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第二張身份證,忽視它將寸步難行

10-19

■ 文 | 董希淼

朕 已 閱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信用都是經濟身份證,是一張沒有期限的名片。

在經濟金融領域," 信用 " 其實就是指 " 借錢還錢 "。

良好的信用記錄,可以提高個人獲得金融服務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價格上還能有優惠。

十一長假,七億多國人外出旅遊探親。出門在外,什麼都可以不帶,就是身份證不能不帶。然而,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還有另外一張 " 身份證 ",忽視它同樣寸步難行。

它,就是 " 信用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信用都是經濟身份證,是一張沒有期限的名片。

我國自古就是信用大國,老祖宗向來有崇尚信用。仁、義、禮、智、信,被奉為儒傢 " 五常 "。春秋時期的《左傳》,就已出現 " 信用 " 一詞—— "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幾乎 ?" 這裡的信用,是指信守承諾的道德品質。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時至今日,信用更是不可或缺,上到國傢、政府,下到企業、個人,都需要講信用、守信用。信用,已經成為將國傢和民族、將經濟和金融有效維系起來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我們身邊,道德缺失、不講信用的行為仍然不少。" 有毒奶粉 "" 問題疫苗 "" 染色饅頭 " 等等現象,從本質上講是企業經營者違背誠信經營原則的表現。在經濟金融領域," 信用 " 其實就是指 " 借錢還錢 "。而一大批 " 老賴 " 的存在,給誠實守信的人們帶來瞭損失,給金融機構造成瞭壞賬,也妨礙瞭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這些 " 老賴 " 有能力還錢但就是不換,或者以各種虛假手段隱匿、轉移財產、規避債務,甚至還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債務執行。

毫無疑問,不講信用的 " 老賴 ",就像過街老鼠一樣可惡可恨。最近,國傢要對這些 " 老賴 " 下重手瞭!

10 月 10 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國銀監會等聯合下發通知,為江西 " 法媒銀 · 失信被執行人曝光臺 " 點瞭一個大大的贊,並要求:在今年年底前,搭建完成省級的 " 老賴 " 曝光平臺,兩年內將平臺建設成為當地傢喻戶曉的信用平臺和執行名片。有條件的市縣,也要探索搭建本地化的 " 老賴 " 曝光平臺。無獨有偶,10 月 16 日,國傢發改委相關部門也發出關於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工作的文件,將開展信用記錄采集工作,對行業典型失信主體開展信用調查,並就行業信用狀況開展大數據分析,形成行業大數據黑名單。

應該說,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目前包括法院、檢查、工商、金融信貸等領域的信用名單,基本上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瞭共享,對 " 老賴 " 實施瞭聯合懲戒,比如 " 老賴 " 不能購買機票和高鐵票,不能在銀行辦信用卡,也不能辦理住房貸款。被列入 " 老賴 " 名單,不但要被反復曝光,而且還真的是寸步難行瞭。

當然,光懲戒 " 老賴 " 還是不夠的。還要看到,盡管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瞭不少進步,但信用基礎設施建設亟需升級和擴建。尤其是,我國現有的信用報告范圍和內容覆蓋嚴重不足,國內有三分之二的人群未被覆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瞭金融發展。央行最新公佈征信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16 年底,央行征信系統共收錄 9.1 億自然人,其中有金融信用數據的人數不足一半,另外尚有約 5 億人不在覆蓋范圍之內。超過一半的人群因為缺乏信用數據,無法享受正規的金融服務,這可能是高風險高收益產品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

此外,我國當下各類信息數據呈現分散化的割裂狀態," 數字鴻溝 "" 信息孤島 " 等現象同時存在。目前,除瞭央行征信中心,政府機構、各類金融機構、互聯網巨頭、通訊運營商以及一些第三方獨立機構等,都掌握著各種數據。針對這些問題,相關部門日前明確,將對 4 個方面 34 個領域的信用信息實施進一步聯網,4 個方面包括政務誠信建設、商務誠信建設、社會誠信建設、司法公司建設,34 個具體領域包括廣告、政務、涉金融、共享單車、旅遊、重大投資項目、教育、環保等。同時,隨著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日益普及和發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與科技進行深度融合,不斷完善和升級。一個更加完備的社會信用體系,必將推動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再上臺階,進而助力經濟和金融市場更好發展,也將給吃瓜群眾帶來更多便利。

對吃瓜群眾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要維護好個人信用記錄:一是要保護好個人身份證件,不隨意出借,防止個人身份被盜用;二是合理安排金融消費,透支消費量力而行,不參與非法集資,少從小貸公司、網貸平臺借貸;三是正確使用信用卡,不惡意透支,不 " 以卡養卡 ",不虛假交易、違規套現;四是要養成好的信用習慣,平時註意細節,按時足額還款,避免造成信用報告中的負面記錄。一個良好的信用記錄,可以提高個人獲得金融服務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價格上還能有優惠。

多年前,筆者在美國刷信用卡購物時,除瞭簽名之外,部分店傢還要求出示護照以供核對,而美國人直接簽名即可。這其實是對我們個人信用的不信任。真心希望這樣的 " 信用歧視 " 不再發生!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