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和傢不是一個概念,但是現實一點講,有房不見得有傢,但是沒有房很難說有傢。
為什麼中國人會形成上面這樣的觀念呢?這恐怕跟中國人傳統的觀念有很大的關系。我們一直都是把房產作為恒產來看待,比如說,現在如果要結婚的話,不買套房就很難說是成傢立業,所以有的開放商就說瞭:房價就是丈母娘推動起來的。
對住房不同的認識,來自於不同的社會背景,同事也有因為住房制度的安排。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德國有 8000 多萬人口,有 4000 萬個傢庭, 45% 的傢庭擁有自己的住房。換句話講, 55% 德國人都是租房。
較為完善的德國租房市場
我們都知道,供給決定價格。在德國租房之所以市場這麼大,主要是因為租售比是比較高的。租售比又是建立在德國市場用市場機制解決瞭大多數住房供應的基礎上。
在德國,住房政策被看成是是國傢社會福利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不管是開放商開發的新房,還是企業經營的出租房,在一定的時間內,都必須讓渡給政府出租,或者接受補貼後以低價格出租,過瞭一定期限才能按照市場租金出租。同時德國政府還自己投入一部分相對資金建設社會保障住房,以更低的價格投入市場,這些政策就大大的保障瞭大多數人的住房需求。
在租房合同方面,德國實施瞭有利於承租人的“退租保護”和“房租管制”政策。所謂“退租保護”就是承租人可以無以無理由退房,但是出租人必須在法律法規約定的情況之下才能提出解約要求,而且三年之內出租人不得提高當地房租水平到 20% 以上。這樣就很好地保護瞭承租人。
另外,針對有需求的貧困人群,政府還會給與特殊的補助,其中享受補助的人占德國傢庭 1% 左右,大概有 46 萬戶左右。租房在德國之所以這麼有市場,跟德國人的工作習慣可能也有一定的關系,因為他們比較適應於工作的調整搬遷。此外,和住房相比,德國人更願意把錢投向養老或者投資其他領域,所以租房的需求就相對提升瞭。
我國租房市場還需不斷完善
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現在已經深入人心。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泡沫是顯而易見的,如何減輕居民的壓力,也是政府十分頭疼的問題,那麼現在租售並舉應該講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瞭。對比德國的市場,我們就會發現,無論是政府在政策方面、在稅收方面、土地的供應方面、還是開放商在投入方面,包括我們投資者或者消費者在需求方面,都有很大可以調整的空間,租售並舉是完全有可能落到實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