瞭這個過程。

兩次類似的經歷讓我慢慢明白,

這種心理上的負擔與痛苦,

不是別人說的 " 負擔就是你自己逼自己 " 這麼簡單,

而是你自己承受不住環境的壓力,

於是找到瞭知識付費或者一個假想敵,

來倒逼自己,

以求獲得巨大的動力消解環境的壓力,

讓心裡的狀態恢復正常。

而一旦消解的不完全,

就會出現所有努力都白費的錯覺,

瞬間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06

前幾天我下定決心戒遊戲,

晚上和經常一起玩遊戲的朋友聊天說到這件事,

朋友說:" 你玩點遊戲怎麼瞭,國傢總統難道還沒有點休閑時間瞭?"

我說,我決定換個方式休閑,

看看小說,追追劇什麼的。

我明白我不可能放棄瞭遊戲就專心學習工作,

總需要一些東西去嵌入。

對於知識付費也是一樣,

我明白雖然勞累異常,

有時候也會覺得其實沒學到什麼,

但是不能輕易完全放棄。

否則就是盲目反轉。

張瀟雨在提到反轉時說瞭八個字:" 去除膚淺,深化認識。"

也就是說反轉時,要認清為什麼反轉,

而盲目翻轉,從無謂為難自己,

到完全摒棄壓力,

隻不過是從一個膚淺,跳到瞭另一個膚淺。

07

南懷瑾曾經說過:

" 看花要將花的精神收到自己的眼神中來,看山水,要將山水的精神放入到自己的眼神中來,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這叫精神內斂。"

南懷瑾大師的眼神直到晚年也還很好,

據他說就是這個原因。

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我們著急慌張,撒出去大把大把的精力,

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

能粘到更多的知識。

但精力越來越發散出去的時候,

會明顯得感受到,

一旦遇到事情,

會迫切的希望收回它們,查看學到的知識,

而不是根據自身情況去創造解決方案。

這就是南懷瑾先生說的反面,

把自己的精神撒瞭出去,

而不是把外物的精神收到自己這裡來。

如果出現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情況,

很容易產生學的知識還不夠多的感覺,

就會倒逼自己學更多的知識,

精力愈發的不夠用,

負擔愈發的重,

負反饋下,陷入一個惡性死循環。

08

吳軍先生說過:" 不用擔心你的起點差,因為大部分人都跑不完全過程,跑著跑著他們就停瞭。"

出於對自己的觀察,

這句話完全正確,

有很多事情我做著做著便停瞭,

而幾乎全部的事情,都有被考慮過放棄。

如果在這個過程裡,

非要狠逼自己一把,

那是從 90 分到 100 分才需要做的事情。

而我們大部分人,

都是努力在從 60 分到 90 分的路上。

關於提升這件事,

把荀子《勸學》裡的這句話改一下是最好瞭:

積矽步,以至千裡;積小流,以成江海。

09

全民學習時代,人人都很著急。

隻是會發現,著急懂得更多道理的樣子看著很努力,

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麼?

其實正如李宗盛所說: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成熟。

心理學傢卡特爾認為,智力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流體智力:指一般的學習和行為能力,

它是一種潛在的智力,

一般在 20 歲後達到頂峰,30 歲後降低。

這是不可逆的。

另一種是晶體智力:指已經獲得的知識與技能,

它是後天習得的,主要由後天教育和經驗決定的,

一生中一直在發展,並不因年齡的增長而降低。

隻是到瞭 25 歲後,發展的速度漸趨平緩。

換言之,成長,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

因此也就可以理解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 " 一萬小時定律 ":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

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瞭持續不斷的努力。

1 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就像吃包子,你吃到第 8 個包子才會飽,

但並不代表,

你著急直接跳過前面 7 個包子,就能吃飽。

這也是成長的真正真相—— " 不怕慢,就怕站 "。

持續行動,持續精進,

細水長流,終會在某個時刻爆發形成巨大的勢能。

晚年時,楊絳先生說過這麼一句話,深以為然:

" 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

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

讀書,隻是讓你知道一些道理。

細水長流的人生,才會讓你懂得那些道理。

人生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大器晚成。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