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紅利下的勢能傳遞,強省會時代來臨!

11-03

前言:

相比發達程度已近乎頂格滿級的一線城市,我更看好潛力無限的強省會城市。

勢能與馬太效應

事物高低的落差可產生勢能,根據能量守恒定律,能量間可以相互轉換,水電站即是一例:因山地高低的落差,賦予瞭流動的河流於勢能,勢能推動瞭發電機螺旋槳的旋轉也就轉化成瞭動能,動能再轉換成電能,電輸送到工廠、農場、商場和千傢萬戶並轉換成光能、熱能、風能、動能 ……

任何事物間隻要有高低差距就有勢能,勢能的傳遞能帶來積極的影響:認知高的人與認知低的人溝通交流就是勢能的傳遞,其結果會讓低認知人群的認知升級、思維跨越;技術、發展水平高的國傢 / 地區向生產力落後的地區投資、輸出技術 / 管理 / 資本等,也是勢能的傳遞,其結果會促進貧窮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樣,所謂城市群的協調發展也是一種勢能的傳遞——發達先進的中心城區向周邊區域外溢資本、技術、人口,並帶來區域的均衡發展。

馬太效應出自於《聖經 · 馬太福音》中的章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來。它指強者愈強、好的會更好,與此同時,弱者愈弱、差的會變得更差,這是人類社會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

為什麼呢?

因為事物的下一步發展會受到上一步的影響:富人因為有錢就可做更多的投資,所以能賺更多的錢;成功的人積累瞭經驗和自信,下一步決策就更明智也大概率會更成功;某一領域的專傢因為有該領域的廣博知識,就能做更深入的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就 ……

是的,這是一個正向反饋、螺旋爬升的良好的狀態。反之也成立,就是差的更差。

於是,我們看到瞭:富人越來越富、窮人會越來越窮,並代際遺傳給子孫;體育 / 娛樂 / 影視明星會越來越出名,並近乎霸占媒體資源的全部;還有當下快速城市化的中國,一二線中心城市與廣大的農村 / 邊遠地區、四五六線的小城 / 縣鎮的差距越拉越大 ……

咦,好像哪裡有問題?

馬太效應是說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也就是高的更高、矮的更矮,可勢能傳遞卻說高的會向矮的傳遞、流動,並會讓差的提升變好,這不是太矛盾瞭麼?!

我隻能說世間萬物實在太復雜,既沖突對立又和諧統一:我們都知道規模效應——隨著規模的擴大,收益會指數級提升,但也別忘瞭另一個現實,就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每新增一單位的投入,會帶來更少的產出,隨著投入的加大,產出會越來越少、以致負產出。

為什麼呢?

因為事物的規模有一個最佳臨界點,之前是規模收益效應、正反饋下的馬太效應,而之後就會因邊際收益遞減不劃算,並出現瞭勢能的傳遞。規模的臨界點主要取決於科技發展的水平,而當下卻是一個科技大停滯的平庸時代——基礎理論的創新毫無成就,有的隻是科技應用上的突破。

是的,現在科技已達到瞭一個階段的極限,而對某些城市來說,其發展也到達瞭一個階段的盡頭。

技術的頂與城市的盡頭

我們先瞭解一個概念——范式革命,它出自科學哲學傢托馬斯 · 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這本書中,常指科學傢共同接受的一整套假說、理論、方法、信念和技術的總和。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一場范式轉換,如電力革命取代瞭蒸汽機時代、信息互聯網革命又進化瞭電力時代。人類登上月球已近 60 年,為什麼還沒走出太陽系?因為化學燃料的火箭發動機已不可能把人類送的更遠,或者成本已十分高昂,所以要想突破太陽系、銀河系,除非來場范式革命(量子物理或許是下一次范式革命的突破)。

科技越來越高深、尖端,領域研究的分工也就越來越細,社會的合作 / 關系同樣越來越復雜,知識分工已接近當下人類生理的極限(所以下一次突破應該是基因重組、人工智能,也就是讓人變成神,抬高生理的極限),科技的范式突破越來越難,所以也就隻能做些應用層面的革新。

