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改款或者換代新車,會考慮在哪一些方面作出改動呢?外觀?內飾?空間?配置?車架底盤?動力總成?你也不要想太多,有些車,隻是默默地換瞭一套前臉罷瞭,便美其名曰 " 全新換代 ";但也有些車,竟然真的剝皮抽骨、連筋帶肉、完完全全換瞭個遍的。不單止從裡到外樣樣換瞭個遍,老子性格原本穩重中庸,兒子卻變得離經叛道。不信?不信我拉上這對老子和兒子,隔空對比一次?
外觀:
我說的是第七、第八這兩代凱美瑞。不消說,你看到的第一張圖便是七代凱美瑞,剛硬的棱線直來直往,加上搶眼的鍍鉻裝飾,不同的中網、輪圈包裝成普通款和運動款,初看上去也挺新鮮的,但也還談不上設計的美感,始終還是那種老實平庸的樣子。
和老爺子不一樣,第八代凱美瑞,忽然打扮新潮起來。豐田給第八代凱美瑞整出瞭兩個外形,兩套前臉。一個叫運動型,一個叫豪華型。你看那前格柵,不怒自威;再看那後尾廂,底下四朵小菊花含苞綻放,原裝小鴨翼騷氣又拉風,便是運動版無疑;你看那四隻拋光鋁合金輪圈,看起來斯文得體的,便是豪華版無疑。要是從不遠處看,咦,那整體的輪廓,那車頂的弧線,隱約有點像雷克薩斯 ES,又有點 GS 的感覺呢。
內飾:
七代凱美瑞 2.0 的車廂以黑、灰、米色調為主,不管是桃木裝飾的普通版,還是仿碳纖維的運動版,同一套規規整整的佈局,更多還是讓聯想到 " 理性 " 二字,各種功能都很直觀地排列瞭出來。中控臺上用瞭現在很流行的皮革縫線設計,但觀感和觸感水準不及歐系同級車對手。在 B 級車之中,七代凱美瑞的車廂氛圍營造,其實也不算十分高級。
方才說到,八代凱美瑞,隱隱約約有雷克薩斯的影子?哈!一看內飾,更加雷克薩斯。以前凱美瑞從來不舍得在中控放一塊大一點的屏幕,如今變瞭性,直接辟出一塊地來作中控屏,尤其屏幕上切成細長方塊的鍍鉻按鍵,總讓人想起不久前試過的雷克薩斯 RX 那一套,很顯檔次感。副駕駛手套箱上面那一塊,用模仿竹子的材料裝飾的面板,更是最直接的心裡暗示。
動力:
七代凱美瑞,主打動力是中期改款之後的 2.0L+6AT。雙噴射的 2.0L 發動機,配合聰明的 6AT,令人感覺,從低轉到中高轉,每個轉速區間的發力感都不錯,每次的加速過程都更加順暢,平順性相當出色,幾乎能和本田傢的 2.0L+CVT 打成平手,十分意外。至於 2.5L 混合動力,油耗和動力表現都更加優秀,但是銷量占比很小,殊為可惜。
八代凱美瑞的動力選擇,那就太豐富瞭。2.5L 四缸發動機是全新的,40% 熱效率吊炸天,破天荒配上瞭 8AT 變速箱,從 2 擋起,液力變矩器可以完全鎖止,動力傳輸的損耗比原先的 6AT 少瞭 50%。同時還保留瞭 2.0L 四缸動力的版本,壓低入門售價,反而最能契合中國市場的需求。在 2.5L 動力的基礎上,還有 THS II 混合動力的版本,與之匹配的是模擬 6 速 E-CVT 變速箱。不僅性能提升,油耗還壓得更低,按照海外汽車媒體的測算,2.5L 四缸車型城市油耗大概為 8.4L/100km,高速油耗大概為 6L/100km。
底盤:
即使在看不見的地方,兩代凱美瑞的變化也不少。相比前輩,第八代凱美瑞借助全新的 TNGA(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平臺,從發動機佈局開始,就盡可能將重心降至最低,連同冷卻、進氣零部件、空調總成、油箱、排氣管等各種零部件均進行瞭小型化和薄型化設計,於是車身降低 25mm、發動機蓋降低 40mm,地板降低 20mm,前排下降瞭 25mm,後排下降瞭 30mm,這樣在保持足夠的空間的同時又降低瞭重心。
此外,原先的雙橫臂懸掛,升級為多連桿懸掛。車身剛性提升 65%、螺絲剛性提升 60%,強度最高的結構鋼,七代凱美瑞是 9800MPa,八代已超過 12000MPa。混動版本的動力電池,則由尾廂挪到後排座椅底下,因此混動版本的前後配重,剛好能精確地平衡在 50:50。更低的姿態,更低的重心,更高的剛性,更均衡的配重,帶來的影響有多大的?恐怕隻有把自己丟進駕駛座裡才能夠切身體會。
凱美瑞活瞭八輩子,終於意識到,自己原來也可以這麼運動的,精神勁兒一點也不輸 86。按照試車大佬們的說法,第八代凱美瑞底盤濾震也仍然舒適,優秀的懸掛能把不平路面上的顛簸浮動抑制住,可以說非常的令人滿意瞭。雖然還是談不上多麼有駕駛樂趣,但整車重心也壓低下來,響應比前輩直接得多,因此不會像七代前輩那樣一盆水澆滅你的駕駛熱情。換句話說,你也許做夢也沒想到會開著一輛凱美瑞去跑山,然而你恰巧需要開這輛車去跑山路的話,你將會十分享受這段旅程。
課外思考題:為什麼老子穩重中庸,兒子離經叛道?
