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凡:這件事比賺錢要緊

03-02

島 君 說

知識大神吳伯凡說:在盛產焦慮的時代,有的人苦苦掙紮,成功逃離,而有的人永遠滯留在瞭焦慮區。

那麼面對這些撲面而來的焦慮,該怎麼辦?看看吳伯凡老師的答案。

作 者:吳伯凡

來 源:總裁讀書會(winnerbook_club)

一、盛產焦慮的時代

現在可以說是一個盛產焦慮的時代,抑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普遍病癥,在心理醫生眼裡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病人。現代人的生活,幾乎可以概括成這幾個字:在焦慮區掙紮。

有些人通過掙紮,暫時逃離瞭焦慮區,有些人在掙紮一段時間以後,徹底放棄,永遠滯留在瞭焦慮區。

為什麼會焦慮?

我認為是因為現代人心裡放瞭太多東西,就像不停的往屋子裡裝東西,如果缺少有序的管理,就覺得滿滿的很亂,就會心裡覺得不舒服,感覺堵,也就是焦慮。

我觀察有些人說自己命苦,不一定是說他物質上過得很悲慘,而是一直很辛苦,永遠在勞頓,機關算盡,但所獲甚少,甚至常常是滿盤皆輸。

這樣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心裡念頭多,嘀咕多。很多的碎碎念往往是沒有指向性,沒有目的和方向的,隻是心理的一種隨機反映,也就是一種心理的噪音。

吳伯凡做客總裁讀書會,主講焦慮與幸福

我們常常喜歡《射雕英雄傳》裡的郭靖,《阿甘正傳》裡的阿甘,還有《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因為他們是天然傻,天然地東西裝得少,而且能夠專註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做成,達到瞭那樣一種既成功又幸福的狀態。

我們常說心裡要有個譜,不能心裡沒譜。

這個詞分析起來很有意思,譜就是什麼?譜就是旋律、就是流程、就是規范。沒譜是什麼?就是噪音,就是混亂。

一架鋼琴能不能彈出美妙的曲子來,要看你懂不懂譜,有沒有彈奏的能力,而不是因為這架鋼琴是 100 多萬買的,還是幾千塊錢買的。

這個例子可以很好地解釋瞭幸福的資源條件和幸福的能力。

擁有一架鋼琴是資源條件,能不能彈曲子是能力。

當然資源條件也重要,如果一個人餓肚子,沒有居身之所,疾病纏身,確實很難有幸福可言,但也並非物質越豐富就越幸福,最重要是看你有沒有幸福的能力。

顧城有一首詩《給逝去的老祖母》,說他的祖母每次搬傢的時候,都會把一個包裹緊緊抱著,不讓別人碰。別人都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後來知道就是一種已絕跡的玻璃紐扣,因為這是他奶奶的初戀情人送給她的。

然後詩人就寫瞭一句:你用一生相信,它們和鉆石一樣美麗。

這一生的持續感、一貫性和沉浸感,我覺得她就是幸福的。

我們反省一下我們自己,現在不是沒有那種幸福的條件瞭,而是沒有瞭那種幸福的能力,玻璃紐扣是多麼廉價的東西啊。

物質越多越幸福嗎?

有一個數字是說發達國傢抑鬱癥比例要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為什麼在發達社會抑鬱的人多?是因為大量的刺激使得他們反而變得麻木,失去瞭對世界的反應能力。基本上每天所有的感覺都可以歸納成四個字:不過如此。

當這種感覺一天一天疊加的時候,人的精神就很容易陷入到抑鬱的狀態。

我們經常去想假如我有瞭什麼我就好瞭,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當你有瞭什麼的時候,你還是會痛苦,焦慮感可能還會更強烈。

叔本華說人生就像一個鐘擺,就是在無聊和痛苦之間擺來擺去。得不到就痛苦,得到瞭就無聊。無聊的時候又有新的欲望,你又會產生新的痛苦。

還有一種焦慮是來自於對比。你原來和鄰居一樣都是開捷達,有一天你看見他換成瞭捷豹,你就有痛苦感瞭。但你去迪拜看人傢全是豪車,你也不會有痛苦感,因為他們不是你周圍的人。

培根說,皇帝通常是不被人嫉妒的,除非對方也是皇帝。就像你不會嫉妒比爾蓋茨、李嘉誠,但你可能會去嫉妒你的鄰居或同事。

一傢兩姐妹的丈夫,叫連襟,大傢可以想象一個場景吧,春節過年到丈母娘傢,你開的什麼車,穿的什麼衣服,你拿的什麼禮物,也許會在心裡對比,如果比不過對方,也會產生不平衡感。

