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軍的「魏」,對 WEY 有過任何幫助嗎?

03-13

二月份 WEY 品牌兩款車型合計銷量 8529 臺,上市至今一路上揚的銷量曲線驟然而止,環比跌幅超過 50%。要知道在這之前,WEY 品牌兩款車已經連續三個月雙雙破萬。

考慮到今年二月是春節月份,市場波動是非常正常的,僅憑這個月的銷量就斷定 WEY 遇到瞭問題肯定不對。不過我對 WEY 品牌的態度一直以來都是「謹慎不樂觀」,(可參考以下兩篇文章:《WEY 月銷已超兩萬,卻隱隱顯出瞭戰略隱患》、《這世界不需要一個新的傳統品牌》)所以也不妨借著這個機會再說說 WEY 的問題——他們在營銷層面的缺失。

「WEY」這個名稱的由來大傢都很清楚,取自其創始人魏建軍的姓氏「魏」。也就是說,魏建軍其個人和這個品牌是牢牢捆綁在一起的。

WEY 推廣策略是重品牌模式:他們並沒有著力打造一個爆款,而是試圖直接打造一個強大的品牌,讓旗下所有產品雨露均沾,事實上其兩款產品的銷量一直相差無幾,很可能就是有意為之。

那麼問題就出來瞭,既然如此註重品牌的力量,為什麼 WEY 品牌不針對魏建軍做人物營銷?

WEY 應該做什麼,是沒做,還是沒做到?

在陳可辛的電影《中國合夥人》裡,鄧超對黃曉明說過:「你是『新夢想』的核心競爭力」。對於 WEY 來說恰恰也正是如此,魏建軍就是最好的營銷資源,魏建軍就是 WEY 的核心競爭力。

回顧 WEY 品牌誕生至今整個過程,針對魏建軍本人,幾乎沒有任何一次給我留下過足夠深刻並且能夠產生巨大認同的宣傳。並不是他們沒有做過,事實上我們看到瞭在 WEY 的發佈會上,魏建軍總是親自上陣演講釋放最關鍵的信息,似乎也有意增加瞭接受采訪的次數,還因為全年業績不好公開宣佈自發年薪 300 萬。

但是,作用微不足道。我們仍然不知道魏建軍這個人的成長經歷、不知道他的興趣愛好、不知道他的想法觀念。

總得來說,我們不認識魏建軍這個人,他的每一次公開露面都包裹瞭一層長城、哈弗、WEY 所給予他的企業傢形象,他的行為話語都是公關團隊設計好的,最安全、最沒有風險的豪言壯語,他沒有展現自己有血有肉的個人形象,公眾不瞭解他,因此也難以對他產生深層次的認同。

以同樣汽車領域的民營企業傢李書福為例,他的故事卻傢喻戶曉,連我爸爸都知道李書福年輕時是攝影愛好者,而且有過走鄉親給人拍照賺錢的經歷;公眾他愛寫詩,曾經在收購沃爾沃時寫詩訴豪情;公眾知道他創業做汽車的大概經歷;公眾知道他那句「四個輪子兩排沙發」的名言。

而魏建軍,在知乎問題「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是一個怎樣的人?」下面足足 44 個答案中,沒有任何人有任何關於他個人經歷的隻言片語。

沒有人能夠從始至終以完美無缺的聖人形象被公眾認識,企業傢要勇於展示自己真實的一面,公眾才會對這個人產生興趣,並且進一步產生認同,並且將這種認同移情到他創造的品牌上面。

這恰恰是國內汽車產業的營銷、傳播環境裡最讓人感到無奈的一點,每一位管理者、每一個品牌都小心翼翼的存在,生怕說錯一句話,以至於不敢闡釋任何觀點。我去年曾在一次論壇上聽到某國內自主車企領導人發表瞭一段精彩的主題演講,觀點獨到且頗有力度,論壇結束後我將其演講整理成稿發佈在瞭網站上,結果兩三個小時之後就接到瞭該廠公關的電話要求撤稿,其保守之程度令人扼腕嘆息。

當一個人、一個企業在宣傳時的首要標準是「不出錯」,請記住,他們也絕對不可能受到關註,他們隻會淪為平淡無奇的路人,沒有人會對他有任何興趣。

如果大野耐一隻知道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沒有一絲差錯的管理者形象,公眾根本不會有興趣認識他,他也就永遠不可能成為那個「穿工裝的聖賢」,詹姆斯 · 沃麥科那本《改變世界的機器》也就不可能出現,豐田全球化的腳步或多或少也會慢一些下來。

