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之際,很多市民會把握短短幾周花季上山 " 走春 "" 行春 "" 踏春 "。疾控專傢特別提醒," 行春 " 之時,不要亂挖亂采野生植物帶回傢烹煮,容易導致食物中毒。尤其是一種與平常可食用薯類長得很像卻具強毒性的野薯——白薯莨。
" 人們真的非常容易誤將山中有毒白薯莨 ( 大苦薯 ) 當做平日食用的山藥或芋頭。"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專傢周彥說,白薯莨與一般可食用植物如大薯的外觀相似,即使專傢也難以區別,請市民切勿自行采集食用,避免危害身體健康。
白薯莨,又稱野葛薯、大力王、山仆薯和板薯,多年生有刺藤本,長達 30 米。塊莖大小不一,卵形或長卵形,外表褐色,散生須根,斷面新鮮時呈白色。掌狀復葉,有長葉柄,3 小葉,中間葉片較大,兩側葉片較小,偏斜。主要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熱帶其他地區也有。
白薯莨根莖含有毒成分薯蕷堿和薯蕷次堿,屬於含內酯環的托品類生物堿,服用中毒後出現口舌、喉嚨灼痛,流涎、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時出現呼吸困難和心臟停搏,昏迷甚至死亡。
萬一誤服並出現中毒癥狀,應及時送往醫療機構進行催吐、洗胃、導瀉、輸液,內服如蛋清、乳汁、活性炭或通用解毒劑,並對癥治療。
鑒於一般市民難以辨別白薯莨與可食用薯芋類植物,而白薯莨塊莖有強毒性,經過專業加工後才可入藥,並應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疾控專傢建議市民,請勿采摘、加工和食用白薯莨,提高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預防白薯莨中毒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