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銀行股為什麼“必須漲”

01-31

今天談談股市。需要聲明的是,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進入 2018 年以來,深滬股市最耀眼的是兩大板塊——銀行和地產。有人或許會提到更火爆的 " 區塊鏈 ",但那無疑是官方高度管控、打壓的板塊。至於銀行和地產的上漲,至少目前看不到官方的 " 不悅 "。

地產股,特別是 " 長租概念股 " 的行情顯然尚未結束,今天的下跌主要是兩大原因:一是前期漲幅過大;二是萬科的獨立董事劉姝威致信證監會,請求證監會命令鉅盛華(寶能系)已經到期的七個資產管理計劃立即清盤,不得續期。

地產板塊的行情顯然沒有結束,經過調整還有機會,銀行股也是如此。而且種種跡象顯示,銀行股很有可能成為 2018 年行情的 " 常青樹 "。

為什麼?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銀行股便宜。

目前深滬股市市盈率最低的 30 隻股票裡,15 隻是銀行股;市盈率最低的 10 隻股票裡,8 隻是銀行股。至於市凈率,銀行股也比較低,上市早、規模大的銀行都維持在 1 倍左右。

銀行股便宜,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所以僅僅因為便宜,還不足以讓銀行股 " 大象起舞 ",還需要有機緣。這機緣,就是下面的第二、第三和第四等幾個原因。

第二,銀行很缺錢,2018 年是大限。

銀行缺錢嗎?中國銀行業的總資產(截至 2017 年 11 月末)是 244.44 萬億,遠比 M2 規模龐大。可以說,銀行非常非常 " 有錢 "。

但別忘瞭,銀行的錢大部分都是借來的,你我都是銀行的債主,我們的存款就是借給銀行的錢。截至 2017 年 11 月末,銀行業的總負債是 225.37 萬億元。也就是說,銀行 " 自己的錢 " 隻有 19.07 萬億,占銀行總資產的比重是 7.8%。

為瞭金融安全,全世界都要求銀行要達到一定的 " 資本充足率 "。也就是說,銀行 " 越有錢 "(負債越多),就 " 越缺錢 "(需要增加更多的自有資本)。

2018 年是實施《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過渡期的最後一年。在 2018 年年底之前,各傢銀行都需達到巴塞爾協議 III 的資本要求,即 " 系統重要性銀行(工農中建交)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不能低於 8.5%、9.5% 和 11.5%,非系統重要性銀行(其他銀行)不能低於 7.5%、8.5% 和 10.5%"。

關於 "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 " 的定義,大傢可以自行百度,這裡就不解釋瞭。總之,銀行隨著資產規模越來越大,就需要增加自有資金。最好是增發新股或者 IPO,做不到,則可以發行優先股、可轉換債券或者中長期債券。總之,要解決 " 缺錢 " 的問題。

股市一直不太景氣,而銀行股規模一般比較大,所以深滬股市 IPO 的銀行一直比較有限,2016 年有 9 傢,2017 年隻有 1 傢。一些等不及的銀行,幹脆去瞭香港上市,但香港市場給的估值很低,基本上相當於賤賣。

進入 2018 年、大限將至,銀行終於等不及瞭,目前在證監會排隊等待 IPO 的銀行有 17 個,比如鄭州銀行、長沙銀行、蘇州銀行、青島銀行、哈爾濱銀行等。

至於已經上市的 20 多傢銀行,也都有強烈再融資的願望。在這樣的年份裡,如果銀行股行情繼續不溫不火,這接盤俠到哪裡找?

第三,國外的大鱷快殺進來瞭,2018 年是大限。

2017 年 1 月,國務院 " 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幹措施的通知 " 正式宣佈,宣佈 " 放寬銀行類金融機構、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保險機構、保險中介機構外資準入限制 "。這意味著,中國最核心的金融產業即將進入大開放的階段。

境外金融機構進入中國需要審批和發起設立,也就是說,2018 年才是金融大鱷開始進入中國的時間節點。

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必然讓銀行業競爭更加激烈,甚至還會有收購兼並發生。這時候,中資金融機構更需要補充資本金、增加競爭能力;此外,銀行股提高估值,可以增加收購兼並的難度,防止國有資產被賤賣。

第四,中國正在迎來大金融時代,需要銀行股保駕護航。

所謂大金融時代,也就是 " 印股票的時代 ",是增長方式從 " 大基建 + 房地產 + 貨幣超發 " 向著 " 實體經濟 + 大眾創業 + 直接融資 " 的轉變。要激活 " 直接融資 ",股市要有慢牛行情,而能為慢牛行情護航的,主要是銀行股等藍籌股板塊。至於中小板和創業板,在大擴容時代下跌恐怕是主旋律,銀行等金融股正好用來對沖中小板、創業板的下跌。

至於銀行業本身,則面臨著多空交錯的復雜局面。一方面,外資的進入會加劇競爭;另一方面,金融去杠桿、反腐敗將引爆更多的 " 壞賬黑洞 ",讓銀行股業績受到沖擊。這些都構成瞭利空。

但與此同時,銀行業面臨的最大危險——互聯網巨頭們的威脅,在 2017 年的 "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 " 上被基本化解。按照高層確定的新規則,BAT 這類互聯網大鱷隻能在金融業發揮輔助作用,而不能長驅直入、對傳統金融機構產生實質性的威脅。這對於銀行業來說,是最大的利好。

上面這幾點就是 2018 年銀行股行情的基本邏輯。

但需要註意的是,銀行股走強對指數拉動比較顯著,在這個行情裡機構、散戶希望迅速 " 達到高潮 "、賺錢走人;管理層希望 " 高潮延續得盡量久一些 ",讓更多的銀行 IPO 或者再融資。這是兩者之間的最大差異,最終將給市場帶來波動,從而構成機會和風險。

估計會有不少讀者看完這篇文章後,要求我推薦股票或者詢問買入和賣出的時間點。說實話,股市是一個高度波動的市場,我可以看明白基本邏輯和中長期趨勢,但沒有能力分析個股和短期波動。所以,股市操作的問題就不回復瞭,見諒!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