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的 20 年,以豐田為首的混動派,帶動瞭本田、通用、現代甚至是大眾不得不做混動技術儲備,不得不推出混動車型搶占市場,然而,在現如今混動發展的最主要關頭,一是節油環保被格外重視,二是混動車價格低到幾乎零差價,消費者購買欲望空前強烈情況下,為什麼國傢政策並不鼓勵混動,自主車企也避而遠之?
翻看雅閣混動、凱美瑞混動、君威混動等銷量數據,能發現,近一年的混動車型銷量增長率,遠比電動車增長率高,說明價格走低後,消費意願很強烈。但中國的混合動力有沒有未來呢?這是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中國在政策上鼓勵電動車,鼓勵插電式混動(姑且叫做半電動車),目的很明顯,就是希望沒有什麼積累的中國車企,在未來的汽車行業 " 彎道超車 "。因為電動車即使對奔馳、通用或者豐田來說,都是新的領域,大傢都涉足不深,對於沒有掌握內燃機和自動變速箱核心技術的自主品牌車企,無疑是一個機會,對國傢來說無疑是個夢想。
而且,國傢為瞭夢想成真,還有瞭 " 車電分離 " 的宏偉計劃。就是以國傢電網為主,對電動車電池做模塊化標準規劃,未來中國理想的電動車生活場景,是以換電為主,也就是說凡是在中國售賣的電動車,都是用指定規格的標準電池,根據體積(續航裡程)大小很可能隻有 3、5 種,你到瞭充電站,直接換電池就好瞭,三分鐘解決問題。國傢電網統一使用峰谷電和棄用電為電池充電,減少電力浪費。
但車電分離付諸實施的話,還很久遠,電動車的高額補貼,也讓國傢感到經濟壓力很重,於是,專傢們想出瞭雙積分的辦法,把電動車賣的少的車企罰錢,補貼到電動車賣的多的車企,這樣一來既推動瞭電動車政策的實施,又不用往車企撒錢。
可是雙積分政策都馬上要實施瞭,按計劃 2020 年車企平均油耗必須達到 5L/100km 的限值,可是不達標的車企一大堆,電動車雖然有增量,但真正願意買電動車的人實在太少。怎麼辦呢,為滿足 5L 標準,這不是倒逼著各個車企上馬混合動力汽車嘛。
目前來說,百公裡油耗能做到 5L 以下,還不用充電的汽車,也就隻有混合動力瞭,所以這反而刺激瞭豐田 / 本田 / 通用 / 現代等車企,加大推出混動車型的意願。
對於自主品牌車企來說,開發混合動力的難點在哪裡呢?
以全球賣的最好的豐田普銳斯為例,兩個地方很難超越,一個是行星齒輪組,它的精密性導致價格高到自主車企沒法承受,推到市場上沒有競爭力。當然,有人說,可以不用行星齒輪組,可以像通用和現代那樣用傳統變速箱,那問題又來瞭,傳動效率降低瞭很多,還是不省油。
二是阿特金森發動機,這又回到核心瞭技術,做不到出色的熱效率,混合動力省油也難,何況國傢規定的企業平均油耗很可能持續降低。
凡事都有困難,現在國傢主導的電動車產業計劃,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企業不主動、市場不響應。企業都是嗅著市場的味道走路,市場不動企業哪裡真有動力?靠補貼誘導著市場走,國傢的想法是好的,很善意的初衷,但最終被投機者禍害瞭一把,要麼是車企騙補,要麼是拿到牌照後把插電混動當油電混動開,反而更費油污染更高。
汽車的發展是不是非得經歷內燃機、混動、插電式混動、電動車這麼幾個必經階段?如果跳過去混動階段,是不是真的違背自然規律?這個問題恐怕誰都無法解答,毫無疑問電動車之路是正確的,但電動車之路比較遙遠,如果不靠補貼能撐到電動車蓬勃發展的時代那才是自主車企的成功,連高利潤的特斯拉都不賺錢,投身到電動車行業的中國車企其實也都明白,苦日子不知道還要國多久?
繼續搞混動是不可能瞭,因為混動離不開產業鏈,那都是歐日美車企的強項,優質的供應商都被他們控制在手中,自主品牌想從混動翻身不是太難,而是不可能,所以國傢政策一定不支持混動技術;用電動車讓自主品牌翻身,至少還有希望存在,但王者榮耀裡的那句話說得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