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積分大考來襲,看看車企們備考情況如何 ?

03-21

從今年 4 月 1 日開始,備受關註的汽車 " 雙積分 " 制中的平均燃油消耗量積分考核即將啟動。

在這場汽車行業 " 大考 " 即將來臨之際,工信部聯合商務部、海關總署和質檢總局四部委再次對業界敲響警鐘,發佈瞭 2016 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的通告。

數據顯示,2016 年度中國境內的 124 傢乘用車企業中,平均燃油消耗量積分的達標率為 64.23%,共有 80 傢企業達標,44 傢企業未達標;新能源積分方面,54 傢車企有積分,70 傢車企積分為零。

長城、長安壓力山大

具體到車企,長城汽車以 23.45 萬分的燃油消耗負積分高居榜首,緊隨其後的長安汽車、上汽通用北盛公司以及獵豹汽車燃油消耗負積分也都超過 10 萬。

更為關鍵的是,除瞭長安汽車之外,其他三傢燃油消耗負積分累積嚴重車企的新能源正積分同樣是寥寥無幾,沒有辦法相互沖抵,這意味著這些車企未來將背負一份必須償還的 " 積分債 "。

工信部在去年 12 月發佈的相關通知中就已經明確表示:汽車企業在 2016 年度產生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負積分,必須抵償歸零;在負積分抵償歸零前,其燃料消耗量不達標的新產品,將無法登上工信部的產品目錄。

尤其是對於長城汽車這樣背負著 23.45 萬燃油消耗負積分來說,如何獲得更多的新能源積分將成為 2018 年的主旋律。

長城之前入股的河北禦捷車業有限公司因其生產的低速電動車產品無法獲得新能源積分,已經指望不上; 而長城汽車與寶馬的合資電動車項目在今年初剛敲定,2019 年年底才投產。

在自身新能源汽車產品沒有全面鋪開的前提下,長城汽車似乎將避免不瞭通過花費巨資購買新能源正積分的方式在工信部產品目錄上保住旗下產品的名字。

而長安汽車在去年剛剛發佈瞭 " 香格裡拉 " 計劃,並成立瞭新能源汽車事業部,看起來已經準備好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幹一場,不過面對超過 10 萬的燃油消耗負積分,長安汽車今年的壓力依舊很大。

合資車企新能源積分薄弱

從工信部的這份通告中我們不難看出,合資車企在新能源積分上的達標壓力同樣很大。

包括上汽大眾、一汽豐田、上汽通用、東風本田、長安福特、北京奔馳在內的幾乎所有主流合資車企的新能源積分都為零,隻有少部分合資車企有很小數額的新能源積分產生。

在所有的合資車企中,隻有華晨寶馬在新能源上的表現相對積極,不僅有進口的寶馬 i3、i8 等車型,國產的 530Le、X1 xDrive25Le 這樣的插電混動車型同樣可以貢獻新能源正積分。

而其他合資車企也正在以成瞭新合資公司的形式進一步化解新能源積分過少的壓力,江淮大眾、眾泰福特、長城寶馬、東風 - 雷諾 - 日產的成立很明顯都是為瞭新能源積分而來。

新能源競爭將逐步白熱化

要知道雙積分核算其實隻是一個開始,新能源積分的單獨考核也將於 2019 年正式開始。

如果說現階段企業的燃料消耗量負積分還可以通過自身轉結或購買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等方式互相沖抵,那麼 2019 年之後各車企的新能源積分需要首先保證自己達標,剩餘的才可以用於交易,這就意味著市場上將不會再有那麼多新能源積分的買賣。

就算是比亞迪、北汽這樣目前新能源積分富裕的車企,2019 年之後也很難有溢出的新能源積分用於出售。

這就意味著,未來 2-3 年之間,面對越來越難以達到的燃油消耗限制,更多的車企將全力投入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也將呈現出白熱化的趨勢。

相關預測也表明,到 2020 年,國產新能源乘用車將有累計超過 100 款新產品陸續投放市場。

由此可見,各傢車企發佈的新能源計劃都將在未來兩年內集中發力,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正式競賽即將開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