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體溫總比別人低一點,是哪裡出毛病瞭?丨鄭堃

11-24

作者:鄭堃(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今天有個病人問:

" 醫生,醫生,我總是發低燒怎麼辦?"  

" 哦?燒多少度?"

"36 度不到。"

" 那不叫發燒好不好…… "

以《診斷學》教材為標準,是這樣規定的:

低熱指的是體溫 37.3~38 ℃

中等發熱指的是體溫 38.1~39 ℃

高熱指的是 39.1~41 ℃

大於 41 ℃叫超高熱

正常體溫一般為 36~37 ℃左右。低於正常體溫應該稱為體溫過低,而不是 " 低燒 "。

不過確實有一些病人會提出 " 體溫低是怎麼回事兒 " 之類的問題。那麼體溫過低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一、首先看看測量結果準確嗎?

人體的細胞要維持正常的功能,進行新陳代謝,各種蛋白酶要進行復雜的生化反應,都需要適宜的溫度。因此,人體能夠通過自動調節,維持體溫的相對恒定。特別是身體深部的溫度是比較穩定的,但是身體表層溫度則不穩定,受外界幹擾比較大。

比如我們常用的幾種測量體溫的方式,測出的正常值結果也是有一定差異的:

1、測口腔舌下溫度。測量一般比較準確,正常值在 36.3~37.2 ℃之間。

2、通過肛門測直腸內溫度。這種方法測量值最為穩定,正常值在 36.5~37.7 ℃之間。

3、測量腋下溫度。雖然簡便、安全、最為常用,但是測量結果最容易受幹擾。比如沒有夾緊、出汗、局部存在冷熱物品或刺激等。正常值一般在 36~37 ℃之間。

因此,當我們測量出的體溫偏低時,首先應該想想測量是否準確。特別是測腋下溫度時,應該確保體溫計頭端在腋窩深處,上臂夾緊,時間至少大於 10 分鐘;腋窩下如果有汗要擦幹;確認局部沒有影響溫度測量的物品。

如果這樣測得的體溫仍然不正常,那最好再測測口腔溫度或直腸溫度,以便得到更準確的結果。

二、一些生理因素也會導致體溫的波動

人的體溫有晝夜節律性的變化,早晨略低,下午略高,一般 24 小時波動幅度不超過 1 ℃。情緒激動、運動或進食以後體溫也會升高。新生兒體溫調節能力差,體溫容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而波動較大。老年人基礎代謝低,體溫偏低。成年女性體溫平均比男子略高,而且會隨著月經周期有規律地波動。

因此,要準確獲取一個人的體溫情況,單測一個時間點的體溫是不夠的。要測量一天之內的多個時間點的體溫,連續多天,才有可能全面瞭解體溫是否正常。實際操作中,我們為瞭盡量排除其它因素的幹擾,可以選擇清晨醒來後、起床前安靜狀態下測定的體溫,這被稱之為基礎體溫。

想知道體溫是不是真的低,隻有多量幾次、多觀察幾天才能下結論。

三、有些疾病也會導致體溫過低,但並不多見

病理狀態下的體溫過低一般無非是兩大類原因:

1、身體熱量散失過快。比如長時間暴露於寒冷環境中,或者是落入溫度過低的水中等情況。這種患者一般屬於急癥,如果救治及時,采取保暖措施以後,能夠逐漸自行恢復正常。

2、身體產熱減少。急癥見於休克患者。慢性病可見於嚴重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

如果不是屬於上面的情況,那麼你給自己體溫過低的診斷就要打個問號瞭。

一般體溫過低時,人都會感覺寒冷、肌肉寒顫,然後會采取加衣服、運動、烤火等方式取暖。這樣的話,體溫也能夠基本維持在正常范圍內。真正的體溫過低,在慢性疾病的患者中,是不多見的。

四、我就是體溫比別人低一點,會有什麼影響嗎?

" 大夫,我的體溫長期隻有 36 ℃,甚至比這還低一點。為什麼我同事的體溫就有 36.5 ℃呢?我的體溫總是比她低一點,有什麼影響沒?"

首先還是要排除測量誤差和生理性波動的影響再來比較。基礎體溫高的人,說明新陳代謝率較高,身體產熱較多,對能量的消耗也多。體溫偏低的的人則相反。但是隻要是體溫能維持在正常范圍內,一般對身體沒有什麼不良影響。

基礎代謝率低最大的壞處恐怕就是容易怕冷瞭。這一點在老年人身上最為典型。因為甲狀腺激素是身體調節產熱活動的最重要激素,所以過於怕冷的人,要懷疑是否有甲減,可以去查一查甲狀腺激素是否正常。

如果你平時身體是健康的,檢查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體溫偏低一點就沒什麼好擔心的。想讓自己體溫升高一點,擺脫怕冷的窘境,就需要加強營養,長期堅持運動。

圖片來源:123RF 圖庫

相關閱讀

比別人更怕冷,我是哪裡出問題瞭嗎?

體溫沒到 38.5 ℃,就不能吃退燒藥?

秋冬總是手涼腳涼,不能總怪天氣太冷

發燒感冒肚子疼,為啥醫生都讓查個血常規?

體溫 37.5 ℃,算不算發燒?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