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來聊聊大傢最關心的收入問題。
紮心的騰訊與吶喊的武漢
年關將近,關於獎金的段子提前上瞭線。
近日,朋友圈熱傳騰訊《王者榮耀》團隊每人獎金為 100 個月工資,瞬時引得滿屏的口水。
下面這位騰訊員工的評論,"120 個月 " 工資的獎金,瞬間紮透瞭網絡另一端還活在溫飽線上的人的心。據傳聞測算,王者榮耀團隊今年的獎金能拿到 200 萬元。
但這一消息立即被證偽,騰訊遊戲表示目前還沒有到計算年終獎的時候。
第二天,另一則爆炸性的消息再次刷屏。武漢市 10 月 11 日晚發佈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住房和收入的新政,要點如下:
放寬年齡限制條件。博士、碩士畢業生不受年齡限制,普通本科學歷由年齡不滿 35 周歲放寬至不滿 40 周歲;普通高校專科學歷、非普通高校本科學歷由年齡不滿 30 周歲,放寬至年齡不滿 40 周歲。
力求提供更多的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爭取 " 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 20% 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 20% 租到租賃房 ";
在全國率先出臺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確定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為:大學專科生 4 萬元、大學本科生 5 萬元、碩士研究生 6 萬元、博士研究生 8 萬元。
武漢吸引人才再放大招,也讓周邊城市汗顏。除瞭最吸睛的 " 打八折買到房 ",設立大學畢業生最低年薪標準,也頗具創新。截至今年 9 月底,大學畢業生在武漢落戶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 311%。而這次新政,將使武漢在新一輪的人才爭奪戰中再次贏得先機。
關於收入的新聞,因為關乎切身利益,總能第一時間得到傳播。那中國的收入水平位於什麼檔位?各大城市的收入水平是否分化巨大?誰又在 " 拖後腿 " 呢?
中國的收入水平
建國以來,中國的 GDP 經歷瞭 1000 倍的暴漲,在國傢日益強大的同時,個人財富也經歷瞭類似的增長曲線。
▼中國 GDP 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左軸)對比
從 2011 年開始,GDP 增速逐步下滑至 2016 年的 6.7%,同時,居民收入增速也開始下滑。
國傢統計局數據顯示:
2016 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821 元,名義同比增長 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 6.3%;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616 元,名義同比增長 7.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 5.6%;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363 元,名義同比增長 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 6.2%。
從 2013 年的 8.1% 跌至 6.3%,還沒有跑贏 GDP 增速。錢難賺、賺錢難,已是最近幾年居民的普遍感受。而通貨膨脹與日益提升的消費水平,也消磨瞭不少 " 獲得感 "。
另外,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城市中階層分化造成的貧富差距擴大,增加瞭人們的不安感。
▼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收入對比
從改革開放開始,城鎮與農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漸拉大,城鄉收入比也是在中國快速發展的 30 年中分兩階段逐步提高。2009 年後,這一差距才有收縮的跡象。
而根據國傢統計局劃分的全國五等份收入分組中,高收入組已是低收入組的 10 倍,2.8 億農民工的平均收入隻有 3275 元。
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 5529 元;
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 12899 元;
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 20924 元;
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 31990 元;
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 59259 元。
更多的財富在向更少數的人手中聚集,這也成為階層固化的鐵證之一。招行發佈的私人財富報告提到,2016 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為 165 萬億人民幣,而 158 萬高凈值人群就持有 49 萬億人民幣,占比 30%。
而中國的收入水平放在世界上,又是什麼檔次呢?
▼世界人均國民總收入版圖
世界各國人均收入數據缺乏,這裡采用人均國民總收入的對比。可以看到中國居於中上收入組,但如今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中國,受制於人口太多,人均的數據難免都不好看。
2016 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 8260 美元,在世界銀行公佈的 216 個國傢(地區)人均 GNI 排名中,中國由 2012 年的第 112 位上升到 2016 年的第 93 位,將近百名開外。
國力的強盛帶來人民的富足,但同樣也面臨貧富分化等諸多問題。而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中國大中城市的表現又如何呢?
