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貨架:是低估瞭貪婪,還是高估瞭素質?

01-27

無人貨架從 2017 上半年大量創業公司進入,到臨近年末每日優鮮便利購獲得最高的兩億美元融資,再到猩便利業務發生重要調整,似乎已走到一個歷史拐點,接下來,行業的焦點又將放在那裡 ?

如果說 2016 年是網約車的爆發年,那麼 2017 年就是無人貨架的爆發式元年。

近日,開業 3 個多月的猩便利上海天玥橋路店被證實關店。同時,社交平臺脈脈上有知情人士爆料稱:" 猩便利全國 BD 放假,同時開始給銷售放假,貨架停止補貨。" 猩便利某作戰群中也爆料:" 因戰略性收緊,決定把全國所有三、四線城市撤站。" 並告知員工,接下來可以找下傢或轉崗,截止今天的薪資會正常結算,但沒有提成。此外,根據創投圈人士消息,1 月 10 日下午,猩便利組織電話會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業務擴展團隊全部停止簽約、停止鋪貨。

回顧猩便利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作為無人零售領域的一傢代表性企業,成立於 2017 年 6 月,在短短半年內就獲得超過 5 億元融資。截止 12 月 21 日,猩便利聲稱無人貨架 12 小時訂單數突破 100 萬大關,是行業第一傢日訂單破百萬的企業,表現出很多線下業態無法比擬的成長新速度。

無疑,繼共享單車之後,無人貨架作為一個新的足夠貼近用戶的線下流量入口,寄予瞭互聯網人對實體產業重構的強烈渴望。包括阿裡、京東、順豐、蘇寧等巨頭紛紛入局無人貨架,從 2017 年底到 2018 年初短短兩個月,果小美、每日優鮮便利購、小 e 微店等貨架項目都獲得上億元融資。但是,在對線下產業的改造上,誰也無法否認線下零售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與大量共享經濟項目一樣,無人貨架也將面對消費者素質與信任的嚴峻考驗。據報道,無人貨架項目 " 用點心吧 " 在鋪設完成 64 個無人貨架後,核對前端和後臺數據時發現,貨損率超過 20%,貨損最嚴重的甚至到達 39%,有時後臺顯示貨架上還有不少商品,補貨人員去瞭卻發現貨架已經空空如也。

通過考量現有的補貨成本、貨損率等多維度數據所建立的模型來看,無人貨架僅通過貨架產品出售來獲取收入,辦公室貨架很難規模化盈利。簡單來說,在零售業中的流通渠道,一個成功的連鎖便利店規模是上千傢,一個大賣場年銷售 3 億,30 傢就是百億規模。無人貨架需要非常驚人的數字才能獲得規模效應,而目前多數玩傢的數千、上萬量級,實際上很難在此基礎上盈利。

無人貨架,技術上很簡單,貼一個支付二維碼,一個貨架 ( 和冰箱 ) ,放一些日常飲料、點心、小吃等,不上鎖 ( 為主 ) ,沒有店面,占地面積小 ( 1 平方米以內 ) ,無人值守,用戶自行取貨 + 掃碼付款,全憑自覺。無人貨架瞄準的 " 辦公室經濟 " 想要搶占下一個風口。有人預測無人貨架會成為下一個 " 共享單車 ",大量資金湧入會導致市場極度擴張,但同時因為低門檻,缺少差異化,也很容易陷入同樣的燒錢大戰,大戰過後是否又是一地雞毛 ?

在無人貨架漫天飛的 2017 年裡,不少無人貨架創業公司對於行業未來的藍圖規劃就等同於對未來想象空間的展望,比如通過辦公室熟人關系鏈,做拼團業務,再比如等體量足夠大以後,可以針對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做商品的反向定制。但是,需要註意的是規模才能撐起 " 想象空間 ",於是,無人貨架們都卯足瞭勁兒 " 跑馬圈地 ",拼速度、拼融資能力,點位數成瞭這個領域的第一指向標。

為瞭搶下一些優質點位,很多無人貨架不惜用 " 返利 " 給企業的方式來擠走對手的貨架,你給幾百的補貼,我就給一千的補貼,這讓搶占一個點位的成本變的越來越高。不過,隨著無人貨架賽道的收攏,勝出者們終於騰出手來,可以去考慮賺錢的問題瞭,而通過無人零售技術去補上防盜機制,將會成為無人貨架未來的方向。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