難道魏建軍是一個沒有魅力的人嗎?當然不是,他是一個極為典型的東方文化中的父權式企業傢,這恰恰是國內主流公眾最崇拜、最喜聞樂見的領袖形象,吾國人都愛死普京、李達康這樣說一不二的強人領袖瞭。

然而魏建軍沒有向公眾展示這一面,或許這其中也有另外一層原因:魏建軍的個人形象與 WEY 品牌主動傳播的「輕奢」定位有所偏差。

也正因如此,WEY 品牌的根基也因此顯得有些空蕩,魏建軍的個人形象、長城企業形象都不大能支撐起 WEY 這個略顯「洋氣」的定位。然而既然決定用創始人的姓氏來命名這個品牌,WEY 的定位從一開始就應該更多考慮魏建軍的個人形象,做一個更純粹的本土化的高端樣本。

不過這也是另一個話題瞭。

馬斯克因「矽谷鋼鐵俠」為人熟知

在當今的商業世界裡,針對創始人的人物營銷早就是品牌營銷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瞭。遠的不說,就說汽車領域裡,特斯拉圍繞馬斯克的人物營銷簡直無孔不入,在吾國人剛剛聽說特斯拉的時候,幾乎百分之百會伴隨其創始人是馬斯克,號稱「鋼鐵俠」的原型。

如今知名的傳統汽車品牌,以創始人姓氏命名的汽車品牌當中,豐田、福特、奔馳、保時捷,這些在市場上領先品牌,他們的創始人也同樣個個是傢喻戶曉的公眾人物。

誠然,豐田喜一郎、亨利 · 福特、卡爾 · 本茨、費迪南德 · 保時捷是因為他們創造的品牌取得瞭輝煌的成就,才得以名揚四海的。但是在今天,他們創造的這些品牌也早已經能夠駕輕就熟地利用他們的經歷、名聲等等遺產來為自己鍍金瞭。

在國內,蔚來、車和傢這兩個幾乎最受關註的新造車公司,其知名度恰恰也正是來自兩位創始人李斌和李想,這兩個人之前的創業經歷、取得的成就,順理成章地讓他們本人成為新創業項目的營銷資源。李斌總是尋找各種公開場合露面,李想則一直利用社交平臺發表各類產業及商業觀點。

我的哥哥,一個東北國企的基層領導,竟然在去年底蔚來 ES8 上市的時候問我這臺車怎麼樣,並且非常認真地考慮入手一臺。我問他怎麼知道的蔚來、為什麼會想買?他給我的答案中有這麼一條:「覺得馬化騰、馬雲那幫人做出來的東西肯定靠譜。」

我哥畢竟不怎麼關註科技圈,他並不知道蔚來的創始人是李斌,也不知道馬雲其實跟蔚來沒什麼關系,他對蔚來的認知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誤會,但這個誤會恰恰證明瞭:

公眾會通過對品牌核心人物的認識去評價這個品牌,信任創始人,就信任這個品牌;認同創始人,就認同這個品牌。

低調的代價與籌碼

當然,我們必須設想到這種狀況:魏建軍就是這樣一個極其低調的人,他就是要藏身在 WEY 品牌之後,想要做好這個品牌讓自己的姓氏揚名,而不是用自己的姓氏墊高 WEY 品牌的起點。

假如魏建軍是這樣的想法,我們必須致以敬意,而非去苛責其營銷沒有做到更好。

馬丁 · 馬吉拉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設計師之一,同時也是一個極其極其不願意面對公眾的人,從不接受采訪,甚至很難從網絡上找到一張他的照片。但他在時尚界的影響力持續瞭幾十年,他的個人品牌也一直享有很高的聲譽。

馬丁 · 馬吉拉為數不多的幾張照片之一

但是魏建軍不是馬丁 · 馬吉拉。馬吉拉身處時尚領域,作為設計師,他能夠絕對性地左右大局。而魏建軍是一個管理型的企業傢,而非產品型企業傢,他能夠賦予 WEY 的是高水準的產業優勢,而非革新性的產品形態,也就是說,WEY 能創造出有競爭力的車型,卻不大可能創造出引領風潮的產品。因此,WEY 更需要在營銷層面的推力,讓更多人認識這個品牌。

而且事實上,我們都看到瞭魏建軍更多地走向前臺,他們很清楚,並且正在試圖讓魏建軍賦予 WEY 品牌更大的能量。也正因如此,我們也才有理由說,魏建軍的個人形象需要更有效地展示出來,為 WEY 賦予更充沛的品牌能量。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