城市收入分化明顯
在中國內部,各省份 / 城市之間的收入水平,隨著經濟發展差異也逐漸拉開瞭檔次。
首先,以各省份的最低工資標準看,能直接反應經濟水平的高低。
▼各省最低工資標準(來源:中新經緯)
最低工資標準,是政府依照《最低工資規定》制定的,基本上每年都會調整。
截至目前,已有 17 個地區公佈瞭 2017 年最低工資標準,且都有上調。但地方政府上調最低工資的步伐有所放慢,漲幅已經出現回落。
其中,上海、深圳、天津、北京的月最低工資標準進入瞭 2000 元大關。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 2300 元,為全國最高;深圳次之,為 2130 元。天津今年首次突破 2000 大關,超過北京的 2000 元。
整體的榜單分為三個檔次,前 9 個省份中均為東部沿海省份,經濟發達自然工資標準也不能落人後。而隨後卻是貴州、新疆、內蒙等西部省份,再後才是河南、湖南等中部省份,顯然這不是按經濟水平排次,與當地的社會保障有很大關系。
而最重要的參考標準,還是人均收入。
▼ 35 座大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房價數據來源:中國房價行情網
可以看出:
1、城鎮居民收入中,上海、北京、杭州、寧波、廣州均超過瞭 5 萬元,位居前五。杭州和寧波超過深圳,足以證明其經濟活躍度以及長三角的經濟領先成都。
2、南京的人均收入接近 5 萬元,略超過深圳,發展勢頭強勁。
3、廈門、青島、長沙、濟南、呼和浩特都超過瞭 4 萬元。廈門、青島都是其所在省份的經濟最強市,超過福州、濟南情理之中。而呼和浩特城區人口僅 300 多萬,人均高但整體實力與同檔次的都沒法競爭。
4、西部城市中,昆明、成都、西安剛剛擠進前 20,三個城市人均收入都在 3.5 萬元左右,而重慶由於人口超過 3000 萬,大大拉低瞭均值。
5、中部城市中,長沙第 10,武漢第 14,合肥第 21,南昌第 22,人均收入都接近 3.5 萬元。而鄭州以 3.3 萬元居 24 位,太原過低排在瞭倒數。
6、東北城市中,沈陽接近 4 萬元排名最高,依然是東北發展最好的城市。
7、而拉上房價對比後,太多城市僅能以一年收入夠買 1 平米或者 2 平米的房子,暴漲的房價讓人們頓生寒意。
當然,靠工資買房太辛苦,很多人依靠的是存款加杠桿。第一財經制作的這份全國 29 個城市人均存款排行,雖然采用的是住戶存款餘額加以平均,算法與真實狀況有差異,但也可作參考。
其中:
1、作為強一線城市,北京和上海均是名副其實的全國中心城市,兩城的 " 資金總量 " 均在 10 萬億以上。
2、資金總量靠前的城市,除瞭北上深廣四個一線城市外,其他城市城市大多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尤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區中心城市,聚集瞭大量的教育、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資金的集中度很高。
3、" 電商之都 " 杭州的住戶存款表現頗為亮眼,達到瞭 8493 億元,超過瞭經濟總量高於自己的蘇州和武漢,位居第七,人均存款更是位居第四。
4、從人均存款來看,目前也隻有北上廣三個城市人均存款超過瞭 10 萬。杭州和佛山超過瞭 9 萬,深圳、太原和西安超過瞭 8 萬。
5、合肥、重慶、哈爾濱、石傢莊位居後五位,其中合肥、重慶和哈爾濱人均存款都在 5 萬以下,合肥隻有 4.2 萬,重慶 4.4 萬,哈爾濱是 4.9 萬。
人均存款的差異,與經濟發達程度和城鎮化率高度相關。北上廣杭位居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城鎮化率也比較高,人均收入高,人均存款餘額也高。
而有些城市受城鄉差距影響較大,比如重慶,主城區人口不到 1000 萬,占全域人口比重低,人均存款餘額也比較低。
此外,城市的居民投資氛圍也會影響存款額度。比如人均存款隻有 5.5 萬元的福州、廈門,閩商遍佈全國投資,人均存款自然會較低。
你拖後腿瞭嗎?
無論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人均存款餘額,都是宏觀數據,統計的差異與真實狀況還是有出入的,也無怪乎這些數據一發佈,網上一片 " 拖後腿 " 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