每每提起第八代凱美瑞,豐田官方就一直強調 " 堪比跑車的運動性 "。果真有這麼厲害?老子和兒子,歸根到底,不就隻差瞭一個 TNGA 嗎。那麼這個 TNGA,究竟是何方神聖?
TNGA,全稱是 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直譯過來就是 " 豐田全新全球架構 "。一開始,很多人就誤解瞭 TNGA 的意義,把大眾的 MQB、雷諾日產的 CMF、寶馬的 UKL 等模塊化生產平臺混淆起來。實際上," 架構 " 比 " 平臺 " 的意義更加寬泛。對於豐田來說,TNGA 首先是整車結構的模塊化,最簡單的,同樣的零部件和動力總成,大車可以用,小車也可以用;同時也是一種最優化的開發思路,TNGA + CE(Chif Engineer,首席工程師)就是當下最行之有效的開發模式;這也是豐田的處世哲學,與 " 精益生產 " 並重的核心戰略。
如果你參觀過元町工廠的話,曾經的 TPS 精益生產方式發源地,現在的 TNGA 研究所,很容易便能理解 " 架構 " 的精妙之所在。豐田旗下的產品細分平臺就多達 100 多個,並擁有 800 多種發動機,如何將零件盡可能地通用化,如何將生產效率盡可能提高,以求降低成本,是橫在豐田面前的一道難關。
豐田自然又很多辦法提高生產效率。在升級為 TNGA 標準的總裝線上,平時用於安裝車門、裝配輪胎等固定在屋頂的吊頂設備,全部改成安裝在地上瞭,方便工人操作,提高生產效率,原來總長 10.6 米,需要 4 名員工的 AT 擋桿生產線,如今隻縮短至 2.7 米,隻需 1 名員工在線上作業;組裝工時減少瞭 42%,設備成本也隨之降低瞭 50%。縮減成本,提高效率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其實是 TNGA 架構更有利於調整流水線,最終實現柔性生產——原先隻制造凱美瑞的工廠,生產效率提升瞭,那麼空餘的生產力,他們可能會考慮共線生產雷凌,或者雅力士,或者其他。對於豐田的競爭對手而言,這又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TNGA 還有許多深刻的內涵。不同於所有模塊化平臺,在在 TNGA 架構下," 臀高 " 成為瞭零部件共用的衡量標準。也就是說,豐田 TNGA 架構下的車型,根據臀高搭配對應的零部件,不需要相同的車身結構也能實現零件通用,從而把零件的通用范圍擴大。這些零部件包括前排座椅骨架、座椅墊、換擋桿、手剎桿、制動踏板等,都是一些圍繞在駕駛座周圍的主要部件。
與之相對應的,在 TNGA 架構上開發的每一款新車,並不是按照傳統的思路,先確定瞭底盤、發動機、變速箱等總體佈局,在此基礎上,再去確定前後座椅的佈置。反過來,現在是先確定瞭駕駛者和乘員的坐姿,再推測輪距、軸距以及相應的底盤佈局。
不僅僅是遊戲的規則變瞭。豐田 TNGA 架構下所實現的零部件通用化,是優先建立在駕駛者的乘坐、操作感受上的。在豐田眼中,決定某一零部件是否能通用的首要依據,不是通用後能省下多少成本,而是能否為駕駛者帶來最舒適的體驗。或者,這正是兩代凱美瑞 " 分道揚鑣 " 的深層原因?
對於凱美瑞,每個消費者都有不同的期待。日本想要安靜,歐洲想要操控,中國想要空間,美國想要實惠 ...... 每個市場推出特定車型是個好辦法,但不是最好的辦法;最好的辦法,當然還是把所有的需求都放進靈活的,以不變應萬變的 " 架構 " 之中。節約設計、生產成本隻是 TNGA 的部分價值;更重要的是,將 A0 級、A 級、B 級、電動、混動車型集中在 TNGA 之下後,可以合分散之力攻於一役。隻要 TNGA 是完美的,第一款完全在 TNGA 架構下開發的轎車,第八代凱美瑞便是完美的;框架下的各款車型,亦會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