舉個例子,珠穆朗瑪峰,8848 米是它的海拔高度,而青藏高原是 5000 米,那珠峰的相對高度就隻有 3000 多米。

我們經常不去想已經擁有瞭什麼,而是對比周圍的人缺少瞭什麼。我們喜歡把自己置於一種相對平衡感中,一對比這種平衡感就被打破瞭。

原來焦慮往往並不是因為你在物質上的缺乏,而是你缺少瞭心理上的平衡感。這種平衡感要看你心裡有沒有 " 譜 ",越是沒譜的人越喜歡擺譜。

有人在制造焦慮,更多人是被焦慮所裹挾。讓人產生對物質的過度依賴,甚至成為瞭商業世界的一個陰謀。

商業世界的焦慮陰謀

彼得 · 德魯克說過一句話," 企業的使命是創造並留住客戶 "。超級用戶模式雖然由美國人首創,但是中國市場正在賦予它更大的想象空間。

" 鉆石 " 被稱為上世紀最成功的營銷,就在於它悄悄的把一種焦慮植入人的內心,對於女性說,買鉆石就證明你的婚姻是體面的,不買心理上就覺得是欠缺的。

再比如驢包(LV)、馬包(愛馬仕),那種東西也叫脫貧包,為什麼你要買這個包呢?因為你不買,當你行走在各種聚會,尤其是所謂高等級的聚會,你就覺得自己快要被踢出群瞭,而你隻是暫時混在這個群裡頭,那你就要通過買什麼包、衣服、飾品,包括鉆石,那樣你就一下子心理上獲得瞭某種安全感。

再比如說手機,當新款出來,商傢就會強調新款如何好如何強,比舊版本要好多少倍。你自己也覺得手機慢瞭,內存不夠用瞭,其實你手中的型號幾年前還可能是最先進的。但現在如果你不買就覺得落伍瞭,老手機不順手瞭,甚至有人為此去賣腎都可以。

當然也包括瞭那些提供知識服務的人,你不停在網上訂閱,不停去聽各種成功學演講,就是利用你對變化世界的恐懼來讓你去購買,覺得不聽就會落伍瞭。

是什麼讓你去買這些東西?那就是焦慮啊。

向你大量的灌輸這種焦慮病毒,讓你很難受,然後用焦慮來促使你去消費,這成為瞭商業世界普遍的一種陰謀。所以要說,我們活在這個世界真不容易。

經濟學傢薩繆爾森有一個幸福公式 : 幸福 = 效用 / 欲望,欲望是分母,越大越痛苦。

如果一個人他比較自足,他不愛擺那種沒用的譜,不需要外在的東西去包裝,沒有超出他實際支付能力的欲望,他的內心就會減少焦慮。

心智能量是最寶貴的戰略資源

什麼是焦慮?

就是無方向、無目的、無結果的把寶貴的心智能量消耗在毫無戰略性可言的機會點上。

華為的一句口號:決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性資源。

我發現生活當中好多過得成功且幸福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對無關緊要的事,對那些瑣屑的事有一種天然的屏蔽能力。

金剛經上有一句話:善護念。你的念頭一定要好好的護著,不輕易起心動念。因為你的心決定著你未來的命運。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別多焦慮感,特別少緊迫感。有一本書叫《緊迫感》就解釋瞭兩者的不同。

什麼叫緊迫感?

就是這個炸彈五分鐘就爆炸,思考如何拆分,前三十秒幹什麼,接下來三十秒幹什麼,然後一點一點的把這個炸彈給拆瞭,這叫緊迫感。

緊迫感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而焦慮感就是不停的糾結這怎麼辦,這怎麼辦?

拖延癥也是一種焦慮感,但當退無可退時,也可能會進入緊迫感。

一個人的心智能量總量是守恒的,如果你到處去消耗這些能量的話,就很容易被那些無關的、瑣屑的事情所綁架,你也很難專註到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就像是一臺計算機,它的運算能力是恒定的,如果焦慮是病毒,瑣碎的事是垃圾,如果這些東西多瞭,就會把電腦拖慢。

獲得心流體驗

當物質的豐饒程度在不斷增加的時候,對於意義感的追尋,這個問題就一下子凸顯出來瞭。尋找一個有意義的事情,並找到一種持續專註的沉浸感,你的人生就會一下子變得通透,猶如神助。

我讀到一本書,叫《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很有收獲,也向大傢作推薦。

我很喜歡一句古詩 " 思君如流水 ",就象一個女子在思念自己的愛人,如流水一般,多美。

現在積極心理學上流行一個詞,叫 " 心流 " ( Flow ) ,說得就是一種狀態,是一種以一貫之、超然物我的沉浸感,就像流水一樣。

在生活、工作、交際、情感中都可以獲得這種 " 心流 "。當你持續地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面,這種感受就是幸福。