簡單的說,就是當下科技已經發展到瞭階段的頂,產業升級已遭遇天花板,機器的自動化再也不能迭代提升或很難很難瞭。

受限於科技進步的城市也一樣,其發展終究是有上限的,目前地球上最發達的城市,如紐約、倫敦、東京、首爾、香港、新加坡等,其完美程度已達到瞭現有科技條件下的極限值,已不能再好瞭,若再向前突破一步,將引發人口、環境、交通、公共安全、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災難,它們現有的規模就是最佳規模的臨界點,再突破將邊際效用遞減。

你去世界任何一個超一流城市穿梭,幾乎發現不瞭任何區別:快捷便利的地鐵輕軌、遍佈城市的綠化公園、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閃目耀眼的玻璃幕墻、Shopping Mall 及挑高大堂和中央空調 ……

為什麼北京、上海強一線城市已經追趕甚至超越瞭世界一流的城市?並非因為我們起步多快,而是強者停滯不前瞭,它們已無法再升級、已無法突破現有科技實現更高的業態瞭。

這就是城市的盡頭,迭代徹底完成、發展頂格滿級。於是,城市固化、階層固化、利益固化、人群固化,一個人一出生就能知道其一生的軌跡,年輕人毫無希望和機會,屌絲逆襲幾無可能。香港就是城市發展到盡頭的典型代表,京滬的趨勢也已十分明顯——普通人買房置業、安居落戶已經被堵死。

這會是中國年輕人面對的全部嗎?NO!具有 14 億人口基數的國傢具有天賜的大國紅利,一線城市升級滿格瞭,還有不少強二線城市等待迭代升級,它們的規模還未達臨界值,還存在規模正收益和馬太效應,這裡蘊藏著大量機會。

大國紅利下的強省會城運

中國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和龐大的人口基數,也就有瞭等級城市發展勢能傳遞的可能,這是大國特有的紅利,而現有的發達國傢具備的極少(美國倒算一個)。

也因此,倫敦代表瞭英國再無第二個頂級城市、巴黎代表瞭法國再無第二個頂級城市、東京代表瞭日本再無第二個頂級城市、首爾代表瞭韓國再無第二個頂級城市 ……

香港本是一個獨立封閉的城邦經濟體,已無經濟腹地可供勢能傳遞,而今大陸提出大灣區建設,並鼓勵港澳積極融入,這或許是香港青年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地區間 / 城市間的不平衡?就是通過城市勢能的傳遞,於是提出瞭城市群 / 都市圈概念、京津冀協調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傢中心城市規劃 …… 如何解決發展的不充分呢?就是供給側改革、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啊。

所以,掌握大量資源的強勢政府的積極推動必將給強省會城市帶來重大機會,而這又符合勢能傳遞和馬太效應的原理:強一線城市已發展到頂級,可把勢能(資金 / 技術 / 管理 / 人才等)傳遞給二線城市,由此增強經濟後勁並帶動均衡發展,二線城市規模增加會帶來指數級的正收益,並產生越來越強的馬太效應。

在現實操作中,我們也看到瞭這一趨勢:京滬強一線城市通過控制城市規模、轉移低端產業、疏散中低端人口的方式強迫資源流動,促進均衡發展,而廣大的二線城市也在快馬加鞭的修建地鐵輕軌、高架路橋、新區新城來拉大城市的框架,越來也多的城市紛紛出臺吸引年輕人的人才引進政策,一線城市的推力和二線城市的拉力正合力創造新的財富機會。

是的,強省會城市的城運正在到來!

而所謂強省是指人口超級大省,有源源不斷的人群可供省城吸附,有廣闊的經濟腹地與省城經濟共振,一省的資源會日益向省城聚集,這裡有戶籍、社保、教育的因素(省內的戶籍遷移和社保福利享用會更方便),也有省域的情感認同因素(大多數人都認同自己是哪個省的人)。

又因中國政府的資源配置能力,省會城市應會強於同省的計劃單列市或經濟中心城市,所以南京的城運會強於蘇州、濟南的城運會強於青島、福州的城運會強於廈門、沈陽的城運會強於大連 ……

當強一線城市已發展到頂級滿格,趁著強省會城市騰飛崛起的檔口,請復制強一線城市走過的路,看多做多強省會城市。

未來十年,準備好迎接一個波瀾壯闊的強省會時代!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