當你收到快遞的一瞬間很快樂,但是打開以後一看這個東西,快樂也會很快消失。

好多女生買瞭一衣櫃的衣服為什麼不穿?就是因為最初買衣服的那一瞬間的快感已經完全體驗過瞭,這個衣服隻不過就像看完電影後留下的門票存根。

這種快樂不是像一條河流在流,而是像一個個的小水窪,它們是一個一個分離的,不能流動的,所以不能叫 " 心流 "。

當然打遊戲、甚至於吸毒,也會讓你產生快感,但它是借助於外來的刺激,離開瞭這種刺激就會焦慮,很難產生持續感,這也不是我們想要的 " 心流 "。

我們說心裡堵就是缺少流動,缺少內心的平靜、有序與和諧,幸福是內心井然有序的流動。

能不能形成心流要看你內心的情緒能否形成某種持續性和一貫性。

我說個極端的例子,精神病人的特點就是他沒辦法保持持續性,他可能這一秒鐘說的是一個事,下一秒鐘說的完全是另外一個事,當然我們很多人不承認自己有精神病。

在《聖經》中有個故事,亞當因為沒有拒絕女人夏娃遞過來的禁果而被上帝懲罰 , 如果不耕作是沒有辦法填飽肚子的 , 於是男人必須要承受勞作之苦。但《心流》這本書說 " 工作不是亞當的詛咒 "。

書中講到一個例子,邁克爾遜是第一位贏得諾貝爾獎的美國科學傢,有人問他何以花那麼多時間測量光速,他答道:" 因為太好玩瞭!" 如果在你的工作當中,有心流相伴地做事情,結果的成色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工作中的心流就是你的專註、沉浸感,樂在其中,如果你在工作中沒有心流,還是趁早離開這份工作。

借用喬佈斯的一句話:" 成就大事的惟一方法,就是熱愛所做的事。如果你還沒有找到,那麼就繼續找,不要停!"

現在說,很多創業者有很多焦慮和抑鬱,甚至不乏極端事件發生。你需要關註兩個流:" 現金流 " 和 " 心流 ",現金流斷瞭很可怕,心流斷瞭事業也難以持續,這是一種情感指標。

創業不應該是一個苦差事,成功的創業者應該有那種激情和使命感。有人怕星期一,但還有人嫌星期天太長,很多創業者的激情和精力都是十分充沛的。如果你和團隊心流已斷,覺得苦不堪言的時候,這份事業也很難獲得成功。

我還想起洛克菲洛說過的一句話:我和窮光蛋的區別不在於我有多少錢,而是因為我在任何一個地方,隻要五分鐘就能沉浸在我的工作裡,而那些窮光蛋卻在那兒轉悠一輩子,也不知道該幹點什麼。

所以我建議創業者,要學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打造心流的人,讓自己幸福起來。1992 年我翻譯瞭艾默生的《自然城之路》,當時有一句話很打動我:一個人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讓自己幸福起來。

有些悲觀情緒也是有用的

《心流》這本書可以說在積極心理學裡面的經典之作,當然也有人研究消極心理學。

一個正常的人樂觀情緒和悲觀情緒的比例是 3:1,就是差不多是有 75% 是樂觀情緒,還有 25% 是悲觀情緒。

悲觀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情緒,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自身,有利於去做出更好的觀察和判斷。

如果一個人沒有悲觀這種情緒,盲目樂觀的話,你是不可能認真地去觀察你周圍的世界,不可能去反省自己跟他人、跟世界之間的關系,也不可能去進行自我批評、自我剖析。

100% 樂觀也是一種病,叫欣快癥。你不能發現錢包掉瞭很開心,摔倒瞭也開心,別人罵你也開心,這就是病態瞭。

所以我很反對那些所謂的成功學培訓,我是最棒的,一切都阻擋不瞭我,我要成為世界首富,追求百分百正能量。

我稱之為一種騙術、幻術。如果你靠這種精神麻醉獲得短暫快感就像是吸毒,當你沒有瞭這種刺激後,你會更加痛苦。

嘗試一種改變

積極心理學的目標就是要達到幸福,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達到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

你可以做一個特別簡單的實驗,如果此刻你正在焦慮,不妨寫下你的焦慮清單,把它放在抽屜裡頭,一個星期以後再看。

你會發現這裡面大多根本是無關緊要的,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情,有些事你甚至都不記得瞭,有些事它已經自動解決瞭,其實真正值得焦慮的事情特別少。

把你寶貴的心智能量,集中到少數幾件有意義的事情上頭,當你堅持下去,你會體會到一個過程,一種改變,你會見證到自己的力量,這個時候你會有一種幸福感。

哪怕是一些有意義的小事兒,你也會見證自己因為努力而發生的改變,你會見證到自己還有這一手,還有這種潛能。

一天一天地,你就會發現,你會對自己越來越滿意,你的焦慮就會慢慢的越來越少。

當然要實現幸福,就像《心流》這本書裡頭講的,它類似於一個攀巖的過程,它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通過這些努力,最後一覽眾山小,擁有那樣一種巔峰體驗,那才叫真正的幸福。

在一個動蕩的飄忽的世界裡頭,保持一顆安定的心,擁有一種安全、充實、穩靠的感覺,尋找到一份能讓你有持續沉浸感的事業,我想那就是幸福。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